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铁路的运力不足、线路负荷过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道“瓶颈”。铁路体制改革问题也提出已久。本文将从投融资的角度对此做出分析,探讨我国铁路产业投融资市场化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2013年8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主要内容包括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不断完善铁路运价机制,稳步理顺铁路价格关系,建立铁路公益性、政策性运输补贴的制度安排,为社会资本进入铁路创造条件;加大力度盘活铁路用地资源,鼓励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努力提高资产收益水平;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形成铁路建设合力。改革后我国铁路建设走向如何,本文拟就此探讨一二。  相似文献   

3.
打破铁路垄断地位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消除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中国铁路实行政企合一、大一统管理体制,处于自然垄断和行业行政垄断的交织中,造成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分析了中国铁路的市场地位、固有的经济特性、自然垄断属性与现行体制下的行业行政垄断性,论述了在全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情况下,打破独家垄断铁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正确认识与消除政企合一,促进市场竞争,加速投融资体制和产权结构改革,构建公司制企业和放松铁路价格政府管制等打破垄断铁路经营管理的系统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闻过 《广东交通》2005,(5):27-27
改革融资体制、引入市场机制、政企分开、放开票价…….一向被视为改革剩下的最后几个堡垒之一的“铁老大”,最近传来一片改革声。不久前,国家发改委交通司司长王庆云在中国铁路投融资改革论坛上说,铁路整体改革方案正在酝酿之中,政企分开是必然的。看来,这次铁路改革还不是零打碎敲地进行.而是大刀阔斧地展开了。  相似文献   

5.
铁路的运力不足、线路负荷过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道"瓶颈".铁路体制改革问题也提出已久.本文将从投融资的角度对此做出分析,探讨我国铁路产业投融资市场化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6.
国防要求是指为保卫祖国领土主权、防备敌人武装侵略应采取的一切措施而提出的要求。从铁路的国防功能人手,围绕新形势下铁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工作,比较深入地分析了铁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的必要性,从投融资体制、标准规范、软硬件等方面论述了存在的困难,提出了贯彻国防要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铁路运用BOT方式进行投融资的利弊分析,提出铁路实际BOT动作策略建议,旨在为加快我国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及中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的背景下,城市既有粗放式发展模式需要转型,旅客对铁路客运枢纽地区也存在功能复合化的期望,铁路客运枢纽亟待加强与城市的协调互动发展。阐述了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用地的互动关系,基于国内外发展实践总结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的三种模式:城市更新型、中心导入型和新城带动型。从管理体制、土地供应和使用制度、投融资体制三个方面分析了既有制约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针对铁路客运枢纽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提出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亟待突破的体制机制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2008,(12):17-17
11月27日,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在铁道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铁路投资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中央财政将通过国债及预算内资金支持铁路建设;铁道部除铁路建设基金外,还从铁路运营收入中提取铁路建设专项资金用于铁路建设,另外还通过发行铁路企业债券、国内外贷款等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10.
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我国铁路现行体制上存在的弊端。根据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要求,指出了我国铁路改革的总体目标,阐明了我 国铁路改革在政企分开,企业重构,市场经营以及投资体制,财务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内容和着力点以及我国铁路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项目融资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融资为研究基础,指出铁路发展的资金结构问题,并提出铁路和谐发展融资新理念,即推行特许权经营的项目融资方式.通过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引入竞争,建立特许权经营的合资铁路制度,将可以为和谐铁路的发展节约大量的国家财政投资.这一结构性融资制度对我国铁路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为铁路中长期发展融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铁路建设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就必须扩大资金投入,加速路网建设,增加运能,改变当前运力紧张的情况.分析了我国铁路发展面临的现状,根据国内外铁路改革发展的经验,从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建立立法监管制度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推进我国铁路建设跨越式发展,加快铁路运输发展.  相似文献   

13.
铁路运输成本计算及计算机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现有铁路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完善之处和网运分离的设想,提出了通过服务时间计算点到点成本的方法,对现行成本计算方法进行补充,并对参数的荻取和修正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对计算机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其内容对其他运输方式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裴剑平  吕鹏  范橙 《交通标准化》2014,(23):175-182
从江苏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方式的历史沿革和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铁路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总体变化和要求,分析判断宏观层面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发展趋势;其后,以分析现代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多样化功能为基础,从客流、车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个方面对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的具体微观内容进行剖析,从而提出独立式、协调式、集成式、一体化四大枢纽运营管理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四大管理模式优缺点,对如何构建满足当今现代化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蓬勃发展具体需求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集装箱多式联运是货物运输的重要形式.本文在分析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及其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从运输价格、运输时效、联运机制、联运设施等4个方面阐述我国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从联运理念更新、市场化机制完善、定价机制改革、经营机制调整等4个方面提出推进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建设机制与发展策略,最后从明确联运发展重点、多元化合作策略、多式联运组织与技术、服务产品定价策略、物流化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随机前沿函数的铁路行业生产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时变技术效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铁路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五个维度分解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铁路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前沿技术进步出现较小幅度的上升趋势,相对前沿技术效率变化始终为负值,铁路资源配置效率显著,铁路行业不存在规模经济.因此,铁路行业应适度控制新增、再建项目规模,通过加大科技研发、应用高新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和加快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合理配置铁路资源才是实现铁路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大量铁路客运枢纽的建成使用以及铁路建设机制的变化,有必要对枢纽规划建设经验进行总结。铁路客运枢纽规划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机制和设计理念两方面。管理机制方面,存在铁路与地方规划部门脱节、枢纽各方建设主体缺乏互动、缺少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等问题。对此提出建立铁路建设各个阶段与城市规划的衔接机制,出台枢纽规划建设统一标准,贯彻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思路,建立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等规划建设管理思路。同时指出枢纽规划建设中需坚持枢纽与城市一体化发展、公交优先、集约利用土地、因地制宜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8.
数字铁路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信息系统、物联网、虚拟化、信息集成等技术,研究中国铁路基础设施、移动装备及铁路环境的数字化,实现铁路服务资源和运力资源的全面管理和直观展示的新一代铁路信息系统. 它是在现有铁路信息系统基础上的改造和完善,对于提升铁路管理、服务的水平和形象,保证运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数字铁路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提出了数字铁路总体框架和标准体系,并对其中铁路地理信息平台进行了结构设计,对于建设数字铁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发展的方向。纵观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铁路的快速通道,高速铁路起讫点和经由点都位于既有大城市的铁路枢纽。因此,从枢纽车站、线路、疏解设备以及城市经济、空间格局、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等角度出发,有关高速铁路引入对既有铁路枢纽及枢纽城市的影响的系统分析,可为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数字铁路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信息系统、物联网、虚拟化、信息集成等技术,研究中国铁路基础设施、移动装备及铁路环境的数字化,实现铁路服务资源和运力资源的全面管理和直观展示的新一代铁路信息系统. 它是在现有铁路信息系统基础上的改造和完善,对于提升铁路管理、服务的水平和形象,保证运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数字铁路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提出了数字铁路总体框架和标准体系,并对其中铁路地理信息平台进行了结构设计,对于建设数字铁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