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非连续变形分析计算模型,分析边坡大位移问题和由于排沙泄洪洞开挖引起边坡倾倒变形的工程实例,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符合实际,适合于不连续块体系统岩体的情况,可用于大规模工程问题的应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非对称独塔单索面斜拉桥的动力特性计算及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一座具有非对称布置的独塔单索面斜拉桥的分析,应用MSC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3D全桥结构有限元模型,对斜拉桥结构进行动力特性计算,将所得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说明3D有限元模型是合理的、准确的.文中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对同类型桥梁的计算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简支梁桥横向地震力计算方法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有限元方法对一座六跨简支梁桥的横向地震力按全桥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两间化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对于简支梁桥的横向抗震计算,应该采用全桥模型计算,我国公路及铁路抗震规范中的简化计算方法存在较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完成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数值模拟研究, 文章通过建立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有限元模型, 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 BISAR3. 0 的结果进行比较, 以研究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 ABAQUS 与 BISAR3. 0 的计算结果, 验证了本文采用模型的正确性; 当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取路面宽 W 为 3.5 米时, 与 BISAR 算出来的结果吻合度较高。 因此, 在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时, 有限元模型取路面宽度应当取 W= 3. 5m; 计算路面结构的应力应变响应及疲劳寿命时, 要对半刚性基层进行贯通裂缝预设。 对称荷载的应力、 应变响应均小于偏载, 计算出的疲劳寿命也明显小于偏载情况, 建立的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有限元模型应该采用偏载模式加载。  相似文献   

5.
用罚函数方法建立了用于大变形轴对称冷分析与模拟的刚塑性有限元计算模型,讨论了初始速度场的产生,边界摩擦模型,刚性区的处理以及大变形下有限元网格的调整问题,对几种典型的轴对称挤压进行分析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或实际加工情况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以一对相互啮合的渐开线直齿轮为研究对象,运用ANSYS Workbench建立了直齿轮接触的有限元模型,基于非线性接触算法对齿轮进行有限元分析,列举不同接触刚度取值对应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并分析结果的收敛性,在此基础上,将仿真与传统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法分析齿轮接触问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弹性结构静荷载反问题的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遗传算法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用来解决反问题中结构静载荷的计算.首先,由连续介质的弹性力学反问题延拓出离散的有限元数值模型,然后将结构上有限个观测点的测量值带入数值方程,利用遗传算法解决不适定问题,最后,经迭代反算出施加在结构上的荷载大小.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给出了计算算例.对算例的分析表明:遗传算法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可以有效、稳定地反算出未知荷载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小矢跨比拱桥的模型试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计算具有平面弯曲的矢跨比为1/12的双铰坦拱桥,以相似理论为基础设计了全桥空间受力有机玻璃模型,通过平面杆系有限元模型对实桥的计算,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确定了试验的测点和荷载工况.建立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将空间计算结果与平面杆系有限元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平面弯曲对本桥受力的影响,证明了本桥的设计采用平面杆系有限元计算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当板拱桥的宽度与跨度接近,甚至其宽度大于跨度,这类板拱桥称为宽体板拱桥.这类桥梁现有的杆系结构设计理论存在问题.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以实腹式宽体板拱桥为例,利用MIDAS/Civil建立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影响面计算,分析了应力最不利位置以及其值的加载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平面杆系有限元简化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指出二者分析结果的相同的和不同的方面,为该类桥梁的设计、病害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种结构模型,将一般纤维布加固梁和预应力纤维布加固梁与未粘贴的普通混凝土梁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对比分析,用有限元计算结果讨论了纤维布及预应力纤维布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大跨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优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通过竣工资料建立有限元模型;(2)利用成桥试验技术报告确定目标函数与修正参数;(3)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确定修正参数与目标函数的关系,将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优化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优化问题;(4)采用线性加权法将多目标优化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并利用二次规划法进行优化求解;(5)用优化后的结果代入有限元模型计算。采用上述方法对金塘大桥主通航孔桥的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计算响应值与实测响应值的误差控制在5%以内,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岳阳洞庭湖大桥模型横梁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岳阳洞庭湖大桥模型横梁试验的设计思想、试验方法和试验实施情况。通过对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模型的计算比较分析,得到了重要的结论,从而为大型模型的试验、斜拉桥助板式主梁的横梁设计计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船舶结构强度直接计算分析中应力的选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船舶结构进行有限元直接计算分析和评估中,一般采用舱段板梁模型,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应力的选取问题.对于弯曲板单元,有限元计算输出的应力包括上下表面的应力,是否选取上下表面的应力作为强度评估的依据,这与有限元网格和边界条件有关.在船舶结构有限元分析评估中一般采用中面应力作为工作应力,它是上下表面应力的平均,文中对在船舶结构有限元分析评估中采用中面应力作为工作应力的原理、方法做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机车车辆结构耐撞性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在已有仿真分析数据基础上,引入机器学习方法,对车辆关键结构的耐撞性以及碰撞安全性进行分析预测. 首先,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车辆关键结构的碰撞响应预测方法;其次,通过试验验证了防爬吸能装置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以此模型为基础获得不同壁厚防爬吸能装置的碰撞响应仿真数据;然后,以吸能装置壁厚作为模型输入,不同壁厚所对应的位移、速度、界面力和内能等碰撞响应作为模型输出,将有限元仿真数据用于模型训练,优化后的数据挖掘模型的拟合优度在0.922以上;最后,为验证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将碰撞数学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速度、位移、界面力和内能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10%、4.51%、6.20%和2.50%.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构建的数据挖掘模型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能很好地反映防爬吸能装置的碰撞特性,大幅降低了计算时间,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断裂力学分析桥梁结构极限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断裂力学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的宏观断裂力学模型,得出适合混凝土有限元分析的模型——裂纹带模型。基于该模型,编制有限元结构分析程序——桥梁结构承载力分析系统,计算试验梁的极限承载力,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相比较,验证本程序计算结果基本准确可靠,同时,与采用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计算的该试验梁承载力相比较,证明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在计算桥梁结构承载力时,安全储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地铁车辆车轮与曲线区段钢轨接触的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分析这一三维轮轨接触问题.对不同轴重和横向力作用下的轮轨接触模型分别进行计算,得出了大量的轮轨接触应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这些计算结果将有助于找到缓解钢轨侧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板壳元法"对某扁平薄壁钢箱梁人行天桥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梁格法"分析计算结果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拟合较好。相比较,"板壳元法"有更好的模型深度,当结构体系简单时,宜优先采用"板壳元法"。  相似文献   

18.
机车牵引齿轮系统的接触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接触问题的有限元二次规划解法,采用子结构技术,建立电力机车传动齿轮系统的三维有摩擦接触分析有限元模型,对包括主、从动齿和轴在内的整体模型进行计算,定量分析了影响强度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型电力变压器在短路状态下线圈稳定性问题,建立线圈的三维立体计算模型,采用空间梁单元,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线圈空间失稳的各阶临界载荷与失稳模态。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有限元的变速器轴的静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变速器第一轴的静力学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和研究。建立了轴的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各轴的应力和应变,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静态分析。这些研究为变速器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