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破坏机理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绍西南潮湿、高温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水损害的几种基本现象和特征,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的破坏机理和造成水损害的因素,并阐述了从设计、施工、养护等诸多方面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苏堪祥 《公路》2012,(7):289-291
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成因进行分析,结合广珠西线高速公路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及使用效果,初步探讨南方高温多雨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防治早期水损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昌樟高速公路水损害调查分析与处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甫  应荣华  秦仁杰 《公路》2006,(12):200-204
结合昌樟(南昌—樟树)高速公路水损害的特点和江西省气候水文特征,分析昌樟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水损害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沥青混凝土路面各个结构层的排水性能,从中央分隔带、路面结构内部、集水井、路堑边沟加深以及特殊路段等方面出发,提出解决昌樟高速公路水损害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经过对施工后昌樟高速公路排水效果和路面水损害的调查,表明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损害,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几乎不影响交通。  相似文献   

4.
陈波 《中南公路工程》2004,29(1):99-100,111
对沥青路面早期水破坏现象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渗入并滞留在沥青面层内部的水是引起水破坏的重要原因。从路面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内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的调查研究后得到的水破坏的特点,本文从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结构特性出发,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的机理做出了分析,对于空隙率不同的沥青混凝土,水破坏的机理不同,并进一步提出了防治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凝土路面层间孔隙水压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问题,运用轴对称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等级轴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路面层间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将造成路面层间的严重冲蚀.导致沥青与集料过早剥离而诱发水损害.而超载将加速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7.
由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承担的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隧道路面结构与材料设计研究”,是立足于我国西部地区,对隧道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和复合式路面等进行深入的力学分析,研究隧道路面的水损害,建立了隧道路面结构与排水设计方法;并针对隧道的防火要求,研究开发了阻燃沥青,提出了评价指标和试验方法,还研究了多孔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及OGFC和SMA在公路隧道路面中应用,同时编制了《公路隧道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相似文献   

8.
对沥青路面早期水破坏现象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渗入并滞留在沥青面层内部的水是引起水破坏的重要原因.从路面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苏涛  张旭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9):174-176,327,328
该文结合多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工程实践经验,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损坏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设计及施工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10.
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反射裂缝主要由水泥路面接缝处的应力集中和沥青加罩层底部的弯拉应力所引起。因此需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裂缝进行综合防治。在分析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病害调查与处理的基础上,从加强层设计、材料选择、厚度控制及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选择沥青路面大修重建时的路面结构,先根据沥青路面新建结构和大修结构的不同提出大修结构组合设计原则。根据该原则,在总结沥青路面抗开裂、车辙和水损害的结构措施以及国内外的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组合式基层和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等结构的基础上,针对旧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已知的特点,分别推荐出抗开裂、车辙和水损害的沥青路面大修结构组合,而且抗水损害的沥青路面大修结构还分别考虑了水分来自于路表和地下等不同的情况。研究成果可以有效避免或推迟大修后的沥青路面出现与旧路面相同的病害,并可为新建沥青路面结构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早期修建的高等级沥青路面主要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近年来较快出现了早期破坏。结合国内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从管理、设计、施工、维修养护等方面分析其破坏机理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汕汾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质量检评、水损害程度和设计施工缺陷的调查分析,提出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时机的确定原则,以提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措施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论沥青路面不均匀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包秀宁  张肖宁 《公路》2004,(9):148-151
根据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呈现局部破坏的特点,提出解决路面早期破坏问题的研究方法应当针对这种破坏形式的主要原因——沥青混合料的不均匀性进行研究,解决混合料的不均匀问题才是解决水损害和其他早期破坏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沥青路面不均匀现象的形成过程和国外有关的研究情况,提出沥青混合料不均匀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上海及江浙地区的降雨情况,选取典型沥青路面结构进行了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能力验算,发现设计空隙率达到18%以上,有效空隙率达到80%的透水沥青路面一般均能满足非冰冻地区路面大雨时不积水的要求,因此不需要设置另外的排水沟管等设施。从维护透水沥青路面的长期性能出发,应注意结构上的防水和排水。城市道路中铺设透水沥青表面层时,建议采用特制的透水平石,加快水流的排放。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中国气候条件对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影响情况,对沥青路面水损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分析,认为影响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主要气候因素为:降水、高温以及冻融循环过程。降水与高温过程组合以及降水与冻融循环过程组合是影响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两个主要气候过程。针对这两个主要气候过程,构建了降水气温指数和降水冰冻指数,用于评价上述气候过程对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降水气温指数和降水冰冻指数划分中国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气候影响分区是合理可行的;根据各个气候指数的工程意义和等概率原则,确定了分区界限,拟定了包含14个区的分区方案。  相似文献   

17.
复杂服役环境下沥青路面的材料参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沿深度的模量梯度分布与非连续层间接触以及横观各向同性,实现其解析计算对现有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及结构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从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出发,基于状态空间法,推导了具有指数模量梯度的横观各向同性弹性层状体系通解;在此基础上,基于波传递方法,将状态向量转换为波向量,并结合边界条件和层间条件,建立了考虑沥青路面材料参数差异性的多层路面结构解析解;然后借助MATLAB平台编制了数值计算程序,采用文献对比、BISAR程序以及有限元软件ABAQUS验证了该解析解的精度与效率;最后结合典型数值算例,阐述了该解析解在沥青Top-Down开裂和传统路面疲劳损伤分析中的应用。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解析解摆脱了弹性力学问题求解对应力函数的依赖性,并且借助波传播方法,避免了求解中正指数过大对求解精度的影响,并使得边界条件和不同层间接触关系的描述更加便捷;沥青路面材料参数的空间差异性不可忽视,沥青面层连续模量梯度会造成更大的路表拉应力和最大剪应力,进而加剧沥青路面的Top-Down开裂;而横观各向同性和层间接触状态间存在耦合效应,从而会加剧沥青路面的疲劳损伤。  相似文献   

18.
酸雨腐蚀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化学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倩  胡建荣  彭余华 《公路》2004,(2):104-106
利用化学反应推导方法探讨酸雨对沥青路面的化学破坏作用,得出了沥青路面中的矿料与酸雨中的酸性物质硫酸和硝酸等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发现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与沥青混合料中的酸性和碱性矿料反应都会生成可溶于水的盐类,由此推论酸雨腐蚀对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建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8):262-264,19,20
由于交通量大、重载车辆多、部分地区气候恶劣,目前我国已通车的高等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了较多的早期病害,为了抵抗高温稳定性和低温冰冻的损坏,路面上面层结合料大多采用了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均很好的SBR改性沥青。该文主要介绍SBR改性沥青上面层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及其存在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