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保证新型调速偶合器YOTCHP465在大功率、高转速的运行条件下的设计合理性,利用I-DEAS软件建立了偶合器叶轮三维实体模型,并在流体力学和动力学理论基础上对叶轮强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验证了叶轮强度的可靠性, 指出叶轮危险部位和修改意见,从而为这种新型液力偶合器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新型调速偶合器YOTCHP465在大功率、高转速的运行条件下的设计合理性,利用I-DEAS软件建立了偶合器叶轮三维实体模型,并在流体力学和动力学理论基础上对叶轮强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叶轮强度的可靠性,指出叶轮危险部位和修改意见,从而为这种新型液力偶合器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有40钻机传动装置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结合液力传动的特点,相继开发了高效率的YO750、YO7503液力偶合器传动箱.使油田钻机传动装置的效率提高了14%,大大节省了燃油消耗,提高了动力机组及传动部件的寿命.  相似文献   

4.
2014年5月16日.上海,福伊特驱动中国公司(VOITH)发布了全新的卡车液力缓速器VR115CT(CT:China Truck)。这是一款为中国卡车而设计的国产化并联型液力缓速器,充分考虑了中国重卡的使用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技术改进。全新的技术设计使得VR115CT更强、更轻、更高效.提高了整车经济性及安全性。福伊特液力缓速器体现了福伊特客户关怀的理念:质量轻、运行舒适,节能和低运行成本。随着VR115CT液力缓速器在中国国产化的推进.福伊特液力缓速器将更具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深层次揭示叶片倾角因素对液力缓速器制动效能的影响,文中以某型自主研发液力缓速器样机为研究参照,提出制动力矩与力矩容积比双重性能评价指标,考虑实际制动力矩的生成工况,使用经过试验验证的全流道式CFD预报方法,得到[25°~90°]范围内的23个叶片倾角特征的制动效能双重评价指标预报值,并给出部分倾角点上的转速与双重评价指标值关系曲线。对预报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叶片倾角因素与液力缓速器制动效能的影响关系,为后续液力缓速器叶轮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通过简化偶合器勺管与旋转外壳的位置关系,建立勺管与旋转外壳干涉的数学模型,建立优化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编制优化程序及优化处理,将优化结果与实际产品的设计参数进行比较,并将优化结果进行三维建模.结果表明:优化结果止确,优化程序可以应用于系列偶合器优化,为设计提供最优化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7.
虚拟装配技术在汽车部件级产品研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装配是虚拟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能有效支持自顶向下的并行产品设计以及与主模型相关的可制造性设计和可装配性设计,以缩短产品开发的周期.文中分析了虚拟装配技术的基本思想和设计流程,提出了在轿车部件级产品(液力变矩器)研发中实施虚拟装配的基础环境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完成对液力变矩器总体设计进程的控制并进行液力变矩器模型的定义与分析,为液力系统的设计、动态分析和性能预测建立了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简化偶合器勺管与旋转外壳的位置关系,建立勺管与旋转外壳干涉的数学模型,建立优化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编制优化程序及优化处理,将优化结果与实际产品的设计参数进行比较,并将优化结果进行三维建模.结果表明:优化结果正确,优化程序可以应用于系列偶合器优化,为设计提供最优化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半挂汽车列车联合制动系统性能,建立了七自由度的半挂汽车列车整车动力学模型、非线性轮胎模型和制动系统模型,对液力缓速器以及联合制动系统在不同使用工况下的半挂汽车列车制动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路面附着系数越高,液力缓速器的制动稳定性越好;湿滑路面应慎用液力缓速器;列车高速行驶时,不可直接使用液力缓速器高档,防止半挂车对牵引车冲击过大造成牵引车侧滑和列车折叠;列车在空载状态下也不可使用液力缓速器高档,以免使驱动轴抱死侧滑;满载状态下可直接使用液力缓速器恒速档,在车速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液力缓速器高档制动;当制动强度需求不高时,联合制动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列车的制动效能,并保持良好的制动稳定性;而当列车紧急制动时,液力缓速器对制动效能的提高不明显,且会加剧列车失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无级变速汽车液力变矩器工作的燃料经济性,确定了液力变矩器锁止、解锁的合理条件。为了提高液力变矩器解锁时的工作效率,利用无级变速器速比调节功能,设计了PID控制器,使得发动机-液力变矩器始终工作在最佳经济区域。为了减少液力变矩器锁止时的冲击,以允许冲击度范围内滑磨功最小与发动机稳定运转2个原则,提出了锁止离合器接合的控制策略,设计了以冲击度和发动机转速差为输入量的模糊控制器。两种不同锁止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急加速(1.92 s)比缓加速(1.38 s)延长了接合时间,因此,利用控制策略能够保证锁止离合器接合平稳和发动机的稳定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