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打开"一带一路"地图,有两条新的大通道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被称为"冰上丝绸之路"的北极航道和被称为"钢铁丝绸之路"的中欧班列.它们有效地拓展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不同的方向连接起中国与外面的世界. 而就在几年前,这两条新兴的中欧贸易通道尚无中国舟车行驶其上.如今,"冰上丝路"与"钢铁丝路"——锻造中的两条中欧贸易新通道,正在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的新乐章.  相似文献   

2.
<正>黑龙江与俄罗斯的边境线长约3 000公里,其中中俄界河长达2 723公里,黑龙江省对俄开放口岸多达25个。受高寒地区气候影响,我国对俄贸易大省黑龙江的部分中俄界河口岸每年因季节性冰封被迫阶段性关闭最长达6个月之久。在中俄口岸大桥难以建成的背景下,黑龙江省自2007年起建设浮箱固冰通道,而通道的搭建增加了对俄贸易通道,极大地促进了中俄双方人员往来和沿边开放经济的共同发展,缓解了绥芬河等陆路口岸通关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吴明华 《航海》2014,(3):10-13
在国家有关部门密集调研、纳言集智的基础上着手编制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规划,有望年中出台。这项被称为"顶层设计"的规划方案,首次以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赋予了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内涵、新格局、新思路,而海运贸易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和核心,港口与航运更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占有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海运贸易串起"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源远流长。"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辟了陆地、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泉州市是我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是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1])2016年通过的《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泉州市应建设陆海统筹枢纽区,建成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枢纽港,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互联互通,建立"一带一路"内外对接的陆海新通道。东盟是泉州市的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打造泉州市至东盟的便捷  相似文献   

5.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绵延数万里、连通亚非欧,成为无与伦比的洲际贸易通道,留下了中国走向世界、经略海洋的光荣与梦想,最终却因闭关锁国,走向一蹶不振,令人扼腕叹息。如今,习近平主席站在历史高度,着眼世界大局,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创造性地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铸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海上通道,既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深邃,更是面向未来的时代抉择。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4日,作为“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四国有关方面签署了合作协议,开通中国东北继东海之后的第二条出海航线。该航线长约800海里,自中国吉林省珲春市,陆路抵达俄罗斯扎鲁比诺港,海上经停韩国束草港,最后抵达日本新泻,被称做“四国陆海联运定期航线”,环日本海航运通道将由此打通。在理想状况下,中国东北货物运到日本所需时间,可由之前从陆路到大连,经渤海、黄海再辗转于日本海所需的12天,缩短为1天半。  相似文献   

7.
<正>"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陆上丝绸之路而言的,作为古代中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早在中国秦汉时代就已经出现,到宋元时期达到鼎盛。从其兴衰史中,我们能看到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杰出成就,也能看到其与国家兴衰荣辱相伴的经验教训。这对当前国家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各煤炭进出口国政策、需求和价格变化,全球煤炭海运贸易格局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中国煤炭"新政"可能影响煤炭进口需求,抑制煤炭需求增幅。目前市场普遍对2013年全球煤炭贸易持谨慎态度,与大部分其他能源市场一样,煤炭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亚洲,尤其是中印两国。尽管亚洲  相似文献   

9.
2016年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六大通道: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同年10月8日,国家发改委制定并公布了《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是我国对中欧班列发展的首个顶层设计.规划确定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物流大通道和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4个沿边陆路口岸节点,并明确了五年发展目标,即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运量稳定、便捷高效、安全畅通的综合服务体系,力争实现中欧班列年开行5000列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海处在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地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世界香料贸易的核心地区,而马六甲海峡又是直通印度洋、阿拉伯海的重要通道,是东西方重要的海上贸易咽喉,珠江口正是处在这个国际贸易的黄金水道上,区域的优势注定了中国南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1.
防波堤陆路施工通常要建设临时通道,而采用耙吸式挖泥船回填砂垫层和加宽砂基础是陆路临时通道施工的关键步骤。本文以某境外大型填海造地项目防波堤施工中的临时通道砂基础回填为例,围绕其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及保障措施、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绵延数万里、连通亚非欧,成为无与伦比的洲际贸易通道,留下了中国走向世界、经略海洋的光荣与梦想,最终却因闭关锁国,走向一蹶不振,令人扼腕叹息。
  如今,习近平主席站在历史高度,着眼世界大局,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创造性地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铸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海上通道,既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深邃,更是面向未来的时代抉择。  相似文献   

13.
<正>0引言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丝绸之路"将中国与欧洲联系在一起的时代,商人们横跨欧亚大陆,忙碌在遍布中亚和南高加索的商队里。由于航运降低了贸易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联动发展的基础、需求和机遇,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应通过知识、资本、人才和信息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建设和航运产业布局,实现贸易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最终实现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中枢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运发展体系。从顶层设计、软硬实力输出及融合与配套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东盟国家时倡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开放水平,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全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战略背景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尤其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合纵连横的背景下,"21世纪海上丝绸  相似文献   

16.
盟岩 《中国港口》2015,(7):I0001-I0001
展望未来,世界是"多极"的,也是"平坦"的,移动互联网、全球供应链将在"地球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海上贸易通道及其供应链就是新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新海丝")的主要内容。而作为海上贸易通道中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港口的战略发展,将对"新海丝"建设和全球供应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航海》2015,(5)
<正>在2015年"中国航海日"上海宣传和纪念活动中,上海市航海学会和上海市历史学会共同主办《上海沙船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论坛》,还首播《沙船百年兴衰》文献纪录片。各领域专家阐述了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现摘要以飧读者。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晓东在《略论古代上海地区港口、贸易与海上丝绸之路活动》的论文中认为,古代上海地区的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交流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上海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交流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众多的丝绸贸易起点港之一。  相似文献   

18.
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只有不断提升港口效率才能紧跟全球贸易步伐,才能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布局中占据重要一席,赢取战略红利传统全球化由15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而起,开启了海运贸易全球化时代,促进了全球经济活动的分工合作与资源共享,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地理格局,重构了世界港口与城市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19.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青岛是我国沿海的重要贸易港口,自古就是海上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之一,拥有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发展潮流下,加强青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研究,开展系统考古工作,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于充分展现青岛的海洋文化底蕴,促进青岛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远海运集团管理的“夏之远6”号半潜船7月27日载着4个天然气开采模块从天津启航,经北极东北航道前往北极圈内的俄罗斯萨别塔港,之后继续沿东北航道前往欧洲. 这是继7月16日“永盛”号启航北极东北航道后,今年第二艘航行北极航道的中国商船,为我国建立北极航行常态化运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被称为“冰雪丝绸之路”的北极航道,为中欧贸易开辟了新的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