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传统监测方法应用于高架桥梁应力结构安全监测时,监测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相差较大的问题,开展无线传感技术在高架桥梁应力结构安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通过监测传感器选型、监测点布置、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应力结构现场数据采集以及高架桥梁结构应力横向分布判断和预测,提出一种全新的监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新的监测方法应用于高架桥梁应力结构监测时,监测数据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监测精度更高,具备桥梁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健康监测系统在桥梁运营中应用的精确性,以石河子市军垦一桥(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为例,介绍了该桥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迄今已完成了对结构的6次定期监测,以第6次的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前5次的监测结果对比分析可知:各斜拉索索力与设计值相比基本不超过±3%,吻合度较好;主梁及桥塔应力监测值远小于截面控制应力;桥面两侧高程监测值与设计值相比较为接近,且均高于设计值。结果表明健康监测系统在该桥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确保桥梁结构状况预警的准确性,可为准确判断桥梁在运营中的健康状态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桥梁健康监测数据中蕴含引起桥梁结构状态变化的信息,通过分析其特征变化而实现结构状态预测的方法已得到工程界和学术界的重视。为了克服单一时间序列模型ARMA和灰色关联模型GM(1,1)在桥梁结构状态预测中的不足,提出一种ARMA-GM组合时序预测模型,以描述监测数据序列前后之间的数学关系,并对未来某一时间段内的监测值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组合模型在预测步长增大时预测的平稳性好,而且比单一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能够为桥梁结构安全状态评估提供宝贵的预测数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介绍桥梁健康监测中数据分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期监测数据的桥梁结构"零活载点"识别的原理及其方法,给出了具体的识别过程及判断条件。根据实桥桥梁监测数据的规律,设定每天凌晨2:00—4:00作为"零活载点"识别的数据筛选时间段,取顶、底板应力同为最小时刻作为零活载点。通过每天确定一个零活载点作为基准状态,以此为参照点来处理每天的监测数据,大大减少了系统累积误差及温度等不确定因素对于监测数据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飞云江大桥的运营结构安全,更好地进行管理养护,对飞云江大桥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进行设计,对预警阈值进行设定。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飞云江大桥进行建模分析,分析其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结构受力变形差异,得到结构危险特征点位置,根据结构分析结果,确定监测项目以及测点位置。然后,针对飞云江大桥的结构特点和运营情况,对其健康监测系统进行设计,整个健康监测系统共分为六个子系统。最后,结合有限元结构分析结果和前期监测数据,对监测项目设定两级预警阈值。  相似文献   

6.
北斗定位技术可对桥梁形变监测和预警提供全天候的实时高精度定位结果,但目前国内北斗定位技术针对山区恶劣环境下高墩桥梁形变监控尚属于研制开发阶段,未有相应技术规范。通过实际工程,阐述了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在山区高墩桥梁变形健康监测中设备的安装及运用,介绍了纠偏控制过程及北斗监测系统云平台内部框架和功能目的。并采集病害桥梁纠偏位移北斗数据和人工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倾角仪在测量计算高墩位移时数据并不准确,北斗和人工监测数据误差在3 mm之内,误差值相对标准差均小于1。因此北斗定位技术在山区桥梁高墩偏位监测中具有良好的精确度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计、安装重庆嘉陵江高家花园大桥快速挠度监测系统,并分析了该桥火灾后的监测数据,结果对指导桥梁状态评估起到较好作用。在桥梁受火灾后很短时间内该系统就可以开始观察、监测桥梁后期挠度变化情况,因此相关数据对研究桥梁火灾后结构变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变截面大跨桥梁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裂缝的问题,影响了大跨预应力桥梁的使用和推广,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本文对承秦高速公路下板城滦河特大桥桥梁腹板进行应变和应力监测,采用插值拟合布置原则实现传感器的优化布设.通过对桥梁腹板应变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计算桥梁腹板应力,实时了解桥梁腹板应力变化情况.为桥梁的工程优化设计与安全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计、安装重庆嘉陵江高家花园大桥快速挠度监测系统,并分析了该桥火灾后的监测数据,结果对指导桥梁状态评估起到较好作用.在桥梁受火灾后很短时间内该系统就可以开始观察、监测桥梁后期挠度变化情况,因此相关数据对研究桥梁火灾后结构变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目的就是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桥梁顺利合拢、桥梁成桥受力状态及合拢后桥面线形良好。为了达到监控目的,除了要进行全程的监测外,还要对各个阶段监测数据进行准确的处理。结合实例分析连续刚构桥在施工中对应力与位移的监控实施和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1.
应力谱监测是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中一个部分,在数据分析中有重要作用。在应力谱的编制中,作为主要部分的雨流计数法由于比较符合疲劳损伤规律,目前应用较广泛,但尚未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在线数据分析工作中得到应用。为此,该文根据雨流法的原理和改进算法,编写了应变时程的雨流计数程序,并将润扬大桥结构安全监测系统输出的应变时程数据进行在线计算,得到了桥梁相关构件的应力谱,为系统数据分析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新开发的软件作为润扬大桥结构安全监测系统的一部分,能够对系统在交通等随机荷载下实时采集的应变时程数据进行分析,并由获得的应力谱得到润扬大桥相关构件的应力状况。  相似文献   

12.
研究内容以桥梁运营期检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研究健康监测数据在桥梁技术状况评定、运营管理、养护维修中的应用,有机结合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动态数据与养护管理系统的静态数据,同时参照现有的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试着提出融合实时监测信息和日常养护内容的桥梁结构状况评定方法。最后以大位移伸缩缝人工外观检查与监测指标结合为例,形成以管养系统为主,健康监测系统提供必要的数据,建立基于检监测数据的桥梁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在文昌大桥的施工过程中,在主桥控制截面布设了应变计,对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应力变化进行跟踪监测,为桥梁施工提供安全预警;为了保证成桥线形满足设计要求,对悬浇过程中的主梁挠度进行跟踪监测与控制,为施工提供立模标高,并通过合理设置预拱度来控制梁体线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桥梁健康监测中不同应力数据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采用分段小波分析的方法进行车辆荷载应变效应的实时分离,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要,通过对车辆荷载产生应变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相应的预警阈值,从而可实时判断结构的受力状况,保障大桥的受力安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分析基于健康监测的桥梁结构状态评估中所存在的主要技术瓶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健康监测数据的桥梁状态标准场分析方法,通过将多维、强耦合的桥梁环境影响分解为一系列波动范围较小的环境标准场,然后在各标准场内对结构响应指标进行观察,从而减小了环境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该方法有利于将高维、复杂问题简化为低维、简单问题,便于充分利用健康监测所获得的大量数据,通过同一位置不同时间测量结果的变化来识别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16.
在桥梁结构在线健康监测预警系统--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和模块设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桥梁结构在线健康监测预警系统的数据分析的总体要求,给出了结构分析数据的获取方法,采集信号的数据处理方法与流程,分析比较了各类损伤识别方法及特征指纹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它对营运中的桥梁监测与养护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在新建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同时,需要将已有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接入健康监测系统。文章在已有气象监测系统基础上,从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设计,将气象系统监测数据接入到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南京夹江大桥,实现了对该桥气象监测数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桥梁结构跨度不断增大,影响桥梁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因素不断增多,双幅T型梁施工难度大且施工安全风险高.为了满足桥梁建设过程中应力应变要求,保证施工安全,依托跨沪昆铁路工程,首先对施工监测组织机构及转体组织机构进行了说明,对双幅T梁转体施工监测方案进行研究,并对结构变形及应力、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进行控制,最后对施工过程中可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钢结构桥梁的位移监测,可以掌握钢结构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因荷载增加、地壳运动等作用随时间的位移变形规律。以某钢结构桥梁施工期间的位移监测为例,在分析其工程概况的基础上,就其控制点布设、监测方案、数据处理、沉降规律等做出分析,为该桥梁的施工、安全运营等提供可靠的位移变形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20.
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的应力监测与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应力监测中若施工方法不同,相应的也应采取不同的应力处理方法,根据河口黄河特大桥和松花江特大桥的应力监测,结合不同施工方法的特点,分别介绍了预制拼装或预制架设施工桥梁的应力增量法和现浇法施工桥梁如何将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引起的非受力应变成分从测试结果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实测结果表明两种应力处理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精度,处理结果能反映桥梁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