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轨道交通是枢纽机场地面集疏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机场地面交通系统建设存在道路交通服务水平不高、轨道交通客流效益不理想、盲目引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问题。通过分析机场功能定位、客流分布,研究机场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方式的匹配性与适应性,以及机场轨道交通线路与客流腹地的连接布局和运营组织模式。研究认为,枢纽机场应当建设功能匹配适用、布局便捷高效的轨道交通集疏运体系,优先考虑引入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审慎决策引入高速铁路及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线路应连接覆盖机场主要客源地,并与整个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形成便利的衔接换乘关系,通过干支结合、快慢组合的运输组织方式,适应航空旅客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2.
为协调城市群公路客运与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应用轴辐网络设计方法,以需求加权出行时间成本T~(Total)和公路客运线路总运营成本C~H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与城际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的城市群公路客运线网优化模型HN,并采用优化软件CPLEX求解;以珠三角部分地区公路客运实际线网为例,从需求加权出行时间T~(Total)和公路客运线路总运营成本C~H两方面,对比分析了模型结果和实际线网运营方案。结果表明:公路直达线路客流比例P~D随着城际轨道交通运行速度V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城际轨道交通与公路客运换乘时间T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公路客运线路总运营成本权重系数β的增加,城市群公路客运线网变稀疏,公路直达线路数量N~D减少,但公路接驳线路数量N~F变化不大;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缺少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标准的现状,对比分析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区别,明确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和特征。在总结长三角、珠三角、中原城市群、长株潭4个既有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功能层次和建设标准的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最后,以速度目标值作为功能层次划分依据,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划分为高速城际线、快速城际线和普速城际线三类。同时,分析不同速度目标值对应的合理站间距,对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标准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2008,(7):17-17
惠州市规划6条线路,先建惠州到大亚湾的1号线,2030年前拟延伸到莞深,2050年前拟连接广州。到2050年,惠州将有6条城际轨道交通,最先建的一条是惠州到大亚湾的1号线;到2030年前,轨道交通将延伸到东莞、深圳与两市城际轨道相接;2050年前建成包括连接广州的其他3条线路。  相似文献   

5.
回顾2009年,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可谓突飞猛进,随着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和11号线北段一期开通试运营.上海形成了10条线路、330公里运营里程、221座运营车站的轨道交通运营规模.为上海实现世博会前达N400公里运营里程的轨道交通网络之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据深圳市交通局等部门透露,目前深圳正在同步建设5条轨道交通线路,并将在2011年大运会前投入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178.8公里。目前,深圳市仅有轨道交通一期1号线东段和4号线南段共21.7公里地铁交通线路投入运营,而深圳市目前正在同步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有5条,其中1号线罗湖火车站——深圳机场(原有延长线),长度40.7公里;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点建设项目,其线路的基本设计和走向由城市建设规划决定,而线路具体的运营模式、系统选型、行车组织等因素则影响了线路最终的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如何选择与客运需求相适应的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方案,保证线路运输能力能够满足城市客运初期、近期、远期的需求,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广州地铁11号线规划设计为环线,以11号线为背景讨论环线的运营模式方案。在介绍国内外现有环线线路情况、运营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广州地铁11号线可能的3种运营模式方案,并用层次分析法对3种方案进行比选研究,得到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8.
市域轨道交通是特大型城市解决市域客运交通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实现其快速功能,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为例,在分析了线路与客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确定功能定位、提高线型设计标准、控制站点设置数量、实行断点运营与快慢车运行组织,以及选用合理的车辆配置等方面,实现11号线南段工程快速功能的设计方法,为其他市域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一些经济区的形成,经济区之间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认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应从其服务范围,服务对象上来进行定义.在对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进行定义之后,本文就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与铁路干线的关系、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主要建设标准与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的建设,苏州轨道交通“井”字形骨干网络逐步形成。从3号线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创新、施工组织管理创新、重要课题研究创新等多方面研究苏州轨道交通的设计施工方案,重点论述在尊重既有线网的基础上,如何优化调整线路走向以更好地支撑城市发展和提升轨道交通换乘功能,以期为苏州轨道交通后续线路的持续创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交通》2010,(6):94-94
连接广州市和佛山市的广佛城际轨道交通开通运营,这是中国首条地下城际轨道交通线路,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佛线总里程21km,全程票价6元,共设14座车站,其中3座车站在广州市内。至此,广州地铁线网运营长度达到230km,预计今后广州地铁日均客流量将达到6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2.
开展客流特征研究对科学合理地设计轨道交通系统、优化运营组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沙地铁2号线的地铁刷卡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开通初期三年的运营客流进行分析,着重分析断面不均衡系数、车站进出站高峰系数与车站周边土地利用性质的相关性,线路客运量高峰系数与该线功能定位的关系,以及乘降量和换乘量的客流特征。针对上述结论对设计和运营提出建议,可为轨道交通的设计、建设、运营提供参考,也可为大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在国内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准确的功能定义尚未能有最终的统一认识,尚属于探索范畴.由于珠江三角洲第一大城市广州市和未来的第三大城市佛山市之间相距较近(只有十几公里),广佛线作为一条城际间快速轨道连接线路,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轨道交通有所不同,有许多独特的考虑因素.在客流构成、功能定位、站点设置、车辆选型、速度选择与其他公交资源的竞争和协调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对广佛线的特点进行一些必要的研讨,将有助于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城市交通发展的"瓶颈"期,也是"由线到网"的建设转型期.目前上海轨道交通已经建成的4条线路有5个换乘节点,总体上呈现单线运营的基本特征;而按照2010年世博会前轨道交通建设要求,则要形成由11条运营线路、运营里程达到400公里以上、由30多个换乘节点构成的以网络化为基本特征的运营体系,使上海中心城区初步形成"四纵三横一环多射线"的轨道交通网络布局.  相似文献   

15.
都市圈外围向心的通勤交通比例高、中心区交通压力大,因此都市圈通常采用以轨道交通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首先结合伦敦、纽约、东京都市圈案例,分析轨道交通对都市圈空间形态的影响。结合广佛都市圈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低运量轨道交通4个层级轨道交通的发展,从枢纽规模与布局、网络一体化、运营管理与车站开发等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指出分散布局的轨道交通枢纽与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网络是适合都市圈的轨道交通发展策略。最后,针对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借鉴、城际铁路和轨道交通快线采用地下线路形式穿城、如何实现"四网合一"、枢纽空间的规划预留等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2009,(5):33-33
继中国第一条城际高速铁路京津高铁全部采用广电运通自动售票机之后。又有两条高铁线路采用了广电运通的自动售票机——石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沪宁杭高速铁路。  相似文献   

17.
隋谦明 《轨道交通》2009,(12):46-48
本文通过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专线行车组织及运营管理中票务系统的研究分析,针对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及运营管理方案的特点,重点对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票务系统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探讨了车票方案和票务管理,并提出应通过行车组织及运营管理、车站建筑、票务系统等相关专业进行综合研究以及其他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2010,(11):27-27
10月28日消息:北京轨道交通昌平线已于近日开始空载试运行,计划于年内实现正式通车运营。据了解,地铁昌平线是一条连接中心城区与昌平新城的南北向的轨道交通线路,线路全长31.6公里,其定位为服务于昌平新城各组团间及与中心城的快速联系,兼顾交通疏解和发展引导的功能,目前试运行的昌平线一期全程21公里。  相似文献   

19.
深圳地铁5号线南延线对支持前海合作区的建设及加快前海、蛇口片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客流特征可为行车组织提供有力支撑,更好地指导运营组织工作。根据深圳轨道交通5号线客流预测报告,对其各设计年限的全线客流总体指标、远期客流时段分布及车站客流特征进行分析。着重分析各设计年限高峰小时断面客流的时段性和不均衡性,根据客流预测结果站间OD数据,得出客流流动特征规律,对设计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的技术方案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并为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豪 《交通与运输》2013,29(5):53-55
上海轨道交通经过20年的发展无论是线网规模、客运量还是运营体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上海共有轨道交通线路11条(不含磁悬浮),轨道交通站点287座,换乘站点33座,其中3线换乘7座、4线换乘1座,运营里程达434公里。一、上海轨道交通客流特征浅析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客流分析发现,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受多种因素影响。它不仅与社会经济宏观因素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