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必须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中央分隔带的基本功能是:分离双向行驶的交通,防止车辆任意掉头,确保交通安全;为设置防撞护栏、交通标志、植树绿化提供场地。高  相似文献   

2.
路面加铺导致中央分隔带分离式混凝土护栏高度不足时,需要加高护栏,以提升护栏的防护性能.提出了一种在混凝土护栏上安装钢构件的改进混凝土护栏;采用小轿车、大型客车及大型货车3种车型进行了仿真碰撞分析及实车碰撞试验,研究了小轿车碰撞后乘员加速度a、车辆重心高度HG的变化及大型客/货车碰撞后改进混凝土护栏支撑梁和横梁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小轿车碰撞后,车辆乘员加速度的纵向和横向分量均不大于200 m/s2;大型客/货车碰撞后,改进混凝土护栏的支撑梁和横梁变形出现了部分损坏,车辆能正常导出;改进混凝土护栏的防护等级可达到SAm级.  相似文献   

3.
某路段的国道为一级公路兼做城市主干道的道路,在此类道路的改造升级过程中既要保留高等级公路的性质,又要充分考虑市政道路的功能,同时需要综合考虑用地、规划、环保、景观、安全性以及造价等多种因素。此类道路的中央分隔带方案的选定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实际需要予以选择。文中叙述了常见的四类中央分隔带形式,分别为绿化分隔带形式、混凝土护栏形式、钢护栏形式、钢护栏+花坛形式。在城市道路的建设过程中可以按照项目所在地的社会需求,结合工程技术要求,确定合理的中分带(护栏)类型。  相似文献   

4.
防撞护栏破坏点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城区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问题,提出了扩建工程中中央分隔带护栏的破坏点控制方法,使护栏在遭受车辆碰撞时,构件破坏位置"可控",依据该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护栏结构型式。计算机仿真分析表明:该护栏结构型式满足城区高速公路对景观要求高、维修养护方便等方面的要求,其防撞等级可达到SB/SBm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设置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车辆行驶稳定性分析,以多车道转换时最内侧车道行驶的车辆不产生横向滑移的圆曲线半径作为多车道开口转换路段最小转弯半径,利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道路线形几何关系,建立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通用计算模型。考虑车辆在多车道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处的行驶安全与效率,选取时间占有率、路段饱和度、速度一致性和路段行程延误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车辆运行状态评价云模型。通过VISSIM仿真获取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车辆运行评价指标数据,运用云模型确定不同转换车道数、不同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条件下车辆运行状态等级。结果表明:依据本文所建模型设置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时,2车道与4车道转换条件下车辆运行状态综合评价结果为K1等级,5车道与6车道转换条件下车辆运行状态综合评价结果均在K2等级以上。验证了本文所建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模型可保障车辆在开口转换路段运行状态,且在保证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最内侧车道车辆行驶稳定性的基础上可提高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欧洲8国的高速公路,结合广西高速公路建设提出路基排水,路基上边坡及分离式立交桥锥坡防护,路面排水,结构物外观质量,路基土石方工程质量,中央分隔带护栏形式选择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高速公路沿线的桥梁、涵洞、紧急电话、中央分隔带开口、支线上跨桥梁等设置情况计算确定护栏、隔离栅、防眩设施的布设桩号、型式、数量是高速公路安全设施施工图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计算机进行相关辅助设计,既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也保证了设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赵辉 《交通标准化》2008,(4):176-178
根据京石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护栏改造工作经验,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给其他高速公路的护栏改造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基于事故严重度的宽容性路侧护栏优化设置理念,通过提高桂武高速公路高填方路段、连续下坡路段及高路堤路肩墙路段的护栏防护等级,优化护栏端头及护栏过渡段的设置方式,提高了桂武高速公路在今后运营中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护栏对于桥梁尤其是跨线或跨越河流桥梁交通通行的防护能力越来越受到交通建设和管养部门的重视。以某黄河公路大桥防护护栏设计为例,通过交通流和路侧危险程度分析,首先确定了护栏防护等级,接着确定了护栏外形尺寸,最后对于护栏的立柱抗剪承载能力、公称抗力和尺寸进行了复核验算。结果表明:防护护栏设计能够满足桥梁交通通行的防护要求,且对桥梁承载能力影响较小,美观性和通透率方面均能满足当前交通和环境要求。研究结果对未来类似工程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