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郭丽 《中国电动车》2010,(11):102-103
实行网络实名制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规范网络管理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发展状况,网络实名制的利弊,以及通过分析网络实名制给现在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来研究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可行性及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2005年3月以来,高校BBS普遍实行了实名制,这一网络技术和制度对传统法律产生了冲击并提出了变革的要求。本文在对校园网络实名制现状和利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有关网络实名制的法律法规,探索高校校园网络实名制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3.
铁路客票电子化是铁路客票的发展方向,NFC(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为铁路客票电子化提供了一条技术路线.文中介绍了国内外铁路客票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NFC技术实现实名制电子客票的应用设计思路,通过构建NFC手机客户端平台研究实现该设计思路并保障信息载体的安全性的方法,其中对电子客票中信息的加密算法通过HASH函数实现.以乘客购票过程为例,说明了NFC技术在铁路电子客票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各地动态     
<正>浙江舟山全面实行电动车实名制浙江省舟山市正在全面实行电动车实名制,截至2011年1月31日,该市未办理非机动车上牌登记手续的,所有具有合法来源的电动车和电瓶,都将完成统一编码和防盗备案登记。据悉,近年来,广大普通老百姓逐渐开始青睐廉价、节能、  相似文献   

5.
《驾驶园》2019,(2)
正春运期间,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预计发送旅客3470万人次,北京地区预计发送旅客1550万人次。2019年春运北京铁路局将新增167台自助实名制核验闸机,自助实名制核验通道增至40个车站307个通道,在45个动车组列车停靠站实现刷二代身份证自助进出站检票,其中北京站所有通道将"刷脸进站"。  相似文献   

6.
驾驶中使用手机通话存在安全隐患,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交通事故.从驾驶时使用手机的原因切入,分析了手机使用对驾驶的影响.手机使用引起驾驶分心从而影响驾驶行为.总结国内外手机对驾驶影响的研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将驾驶模拟器作为试验平台分析使用手机对驾驶的影响,有40名驾驶员参与了多阶段的试验,利用统计数据对不同通讯方式下完成的不同驾驶任务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初步结论:带有干扰性的手机通话最有可能引发道路交通事故,而免提可以起到轻微的改善作用,不能有效改善负面影响;使用手机同时完成双重任务的干扰性远比单一任务的干扰性影响大;男性使用手机对于驾驶安全性影响比对女性大。以试验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使用手机对驾驶的可靠度模型,综合分析验证了使用手机对于车辆驾驶影响的初步结论。进一步为基于模型的驾驶可靠度进行分级,得到结论:使用手机对驾驶可靠度影响显著,干扰对话对驾驶可靠度影响更加显著;任何形式的通话都会使可靠度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8.
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的行为存在安全隐患,是当今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文章借助于信息技术开发出采集使用手机行为数据的App,从真实数据出发,客观地分析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使用手机这一不良驾驶行为的覆盖程度及危险程度,并提出将手机使用行为作为驾驶风险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9.
在GPS大举进入手机市场的时候,有人呼吁“2007年是手机导航元年”,很多的手机方案公司也纷纷“扑通、扑通跳下水”。历史时刻:2007年5月份上海某家方案公司在众人的期待下,第一款国内GPS导航手机产品上市,但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最终导航手机以500元人民币洒泪甩货收场。是什么导致手机导航的失败呢?很多人在分析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智能手机是高端手机产品的主流代表,融合了传统手机与移动上网的功能,代表了未来手机产业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对智能手机的发展背景、消费市场状况和未来发展情况做一描述和分析,以加深对智能手机市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比主流交通状态采集技术,对手机信令采集技术原理与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应用研究,同时对手机信令交通状态分析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进行理论探讨,结合国内外应用现状和高速公路的特点,提出在手机信令技术应用推广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准确度、移动通信技术升级换代的影响和运营商基站变化的影响等问题,并分析和研究了应对措施,为手机信令交通状态分析技术在智慧高速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对校园内部骑行者使用手机行为的原因和情景,开展了基于人机工程学的综合研究.通过当面采访、实地录像记录,统计了骑行中使用手机的比例;通过问卷方法,调查了骑车人使用手机的频度及原因、以及对于骑行中使用手机行为影响的认识.构建Bayes二项互补双对数概率模型,综合对骑行中使用手机行为的因素,分析了行驶环境、行驶时间、天气等客...  相似文献   

13.
手机和汽车大量走进人们的生活,手机功能不断丰富,人们对手机日益依赖,驾车频率和时长的提升,使得驾驶时使用手机行为频发的同时变得更为复杂,这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在世界范围内,驾驶使用手机导致的分心驾驶所引发的安全问题十分严峻。而我国分心驾驶交通事故的数据报告、相关的事故记录及官方报告缺失,相关研究内容和方法落后,因此,本研究基于"驾驶使用手机行为的问卷调查",了解和分析了我国驾驶人的驾驶使用手机行为现状,使用动机以及治理方式的接受情况,为防治驾驶使用手机行为提供了可行建议。结果显示,日常的手机使用习惯在驾驶时的投射十分明显,日常对手机依赖性较高,驾驶时同样较高;日常的手机功能使用喜好与驾驶时高度相似。此外,研究发现严苛而清晰的法律有助于降低驾驶时使用手机频率。  相似文献   

14.
《汽车杂志》2014,(4):43-43
取消纸质材料“实名制”瓶装矿泉水替代倒茶服务,铅笔是由废报纸制成的环保产品……今年3月,更环保、更“瘦声”的两会给大家带来了一股节俭务实的清新风气。  相似文献   

15.
手机支付技术在各行各业已得到普及,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移动支付总额已超过了日本的GDP,但在高速公路收费领域手机支付尚未得到良好的应用。分析现有的手机支付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的支付手段-被动扫码支付,并重点以高速公路运营公司的角度将被动扫码支付与ETC进行对比,分析其优劣特征,得出各自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犯罪案件不断增多,智能手机电子取证技术也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取证也成为了提供司法依据、打击犯罪的有效手段,在刑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智能手机取证技术以及手机取证的具体流程,并分析了一些常用的手机取证工具,旨在为刑侦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挂车远程操作升降和转向的需求,分析了挂车升降和转向的控制原理,设计了一套手机遥控系统和一款手机应用程序,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和CAN总线技术,实现了手机操纵挂车升降和转向,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交通量预测是城市道路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准确性和可靠性主要依据基础交通调查的准确度和覆盖率,而面对城市居民出行调查,问卷调查等传统的城市居民出行调查存在工程量浩大、耗时耗力、样本量低、经济投入巨大等诸多弊端。随着手机普及率的提高,手机覆盖了城市绝大多数人口,采用手机信令分析技术替代传统的出行调查成为可能。选择长沙市手机信令数据为基础,以长沙市人民路过湘江隧道的交通量预测为例,介绍了通过手机信令数据处理实现交通预测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行车过程中手机使用模式对驾驶人跟车行为的影响,依据功能类型及使用模式将手机操作分为8类,利用驾驶模拟器开展试验,提取跟车速度、跟车间距、车头时距、横向偏移距离、方向盘转角5项指标表征车辆的横向、纵向运行状态,定义驾驶人的注视点分布信息熵、注视点区域分布比例、注视时长、扫视频率、扫视时长、眨眼频率、眨眼时长7项指标表征驾驶人眼动特性,分析驾驶人进行不同手机操作时的车辆运行特性与驾驶人视觉特性,并利用方差分析法验证上述指标作为驾驶人跟车行为衡量指标的有效性。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8类手机操作对驾驶人跟车行为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并结合具体手机操作的分心内容、形式和动作时间,对具有相近功能的两两操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特定的手机操作行为对选取的各项车辆运行指标与驾驶人视觉特性指标有显著影响;对驾驶人跟车绩效影响由大到小的手机分心操作依次是发送文字信息、阅读文字信息、手持接听电话、发送语音信息、按键拨打电话、听取语音信息、语音拨打电话、免提接听电话,文字信息的编辑和阅读等操作对驾驶人跟车行为的影响大于其他手机操作;研究结果可帮助驾驶人明确不同手机操作对行车安全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职校班主任的角度分析了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探讨了以手机为载体的职校生的"’三观’教育、感恩教育、理财教育、人际交往教育及安全教育"等德育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