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设置平面交叉口直行待行区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的今天,交叉口通行效果在区域道路运行状况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使其逐渐成为交通矛盾的中心。为进一步缓解交通压力,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于2010年3月起在本市增设了19个交叉口直行待行区,使全市拥有直行待行区的路口总量达到23个。出发点在于总结近年来设置待行区的实践经验,着眼于优化世博后城市交通,结合世博大客流交通压力下的实际运行状况,为进一步提高平面交叉口的资源利用率探索理论规则。通过初步分析直行待行区的适用条件和设置方法,并以一个典型的直行待行区路口为例,对设置前后的交通效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合理设置机动车直行待行区可以缩短周期时长,减小平均延误,提高进口车道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继淄博市中心城区部分路段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公交港湾后,淄博市的公交车近期又有了新的“绿色通道”:张店中心城区的18个路段上的34条公交线路的运营车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右转车道直行或左转,借道直行或左转时须按照同方向的直行和左转信号灯通行。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号交叉口的非机动车流量激增,非机动车通过交叉口时的膨胀特性也进一步凸显。针对该现象所带来的冲突问题,在分析非机动车膨胀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信号交叉口直行非机动车冲突风险实时评估方法。选取天津市4个典型城市交叉口,通过视频分析软件,获取非机动车的行驶行为数据,分析膨胀特性下直行非机动车行驶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K-means聚类分析将直行非机动车的行驶区域划分为释放区、膨胀区和汇入区这3个区域。构建以直行非机动车不同行驶区域为一级指标,不同区域内的行驶行为特征为二级指标的信号交叉口直行非机动车冲突风险评价体系,提出基于改进熵权法的非机动车冲突风险熵计算方法。以天津市围堤道交叉口为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其冲突风险主要集中于车辆超车与并行行为频发的地带,风险点变化和分布与车辆膨胀过程中风险变化趋势一致,可以为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冲突风险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南  闫宇 《城市交通》2023,(3):90-97
有关道路交叉口直行待行区对通行能力影响的研究不够完善和全面,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分析直行待行区设置的目的和条件,基于直行待行区停止线前移的特性,考虑启动波对启动损失时间的影响,完善了损失时间和清空时间的计算方式。在停车线法计算通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修正,构建了直行待行区交叉口进口道的通行能力模型,量化直行待行区对通行效率的影响。基于实例交叉口视频识别数据,通过轨迹平滑化和缺失轨迹补齐方法获得完整车辆轨迹,并获取交通参数的实际数值,保证了模型结果的实际意义。最后运用仿真软件对通行能力模型结果进行验证,与类似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构建的通行能力模型模拟真实情况的准确性较高;由于直行待行区对通行过短对通行能力的优化效果较弱,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直行待行区设置到最大长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红灯倒计时对首车启动延误的影响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4个路口作为观测地点,通过对观测者的培训与数据筛选,获得了600个可信度较高的首车启动延误数据.非参数检验分别得到驾驶员在有无红灯倒计,以及左转和直行情况下首车启动延误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有无红灯倒计时对首车启动延误有显著影响(p=1.83×10-5);左转和直行首车在有红灯倒计时的情况下差异显著(p=0.01),在无红灯倒计时差异不显著(p=0.82);直行首车启动延误在有无红灯倒计时情况下差异显著(p=8.86×10-6),左转首车启动延误在有无红灯倒计时情况下差异不显著(p=0.11).  相似文献   

6.
交叉口待行区的设置具有充分利用道路时空资源,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缓解交叉口拥堵及减少交叉口延误等优点,直行待行区也日益成为交叉口待行区主要设置方式之一。本文首先对直行待行区的几何设置条件和相位设置条件进行分析,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直行待行区设置方式。另外,以未设置待行区停车线和设置待行区的停车线的车流饱和程度为基准,讨论在两种相位配时方案下的交叉口车辆延误,构建车辆延误模型,并通过实例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论文通过分析信号控制交叉口直行非机动车流的消散过程和右转车辆穿越直行非机动车流过程,探讨机非冲突机理,提出了一种右转车辆穿越直行非机动车流延误计算方法。并且通过南京市西康路与汉口西路交叉口实例分析验证,得到交叉口右转车辆由于直行非机动车所产生的实际延误与所计算的理论值的比值控制在1±0.05,可以得出由该方法计算所得结果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符合右转车辆延误的实际值。此计算方法可以用来分析设立右转专用相位前后的交叉口延误,以助于正确评价右转专用相位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了定量评价城市主干路交通功能的实现程度, 建立了城市主干路交通功能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分析了主干路交通功能的3个主要特征, 即承载较大交通流量, 具有较高运行速度与服务于中长距离出行, 应用可靠度理论, 提出了城市主干路交通功能可靠度的概念; 选取行程速度和直行率之积作为可靠度的计算指标, 构建了基于概率论的交通功能可靠度计算方法; 分析了2个计算指标的阈值范围, 对比了交通功能可靠度与服务水平的区别与联系; 针对郑州市2个主干路单元, 评价了其高峰和非高峰时段的交通功能可靠度。计算结果表明: 行程速度与直行率之积不相关, 且可认为二者相互独立; 主干路与支路交叉口的直行率均大于主干路与次干路交叉口的直行率, 实测的4组数据中直行率分别高出0.271、0.062、0.229和0.034;连接老城区与高新区的科学大道在高峰和非高峰时段的交通功能可靠度分别为0.803和0.702, 交通功能实现程度处于较高水平; 老城区的东风路在高峰时段的交通功能可靠度为0.386, 其交通功能特征和实现程度相对较弱, 远低于科学大道; 科学大道上3个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均为一级, 高峰和非高峰时段的路段服务水平分别处于C级、B级, 而高峰时段东风路上3个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分别为二级、二级和三级, 路段服务水平处于C级, 科学大道的整体服务水平优于东风路。可见, 交通功能可靠度评价结果与服务水平分析结果的趋势基本一致, 但与服务水平相比, 交通功能可靠度更能体现主干路的功能特征和外界因素对交通运行的随机影响。   相似文献   

9.
单点信号控制中利用两端直行和左转机动车交通流的不平衡,在机动车交通流量大的一个方向设置直行+机动车左转保护相位,可缩短交通信号周期,提高绿灯利用率,大大提高路口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挤。信号联动中,利用一方信号早断(相位差),一方可设置直行+机动车左转保护相位,这样,机动车可充分利用信号绿灯左转,提高路口通行能力。然而,  相似文献   

10.
为克服车辆到达的随机性和车辆速度波动性给干线协调控制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相交道路右转汇入车辆对干线直行车辆的影响,提出以绿波带宽最大为目标的干线协调与速度引导集成优化模型.首先在Maxband模型中引入速度引导来调节干线直行车辆到达交叉口的时刻,提升绿波时段内干线直行车辆的通行效率;然后确定可用于相交道路右转汇入车辆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交叉口拍摄视频的观察实验,对非机动车不安全行为进行了分析,对交叉口的直行非机动车与右转机动车之间的冲突现象进行了观察,对冲突发生时非机动车避让机动车的轨迹进行了分析.并从骑行者性别、年龄和车辆类型等角度人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避让轨迹选择的影响,同时,验证了直行非机动车与右转大型车辆冲突时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后,从机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智能交通方向研究的热点—交通事件检测算法不能达到很好的检测效果提出了将交通数据分成3类,分别是入口处数据、出口处数据和直行路段数据。在进行检测时根据需要检测数据的位置调用相对应的数据库,从而避免了交叉路口数据与直行路段数据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了事件检测率和降低了事件误报率,而检测时间并没有明显变动。应用朴素贝叶斯算法验证了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半立交式路口是左转采用环形式立交、直行与右转为平面交叉的路口,消除了左转与直行的冲突,然而,环形路口在交通量大的情况下会出现交通拥堵。利用VISSIM软件对半立交式路口在不同交通量情况下进行仿真,并以平面交叉路口为对比,分析左转车辆的行程时间与延误,得出在交通量不大情况下半立交式路口可以改善交通状况,交通量过大时会出现交通拥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升连续流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消除其主信号处左转非机动车与直行机动车的冲突,提出了一种左转非机动车优化设计方法.优化模型以机动车通过量最大为优化目标,考虑了信号相位相序、周期时长、绿灯时长等约束条件,建立线性规划优化模型.通过案例和敏感性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优化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在高流量情况下显著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使得原本处于过饱和状态的交叉口变为不饱和,而且在高流量或低流量情况下,都有助于减少交叉口延误.进一步发现,左转非机动车流量每增加100辆/h或直行机动车流量比例每增加1.5%(直行机动车流量比例大于40%),优化设计对机动车最大通过量的提升比例增加4.5%.  相似文献   

15.
连续流交叉口作为一种新型交叉口,又被称为CFI(Continuous Flow Intersection),通过将左转提前至对向直行的外侧,在主交叉口上游构建分交叉口,协调信号控制,从而实现左转与直行同时通过主交叉口,减少主交叉口处左转与直行的冲突点,缩短主交叉口处的信号相位。针对连续流交叉口,以左转储存车道长度为研究对象,基于排队论和交通流理论,分别将左转流量、信号周期作为变量,建立专用相位下左转储存车道长度的计算模型,探讨左转储存车道长度与左转流量及信号周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但是传统的公共交通系统普遍存在着线网布局和站点设置不合理,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益低等诸多问题,导致了公交分担率低。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一路一线直行式”公共交通系统新模式。本文通过对“一路一线直行式”公共交通新模式的内涵和特征的分析,构建了新模式理论研究的框架结构体系,包括新模式的适应性分析、客流分析、公交线网布局规划研究、公交站点及换乘节点布局方法研究、信号优先控制与智能调度优化方法研究等。最后探讨了新模式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存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称事故)处理中,事故处理人员常常碰到以下这类事故: [例1]甲驾驶轿车在路宽20米(或以上)的道路上由东向西直行,乙骑三轮自行车由南向北直行,双方在路口东北侧相撞造成乙方受伤(见图1)。  相似文献   

18.
"一路一线直行式"公共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公交出行者的出行效率与公交系统运行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的公交出行需求,提出了一种“一路一线直行式”公共交通系统模式.通过分析“一路一线直行式”公共交通系统的内涵和特征,构建了模式研究的理论框架结构体系;然后着重探讨了实现这一模式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即该模式下客流分析技术、线网布局与站点设置一体化设计技术、公交优先通行信号控制与公交智能调度一体化协调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公交出行者的出行效率与公交系统运行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的公交出行需求,提出了一种“一路一线直行式”公共交通系统模式.通过分析“一路一线直行式”公共交通系统的内涵和特征,构建了模式研究的理论框架结构体系;然后着重探讨了实现这一模式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即该模式下客流分析技术、线网布局与站点设置一体化设计技术、公交优先通行信号控制与公交智能调度一体化协调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有轨电车在交叉口的停车次数和交通延误,同时兼顾社会车辆通行效率,提出可容纳直行线路、左转线路有轨电车和社会车辆3类绿波系统的干线信号协调控制方法。设计直左轨道分叉交叉口的4种信号相位组合方案,构建社会车辆绿波系统、有轨电车直行线路和左转线路绿波系统的约束条件,以及3个绿波系统的交互性约束条件。基于可变绿波带宽优化模型,提出以社会车辆绿波带宽最大为优化目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应用算例对所提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算例中有轨电车线路绿波带宽为10 s,社会车辆双向绿波带宽不低于34 s,最大绿波带宽为63.6 s。本文模型能够在满足直行与左转复线有轨电车绿波通行的条件下,为干线社会车辆提供最大带宽绿波,有效提升了直左复线有轨电车与干线社会车辆整体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