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汽车与安全》2008,(2):48-55
关于日系、德系车之问优劣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过,总结大家争论的焦点,无非是日系、德系车谁更安全?谁的技术更先进?其实,造成这样的分歧,多是对日系、德系车碰撞安全理论及两国造车理念的不同理解。以下是车友、网友的一些看法和一些专家对各个安全理念的简单阐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无所谓对与错,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处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事物的理解不同,观点自然不同。其实不管什么观点,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希望这占据中国汽车市场大部分的两种车系能有更进一步的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2.
《汽车知识》2014,(3):2-3
<正>春节与几个老友聊天时又聊到一个老话题:德系好还是日系好?每次遇到这个话题,争论总是少不了,最后也不可能有结论。然而这一次我想说的是:在当前的中国车市,尤其是面对常规家用车,再讨论哪个车系好已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3.
聊车故事会     
我们为每期的《聊车故事会》都设了一个讨论话题,围绕这个话题,大家可以把自己的各种想法、经历都发来与他人探讨。我们也发现有些来信有滞后现象,在每一期的制作过程中,仍然不断收到关于上期话题的来信,我想大概是有些地区刊物上市晚或信件邮寄慢的缘故。所以现在我们每期都给出下两期的话题。给大家多留点时间。当然,除了每期话题,大家的各种关于车的想法、经历或心得我们都乐于听到。如果你有话想说。到这里来和大家聊一聊吧!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但要采取哪种替代能源解决方案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汽车供应商们如何在未来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这样的问题上显得无所适从。这就需要不同的技术手段、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印象里,技术换市场似乎从来就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无论是两千年之前中国汽车市场惨淡经营冷冷清清的时候,还是两千年之后出现井喷式增长变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这样的情况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今年春节的时候还看到几位老同志为这个话题面红耳赤地吵起来。吵归吵,但是大家都承认,过去我们是没有技术,但是我们有市场;现在我们依然没有技术,但是市场似乎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6.
《车时代》2008,(8):299-299
Q:记者 A:史凯 Q:去年有消息传出1系会在国内投产,有这方面的可能性吗?A:宝马1系在今年6月份通过进口的方式进入中国,我们也从经济性、从成本控制的角度上要达到一定量。所以我们要先将产品推向市场,再去看市场和客户的反应,然后再做下一步的决定。  相似文献   

7.
《时代汽车》2010,(2):40-43
车市风云变幻,政策是汽车人必须关注的话题,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会有哪些指向性的政策出台与调整?从新实施的政策里我们又能管窥到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哪些脉络呢。  相似文献   

8.
汽车消费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政府也一直在通过政策工具进行引导。在最近正在制定中的政策的讨论中,明确提出了扩大汽车消费,鼓励私人汽车消费,鼓励经济型汽车消费,鼓励低排量、低油耗、低污染的经济型汽车的开发与生产。  相似文献   

9.
最近,杂志社所在的大楼,开始统计停车位数量。偶然间发现,国内中级车市场上三张熟悉的面孔:赛拉图、伊兰特、凯越,同时出现在车辆统计表内。这三部车分别属于市场部经理、财务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这三位都是爱车之人,平时空闲的时候,都会在一起谈论汽车动态、驾驶常识。每当说到自己的座驾时,他们都对其赞赏有加,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都认为自己在买车的时候做出了最优的选择。“赛拉图新潮”、“伊兰特舒适”、“凯越大气”这样争论的声音经常回荡在办公室内。到底谁是办公室内最懂车的人,谁的选择是最好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决定让办公室内的争论,变成一次实际的长距离试车活动,我们招集了一批敏感的试车手,借出了这三部车,希望通过最真实的驾乘感受,最直接的对比来澄清所有的疑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聊车故事会     
《汽车驾驶员》2008,(3):70-71
我们为每期的《聊车故事会》都设了一个讨论话题,围绕这个话题,大家可以把自己的各种想法、经历都发来与他人探讨。我们也发现有些来信有滞后现象,在每一期的制作过程中,仍然不断收到关于上期话题的来信,我想大概是有些地区刊物上市晚或信件邮寄慢的缘故。所以现在我们每期都给出下两期的话题,给大家多留点时间。当然,除了每期话题,大家的各种关于车的想法、经历或心得我们都乐于听到。如果你有话想说,到这里来和大家聊一聊吧!  相似文献   

11.
聊车故事会     
《汽车驾驶员》2008,(5):72-73
从今年3月刊起我们的刊物进行了重大的改版,并且引入了不少新的栏目,这让我们能更好地帮助消费者。大家对我们的新刊有任何感想、建议和意见,都请随时告诉我们,让我们能调整得更好。现在每期的《聊车故事会》都设有一个讨论话题,围绕这个话题,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经历发来与他人探讨。同时我们每期也给出下两期的话题,给大家多留点时间。当然,除了每期话题,大家的各种关于车的想法、经历或心得我们都乐于听到。如果你有话想说,到这里来和大家聊一聊吧!  相似文献   

12.
聊车故事会     
《汽车驾驶员》2008,(4):66-67
从今年3月刊起我们的刊物进行了重大的改版,并且引入了不少新的栏目,这让我们能更好的帮助消费者。大家对我们的新刊有任何感想、建议和意见,都请随时告诉我们,让我们能调整得更好。现在每期的《聊车故事会》都设有一个讨论话题,围绕这个话题,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经历发来与他人探讨。同时我们每期也给出下两期的话题,给大家多留点时间。当然,除了每期话题,大家的各种关于车的想法、经历或心得我们都乐于听到。如果你有话想说,到这里来和大家聊一聊吧!  相似文献   

13.
张磊 《汽车与运动》2012,(10):58-63
在奥迪Q5、奔驰GLK、宝马X3纷纷登陆中国市场后,国人对中型尺寸的SUV关注度不断提高。作为北美市场中不能忽视的日系豪华品牌,讴歌也继MDX和ZDX之后,将其中级尺寸的SUV车型RDX引入中国市场。想与德系三大品牌竞争,RDX仅靠讴歌的招牌是不够的,我们通过这次试驾,去对讴歌RDX进行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吕品 《汽车导购》2010,(1):156-157
很多人对汽车的轻量化不以为然。网络论坛上的争吵每天都在发生:日系车主说,我的车虽然轻,但碰撞结果是5星,还很省油;德系车主说,我的车重,结实耐撞,高速行驶平稳、不飘。貌似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际上他们争论的问题,都关于汽车的轻量化。  相似文献   

15.
聊车故事会     
《汽车驾驶员》2008,(10):78-79
我们的刊物一直在尝试各种更新鲜有效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实际帮助的同时,让大家读得更轻松愉快。大家对我们的新刊有任何感想、建议和意见,都请随时告诉我们,让我们能调整得更好。现在每期的《聊车故事会》都设有一个讨论话题,围绕这个话题,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经历发来与他人探讨。同时我们每期也给出下两期的话题,给大家多留点时间。当然,除了每期话题,大家的各种关于车的想法、经历或心得我们都乐于听到。如果你有话想说,到这里来和大家聊一聊吧!  相似文献   

16.
聊车故事会     
《汽车驾驶员》2008,(12):76-77
我们的刊物一直在尝试各种更新鲜有效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实际帮助的同时,让大家读得更轻松愉快。大家对我们的新刊有任何感想、建议和意见,都请随时告诉我们,让我们能调整得更好。现在每期的《聊车故事会》都设有一个讨论话题,围绕这个话题,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经历发来与他人探讨。同时我们每期也给出下两期的话题,给大家多留点时间。当然,除了每期话题,大家的各种关于车的想法、经历或心得我们都乐于听到。如果你有话想说,到这里来和大家聊一聊吧!  相似文献   

17.
聊车故事会     
我们为每期的《聊车故事会》都设了一个讨论话题,围绕这个话题,大家可以把自己的各种想法、经历都发来与他人探讨。我们也发现有些来信有滞后现象,在每一期的制作过程中,仍然不断收到关于上期话题的来信,我想大概是有些地区刊物上市晚或信件邮寄慢的缘故。所以现在我们每期都给出下两期的话题,给大家多留点时间。当然,除了每期话题,大家的各种关于车的想法、经历或心得我们都乐于听到。如果你有话想说,到这里来和大家聊一聊吧!  相似文献   

18.
聊车故事会     
我们为每期的《聊车故事会》都设了一个讨论话题,围绕这个话题,大家可以把自己的各种想法、经历都发来与他人探讨。我们也发现有些来信有滞后现象。在每一期的制作过程中.仍然不断收到关于上期话题的来信,我想大概是有些地区刊物上市晚或信件邮寄慢的缘故。所以现在我们每期都给出下两期的话题,给大家多留点时间。当然,除了每期话题,大家的各种关于车的想法、经历或心得我们都乐于听到。如果你有话想说。到这里来和大家聊一聊吧!  相似文献   

19.
《汽车驾驶员》2011,(8):78-79
我们每一期都给出后两期的交流话题,大家对哪个话题感兴趣,都可以随时来说两句,不限长短。当然,除了每期话题,大家的各种关于车的想法、经历或心得我们都乐于听到,图文并茂就更棒了。如果你有话想说,到这里来和大家聊一聊吧!  相似文献   

20.
非常高兴有机会与中国汽车界的朋友们交流欧洲及斯堪尼亚卡车的话题。我们知道,众多的国外卡车巨头如今已经纷纷在中国设点,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更多的还是跟国内主机厂合资。斯堪尼亚是瑞典一家十分个性的卡车巨头,在中国一直坚持不合资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