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有不少朋友来电就我发表的"质量是阻碍自主品牌中级乘用车难'破万'的关键因素"言论提出赞同或异议.某君提出"一汽奔腾B70和马自达6是同底盘共线生产,按说二者的车辆品质应该相差无几,为什么马自达6如日中天而奔腾B70却举步维艰?"诚然,近两年自主品牌的乘用车产品质量有了较好的改善,但是良好的质量不过是满足中级乘用车用户的底线而已.  相似文献   

2.
包崇美 《世界汽车》2011,(11):104-107
一开始就站在与合资品牌平等竞争平台上的广汽乘用车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自主品牌的崛起,更是以广汽乘用车为代表的"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昂扬姿态。  相似文献   

3.
正腾讯汽车日前发布了《2015年汽车用户白皮书》,该报告根据腾讯DMP数据平台、用户关注信息,以及在线凋研问卷数据分析而得出。报告显示,2015年合资品牌汽车销量依然占据主导,从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来看,2015年外资品牌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8.67%。但近年来国产自主品牌在口碑、性价比等方面进步显著,用户的关注度和热度也明显提升。值得一提的是,90后用户对国产自主品牌的关注度更高,其关注度超过了欧美和其他品牌。受经济条件限制,90后用户对于紧凑型和小型车的关注度高于其他年龄层。2015年各级别车型中,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还是市场主流,占乘用车销售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2月8日,"2014年度安全车"揭晓,共6个级别10款车型获此殊荣。紧凑型乘用车:奇瑞艾瑞泽7、斯柯达听锐;中型乘用车:福特新蒙迪欧、本田第九代雅阁;豪华乘用车:凯迪拉克XTS;小型SUV:标致3008、铃木锋驭;中型SUV:奔腾X80、丰田RAV4;进口车:沃尔沃V40。在这份名单中,我们高兴地看到两款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汽车杂志》2009,(9):10-10
在合资品牌汽车和进口品牌汽车横行中国乘用国市场七八年之后,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一个可以代表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生产的新兴力量的崛起。  相似文献   

6.
自2011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总体上呈现减速增长态势,伴随着汽车消费的日益升级,乘用车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主流合资乘用车企业凭借产品优势,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利润总额;另外一方面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固守低端市场,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企业经营面临较大挑战。为帮助我国自主品牌竞争力的改善和提升,本文对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和合资品牌乘用车企业进行竞争力对标分析,并针对自主品牌竞争现状提出了我国自主品牌竞争力改善和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玮 《汽车与配件》2014,(14):60-62
<正>据悉,潍柴汽车首款自主品牌紧凑型城市SUV的英致S201将有可能于今年4月上市。作为自主品牌乘用车的一支新生力量,潍柴制定了周密的战略布局,精准定位于细分市场,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并计划最迟五年内实现盈利。然而,业内对于"商"转"乘"的这又一案例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8.
2 012年中国狭义乘用车市场已达到1250万辆的规模,预计2013年1~6月狭义乘用车市场仍然会有接近13%左右的增幅.从规模上来看,中国乘用车市场已完全可以纳入成熟市场的行列;从产品上来看,无论是国内生产的车型还是进口车型,从整车尺寸、车身形式、动力系统等各个方面已基本覆盖了全球汽车工业内的全部车型.然而当我们审视不同的企业在国内的发展状况,以及我们自主品牌企业在国内的生产,很容易发现,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在产品线上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即高端产品.简单分析可知,自主品牌的高端之路将不会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几年来乘用车合资企业纷纷推出自主品牌,本文在对目前乘用车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乘用车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政策和市场驱动因素,最后对汽车行业和相关企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荣威的成功,笔者想到了客车自主品牌建设。客车自主品牌有着与乘用车不同的市场环境和生存空间,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