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跨刚构连续梁组合桥上部结构施工监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建富  余毅 《世界桥梁》2011,(4):33-35,41
浙江省淳安县环湖公路上江埠大桥1号桥主桥为(77.5+7×130+77.5)m刚构连续梁组合体系桥,采用深水桩基、高桩承台,合龙口多,体系转化复杂,施工监控难度大.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主梁线形和结构内力,对施工过程关键截面的应力、温度及关键工况的线形进行监测,并将实测结果与计算值进行对比.为保证全桥合龙后主墩受力合理,计...  相似文献   

2.
该文结合某铁路特大桥40.7 m+60 m+40.7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过程控制实践,详细介绍了施工阶段各截面预拱度的设置、立模标高的计算以及控制截面的应变测试,确保了该桥的顺利合龙及施工安全,可为类似桥梁的施工过程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跨度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桥施工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主桥为(130+2×275+130) m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桥,主梁采用单箱双室截面,拱肋采用钢管混凝土桁架拱.该桥采用"先梁后拱"法施工,其施工控制的难点和重点为主梁两合龙段同时对顶合龙与两跨拱肋竖转合龙,施工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线形控制和应力监测.采用预测控制法对施工误差进行分析、识别、调整;通过3种有限元模型对比,适当修正主梁预抛高值.施工过程中的线形和应力监控结果表明,主梁和拱肋成桥线形误差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结构应力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广州海珠桥历经多次改造,2011年检测判定主桥[(67.79+49.10+67.79)m三跨连续索桁组合结构]为危桥需抢修,为确保抢修施工前桥梁的运营安全,进行安全监测。建立主桥计算模型,按实测的材料物理力学强度、吊杆力、主缆拉力及钢结构杆件锈蚀率等指标,对模型部分参数进行修正;在恒载+汽-15活载+人群荷载组合下,进行承载能力验算,确定最不利受力杆件。安全监测时,在应力较大的22根杆件布置应力监测点,竖向变形监测点选取桥跨L/2、L/4、L/8及支点等关键截面;根据桥梁承载能力验算结果和容许应力法,确定各监测杆件的应力预警值和边跨、中跨挠度预警值。结果表明,修正的计算模型能准确模拟结构真实受力状况;监测参数及预警值设置合理;监测周期内,各杆件应力增量均未超过预警值,各测点最大挠度增量在2mm范围,小于预警值,结构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5.
主桥为90 m+150 m+90 m三跨拱梁刚构组合体系,采用预应力砼变截面箱梁、V撑与钢箱拱组合结构.介绍了该桥拱梁刚构组合体系的构造设计、关键工序、结构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沪宁城际铁路跨娄江(85+135+85)m三孔一联连续梁为全线最大跨度连续梁桥,采用挂篮悬浇与支架现浇组合施工,此类大跨度连续梁采用两种不同工艺的组合施工,主梁的线形控制非常关键,文章结合该桥主梁线形控制的施工实际,介绍连续梁的施工方案、线形控制的目的和要点、线形控制的计算分析方法,为同类桥梁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攀枝花市新密地大桥为上承式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孔跨布置为(27.5+22.55+189.9+22.55+27.5)m,主拱圈为悬链线无铰拱,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主拱圈净跨径182m、净矢高30.333m、净矢跨比1/6、拱轴系数1.988。拱圈截面为单箱双室,高3.5m、宽9.6m。主拱圈的拱顶预拱度设计值为0.36m,为净跨径的1/506。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模进行成桥弹性阶段主拱圈应力验算,结果表明,主拱圈各截面上缘和下缘的正应力均为压应力,关键截面最小压应力为0.97MPa,最大压应力为15.4MPa,无受力裂缝,有利于提高结构耐久性。  相似文献   

8.
新安大桥主桥为三跨变截面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跨径布置为88m+156m+88m。该文介绍了主桥的总体布置、结构设计、关键构造、指导性施工顺序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特大桥45 m +70 m +45 m变截面钢-混组合连续箱梁施工监控情况,论述了此种结构类型桥梁施工监控的内容、方法和步骤。运用Midas Civil软件模拟分析钢-混组合连续箱梁施工的受力和变形特点,得到施工各个阶段的的受力及变形状态,与实际工况予以比较分析,检验了计算模型和结果的可靠性。表明使用的理论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桥梁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施工监控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相关分析成果也可以作为同类桥梁结构施工控制分析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元清  李小波 《世界桥梁》2011,(3):37-40,44
温福铁路昆阳特大桥主桥采用(64+136+64)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与钢管混凝土拱组合结构,在主桥施工期间,运用有限元理论建立了该桥的MIDAS计算模型,将施工控制过程中的实测应力值和变形值与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主桥的施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使主桥在施工的各个阶段其连续梁和钢管拱拱肋截面的应力、变形均符...  相似文献   

11.
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是一种具有自重轻、跨径大、造型轻盈美观等特点的新型组合结构梁桥。本文以一座主梁跨径为(65m+98m+65m)的宽幅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为依托,提出该桥型悬臂施工过程及关键技术,包括钢腹板安装技术,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合龙段施工技术等。根据该宽幅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的施工特点,对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分析,提出针对宽幅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悬臂施工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为同类桥梁的施工与质量控制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对某跨径为55 m+100 m+100 m+55 m的山区连续刚构的主墩截面形式进行方案比选时,以施工便利为前提,选取等截面单肢空心墩和等截面双肢实心墩2种方案,从截面刚度、稳定性、经济性等方面作了比选研究。结果表明:在消耗同等工程量的情况下,单肢空心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要优于双肢实心墩。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省某高速公路大桥为项目依托,对其进行监测控制。在讨论公路大桥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的监控原则的基础上,分别在桥墩接截面、主跨1/4、1/2截面、T梁支点截面等处布设近400个传感器,以每天2次为监测周期。将大量的统计数据分割成多个监测周期,取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分析指标。经统计分析发现,无论是在施工阶段还是在运营阶段、各处监测点应力变化幅度较小,与初设的应力水平均值都较为接近,各阶段各测点综合应力均值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同时,大桥各监测控制截面均未出现拉应力或应力突变等异常情况,桥梁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4.
文中通过有限元计算软件对采用挂篮施工的78 m+146 m+93 m与78 m+146 m+78 m变截面连续箱梁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当采用相同截面尺寸时,在荷载作用基本组合下两者相同跨径梁段的内力接近,仅93 m与78 m边跨梁段有较大差别。78 m+146 m+93 m连续箱梁采用78 m+146 m+78 m连续箱梁钢束布置并适当调整了93 m边跨处钢束,即可使结构受力满足规范要求。非对称预应力连续箱梁预应力钢束设计可参考相应对称结构布置并适当调整不同边跨处的合龙预应力钢束,以此提高设计效率,节约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15.
铁路(60+128+60) m系杆拱连续梁施工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杆拱连续梁在铁路工程中较少采用,京津城际铁路跨北京四环路设计采用(60+128+60) m系杆拱连续梁桥.结合该桥的工程特点,采用先梁后拱的施工顺序,其关键施工技术主要有墩顶现浇段施工、对挂篮进行适应性改进、施工中的安全防护、连续梁合龙及体系转换、钢管拱的制作与安装、钢管拱内混凝土的顶升、施工监测及线形控制等.  相似文献   

16.
襄阳汉江五桥主桥为梁拱组合体系刚构桥,跨径布置(77+138+138+77)m,主梁采用挂篮悬浇施工。该桥主梁为大悬臂斜腹板单箱3室截面,顶板宽达36.5m,该宽度在国内尚属罕见,挂篮设计与施工难度。本文以汉江五桥主桥箱梁挂篮悬浇施工为实例,介绍此类型超宽断面箱梁挂篮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襄阳汉江五桥主桥为梁拱组合体系刚构桥,跨径布置(77+138+138+77)m。主梁为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大悬臂斜腹板单箱3室截面。其0#块结构尺寸与混凝土体积在同类桥梁中较罕见,施工难度大。本文主要从汉江五桥主桥0#块支架与模板设计、混凝土施工、温控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介绍,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天津市津沧高速公路静王路立交主线7#~10#墩35 m+50 m+35 m等截面连续梁和天津市津港高速公路主线177#~181#墩27 m+33.8 m+31 m+27 m等截面连续梁为例,对公路及市政桥梁常采用的适合于中等跨径的等截面箱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进行了结构设计与计算方面的研究和比较。对施工方法和预应力张拉方式进行了分析对比,并结合公路桥涵新规范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设计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黑沟大桥为实例,将灰-神经网络方法用于连续刚构桥梁的监控监测中,通过仿真分析、建模,实现了桥梁施工中的科学预测,丰富了桥梁施工控制预测方法。对关键截面的应力进行了有效地控制,验证了灰-神经网络方法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飞燕式系杆拱桥是在主拱两侧各设置一个半拱结构,通过系杆的张拉给边拱肋施加水平力,从而形成自平衡体系,有效平衡主拱拱脚的水平推力,使拱桥可不受地形地质限制,提高了该类型拱桥的跨越能力。本文以一座跨径组合为(22+80+22)m系杆拱桥为例,对该桥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系杆施工及吊杆张拉顺序进行了分析控制,并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最终确定了合理的系杆和吊杆张拉顺序,分析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