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美贸易摩擦既是短期双边经贸合作关系中的"阵地战",也是长期竞争合作过程中的"持久战"。我们要做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长期准备。今年以来,美国采取单边主义措施,挑起贸易战,导致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面对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争端,我们必须科学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保持战略定力,沉着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积  相似文献   

2.
晓开 《经济导报》2007,(48):4-4
上周美国人肯定在盯住中国与欧盟之间的频繁接触,也一定对中法之间高达300亿欧元的生意感到心动。这对下个月中美战略经济会谈将产生何种影响尚不得而知。这段时间中美两个大国似乎在各干各的,但上周在“小鹰号”停靠香港问题上,美方的反应,显示出在双方关系稳固的基础上,仍存在微妙之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中美规范中公路涵洞水力计算的差异,以巴基斯坦某公路工程项目为实例,采用了中美规范的涵洞水力设计方法,对比分析了公路涵洞的布置参数,并主要分析计算了涵洞水力性能,确定了关键性的设计因素,最后推荐了公路涵洞水力设计方法。结果表明,中美方法的涵洞材料与形状不完全相同,在涵洞结构选取时,美国方法比中国方法多考虑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原始河道及水中生物等因素;中美方法的水力状态存在对应关系,美国的水力计算方程是半经验半理论的,而中国的无压力式涵洞设计是以临界流理论为基础,半压力式和压力式涵洞则是以能量方程为基础;中国方法的水流状态具有较明确界限,美国方法则认为水流状态之间具有过渡阶段;中美方法计算结果差异原因主要包括设计流量、标准孔径大小及单位换算,排除上述影响因素,中美设计结果基本相同;中美规范中,进水口构造、水力粗糙度及设计流量均对水力性能有显著影响,美国方法比中国方法多考虑了进水口边缘类型对涵洞水力性能的影响,中美涵洞材料水力粗糙度对水力性能的影响趋势一致,中美方法中设计流量与涵前水深均呈正相关关系。最后推荐公路涵洞水力设计以中国方法为主,并建议结合美国规范中的全寿命成本分析、进水口类型水力计算等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经济导报》2010,(33):1-1
尽管有黄海军演和南中国海较力这样的次热点问题,但中美之间爆发具有规模性冲突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这不符合双方战略利益,中美之间在经济和军事方面仍然是不对称的,虽然中国的GDP总量已经开始超越日本,但也只相当于美国的30%左右:在军事上,  相似文献   

5.
李峰 《汽车与配件》2005,(49):19-19
日前.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北京总部传来消息:隆昌山川减振器工业有限公司和美国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达成长期技术合作关系。2005年11月12日,中美两家减振器专业厂商在重庆签定了正式的协议文本。  相似文献   

6.
1月18—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受到中美两国的高度重视和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1月19日,中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两国领导人同意推进全面经济合作,并将依托现有对话机制,到今年5月举行的第3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进一步确立全面经济合作框架。  相似文献   

7.
吴勇 《汽车情报》2005,(19):4-6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成为国人、乃至世界瞩目的焦点,围绕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中美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毕竟,人民币升值问题对我国影响广泛而深远,是关系全局的问题。那么,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汽车行业影响如何呢?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8.
陈继勇 《经济导报》2007,(49):26-28
存在於中美经贸关系中十个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对中美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将带来影响,但对话是美国对中国的新发展道路的认同,以及在技术上与中国合作的承诺。从这个角度讲,在对话中,中美双方虽然仍可能存在较大争议,但在诸多问题上将可能达成较多的共识。此次对话将是前两次战略经济对话的自然延续。对话比对抗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紫龙 《经济导报》2007,(32):30-31
7月底,美国财长保尔森开始了今年的第四次访华。保尔森此次访问一方面是以实际行动来落实今年5月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成果,并为将于12月份举行的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铺路。另一方面.因为能源和环境是中美双方未来进展最大的领域,亦是下一轮谈判的重点,保尔森也是为开拓中国市场而来。  相似文献   

10.
久陵 《汽车与配件》2009,(38):14-15
看起来这是一个出乎意料之外的美国政府决定。因为在此之前,基于双方政治经济关系发展良好,关于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的前景,中美业界均呈现了相当的乐观氛围。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是风起云涌的一年,我们见证了中国北京奥运的成功。一同时也经历了由美国衍生的史无前例金融海啸。中美两国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国,两国发生任何大事,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在国际上都会产生涟漪甚至是骨牌效应,这已是铁一般的事实。2008年发生的剧变,极有可能是中美两国在未来国际影响力及地位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第五次中美知识产权圆桌会议年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专程来华的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与二百多位重量级政商人士一起讨论了中美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落实问题。代表华南美国商会和深圳市工经联的美商大行董事长韩德玮博士以贵宾的身份被邀参加这次中美知识产权圆桌会议年会。  相似文献   

13.
《经济导报》2007,(21):1-1
上周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成功举行。中国326亿美元的采购单和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为对话创造了良好氛围。崛起中的中国己学会以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处理好与世界强国的关系.学会如何为进一步的发展创造更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张锐 《经济导报》2009,(45):11-12
奥巴马於11月15-18日对中国所进行的首次访问引发了中美两国甚至是国际舆论的火热关注。这不仅仅因为奥巴马的访问正处於中美建交30周年的敏感时刻,更在於人们将其访华之旅看作是未来中美关系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5.
《摩托车》2012,(11):19-19
2012年10月17日,2012中美摩托车使用与规制研讨会(“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美政府、行业、协会及学者代表近百人出席了会议,分享了摩托车行业技术和标准的发展趋势、交流管理及政策的经典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6.
罗建 《时代汽车》2014,(4):72-73
美国时间2014年4月8日,美国印第安纳州哥伦布市康明斯技术研发中心,来自中美两圈环保部门人士、汽车及发动机界的专家以及中美新闻媒体,共同见证了“欧曼GTL超能版全球发布”仪式。  相似文献   

17.
刘帆 《经济导报》2009,(29):44-44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本月20日,“中美建交30周年图片展”在香港大会堂举行。本次活动由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以及中美交流基金会联合举办。外交部驻港署理特派员詹永新、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政务司司长唐英年、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小林、中国前驻美大使孪道豫、美国驻港总领事唐若文、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副司令员张明等多位嘉宾出席并主持了开莫蓟绥仪才。  相似文献   

18.
张锐 《经济导报》2006,(24):32-33
作为中美贸易焦点话题之一的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终于有了走出封冻的希望:美国商务部副部长麦考密克6月11日公开表示,美国将修改现行法规以推动中美之间的高科技贸易,并称将放宽47类高科技产品的对华出口限制。这一表态既在美国国内制造出了无限的商业遐想,同时也为中美经贸关系增添了一点鲜活的元素。  相似文献   

19.
正从中美贸易关系说起从今年3月持续到现在的中美贸易关系变化被全世界关注着,"中兴事件"像一剂清醒剂,让我们认清中国与美国之间存在的技术差距;也让我们明白,各行各业的核心技术买不来,技术创新才是企业的硬实力。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使得中国的汽车后市场规模庞大、发展迅速,但在市场之中,中国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却少之又少。汽车后市场的自主创新、科技发展之路该如何去走?这成为当下经济大  相似文献   

20.
暮宾 《经济导报》2007,(49):22-24
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以强强对话的态势将拉开帷幕。“对话比对抗好”已成为尽人皆知的道理,在当今对世界经济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中国和美国两大经济体之间,展开着眼未来的战略经济对话更是必由之路。中美两国经贸交流频繁,经贸矛盾和问题也密集,本轮对话将会集中在六个议题上,而贸易和投资会成为更加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