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浅谈山区公路路线线型设计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山区地形地貌特点,结合西柏坡公路的设计,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设计标准、平面设计方法、竖曲线半径布设、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超高值、缓和曲线长度以及超高过渡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平曲线超高、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超高提出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公路平曲线在设置超高时如何选取超高过渡方式及确定超高缓和段长度,以期保证超高过渡平稳,行驶舒适、安全。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公路平曲线在设置超高时如何选取超高过渡方式及确定超高缓和段长度,以期保证超高过渡平稳,行驶舒适、安全.  相似文献   

5.
线性超高过渡设计采用直线顺坡,在超高过渡段的起、终点都有一个折角,使纵坡发生突变,影响行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并导致路面受力发生显著变化.通过对线性超高过渡设计方法缺陷的分析,借鉴理想缓和曲线须满足的条件,提出了超高过渡设计的理想条件,并通过数学推导得出满足理想条件的三次曲线.分析了三次曲线超高过渡可能引起的过渡段附加纵坡过大和横向排水不畅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次曲线超高过渡,在过渡段长度相同时,附加纵坡最大值为线性过渡的1.5倍,须对超高过渡段最小长度进行重新计算;在超高横坡不大于6%时,横向排水不畅的缓坡路段长度有所缩短,更有利于横向排水.最后,阐述了各种情况下三次曲线超高过渡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平曲线超高,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超高提出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公路超高设计计算中较有难度的是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公式中参数的确定以及超高缓和段长度小于缓和曲线长度时超高缓和段的设置问题等。本文就这些问题从行车受力、路容美观、路面排水及施工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阐明了设计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鹤大国家高速公路七台河—鸡西段扩建工程七台河至鸡西段辅道的设计实践,提出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之浅见。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线形标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超高值、缓和曲线长度与超高过渡段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超高过渡段起点位置确定方法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在不设超高的大平曲线半径的长缓和曲线内为满足路面排水量小渐变率大于或等于规范规定的超前渐变率,而推算超高过渡段起点位置确定方法,即在曲线路段改变超高长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根据中国最近研制的27 t轴重侧架交叉支撑转向架及C80E型通用敞车的实际结构和重载铁路曲线轨道结构特点及其技术规范要求,建立了曲线轨道的重载铁路货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新型快速数值积分方法、Hertz非线性弹性接触理论和Shen-Hedrick-Elkins非线性轮轨蠕滑理论,应用计算机仿真计算了不同工况下重载货车曲线通过时的轮轨耦合动力特性,分析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和外轨超高等曲线几何参数对重载货车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曲线半径在400~800 m范围内变化时对轮轨动力影响极为明显,而当曲线半径大于800 m后其影响逐渐弱化,重载铁路曲线半径一般不应小于800 m;增加缓和曲线长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载货车轮轨动力作用,但其作用效果存在长度拐点,拐点前效果明显,拐点后影响甚微,且曲线半径和运行速度都会影响拐点的具体位置,建议根据拐点位置来确定不同曲线半径线路的最小缓和曲线长度;过大的欠超高或过超高均会加剧重载货车曲线通过时的轮轨动力作用,但在欠超高为-20~0 mm时重载货车的综合轮轨动力响应相对较小,即保持货车以适当的欠超高(-20~0 mm)通过曲线有利于降低轮轨动力和磨耗,这与中国铁路工程运输实际设置的欠超高取值范围一致。   相似文献   

11.
雨天公路S型曲线超高缓和路段易形成积水,影响行车安全。以力学为基础,运用有限差分,建立了超高渐变段的水流路径长度与纵坡的关系模型;考虑车辆发生滑水的危险状态,得到水流路径控制长度。以公路单路拱S型曲线为研究对象,对3组不同车道数和7种不同纵坡工况下的±2%超高渐变段的水流路径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纵坡由0.5%增加到6%,水流路径长度平均增大2.83倍,纵坡越大,水流路径越长;当纵坡大于4%时,不同车道的水流路径都超过了限定值。以水流路径长度为控制指标,给出了不同车道数S型曲线平缓超高路段最大纵坡建议值。  相似文献   

12.
雨天公路S型曲线超高缓和路段易形成积水,影响行车安全.以力学为基础,运用有限差分,建立了超高渐变段的水流路径长度与纵坡的关系模型;考虑车辆发生滑水的危险状态,得到水流路径控制长度.以公路单路拱S型曲线为研究对象,对3组不同车道数和7种不同纵坡工况下的±2%超高渐变段的水流路径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纵坡由0.5%增加到6%,水流路径长度平均增大2.83倍,纵坡越大,水流路径越长;当纵坡大于4%时,不同车道的水流路径都超过了限定值.以水流路径长度为控制指标,给出了不同车道数S型曲线平缓超高路段最大纵坡建议值.  相似文献   

13.
公路超高设计是公路几何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道路设计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在阐述公路路线超高设计条件的基础上,对其关键问题即最大超高值选用、超高过渡段及缓和曲线长度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超高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速公路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方法,并研究了超高过渡段内不同的旋转阶段、不同硬路肩宽度和坡度情况下超高值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最终的应用公式。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在提高既有线行车速度时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方法,讨论了缓和曲线长度和超高受到限制条件时如何确定最高行车速度,提出了困难时可适当降低舒适度标准来提高行车速度。  相似文献   

16.
因公路选线的各种制约因素越来越多,平曲线在线形设计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合理的超高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其超高旋转方式的选择、超高设计值的确定、超高过渡段长度设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行车的安全、平稳、舒适。对《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中有关超高设计方面的规定,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超高设计是曲线路段安全设计的重要环节。超高渐变率作为超高设计的重要组成因素,直接影响超高设计的优劣。通过对《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中关于超高设计部分规定的研究分析,详细说明了如何选择超高旋转轴位置;提出了一种以旋转角速度来控制排水不畅段落长度的方式,代替超高渐变率最小值的规定;而后分别从车道数与硬路肩两方面分析了其对超高渐变率的影响,得出在现状交通量不断增加、路幅宽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简单采用原定渐变率设计超高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对公路工程超高过渡段长度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确定超高过渡段长度的方法进行了改善,总结出一套可广泛应用的确定超高过渡段长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高速公路设计中.超高设计是一项很重要的设计内容。所谓超高就是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形式。合理的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行驶在曲线上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超高横坡度在圆曲线上是与圆曲线相适应的全超高.在缓和曲线上应是逐渐变化的。  相似文献   

20.
结合实际以山区公路线路线型设计为研究对象,对线型设计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文章首先阐述公路路线线型设计考虑的因素,其次给出了公路平面线型设计相关方法,方法包括平面设计方法、超高值的确定法、灵活运用缓和曲线长度方法、最小夹直线长度设计方法,希望通过研究分析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