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港口与航道     
《中国海事》2008,(10):71-72
首段数字航道在长江建成 长江南浏段数字航道示范工程目前顺利通过了交通运输部的验收。数字航道上起安徽与江苏交界的慈湖河口,下至江苏太仓浏河口,全长369.5公里。工程建设主要包括电子航道图系统、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系统支撑平台三个子系统及相关配套设施,实现了航道图数字化、航标监控实时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作为中国第一段数字航道,它使长江航道维护管理和对外服务从传统模式迈入到数字与信息化时代,成为中国航道建设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世界海运》2008,31(5):58-58
9月8日,南长江航道局组织实施的长江南浏段数字航道示范工程建成并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这是我国建设的首段数字航道,它把长江航道维护管理和对外服务从传统模式带入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  相似文献   

3.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长江航道局付绪银局长关于数字航道"必须用、全面用、好好用"的工作要求,长江航道测量中心作为长江航道信息化建设管理单位,全力做好数字航道"一图一站三平台"维护管理工作,目前在长江航道系统内已全面"用起来",实现了长江航道信息资源数字化,进一步给用户提供更加及时、便捷、高效的长江航道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4.
以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点的数字长江,是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随着长江航道数字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长江电子航道图的应用需求日益广泛。结合1.0版本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实践体会,对电子航道图制作软件CARIS HPD的体系结构及电子航道图源数据的制作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内河水运发展形势与趋势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内河航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缺乏成效机理、成效评估指标等基础问题,首先明确了内河数字航道的概念及发展定位,指出了本阶段的成效目标,从技术进步、机制完善、体制发展、模式变革等方面剖析了内河数字航道的成效机理,概述了交通运输信息化成效评估的一般方法,从航道条件动态监控能力、航道数据资源组织能力、航道业务数字化应用能力、航道信息服务能力等4个方面构建了内河数字航道成效的评估指标,并以长江干线数字航道的建设与运行为例构建了成效评估实例,为内河航道信息化的深化和优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推动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水运体系。  相似文献   

6.
李良雄 《水运工程》2014,(11):10-14
长江数字航道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信息化工程,涉及多项技术的融合和技术实现。介绍长江数字航道建设的主要框架和建设目标,从通信现状、监控技术发展、智能通行指挥及分段实施中技术发展4个方面对长江数字航道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长江数字航道建设应优先解决信息孤岛、提升GIS平台建设质量、技术上实现动态跟踪、不断变革管理思路,并提出相应对策,对数字航道建设设计、施工及整体推进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长俭  袁子文 《水运工程》2020,(10):106-109
针对长江口航道发展问题,对航道面临的形势要求、现状条件进行研究,采用航道服务供给与实际需求对比分析的方法,剖析长江口航道总体通航能力、南槽航道通航水深、南港航道通航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北槽通航管理、推进南槽一期工程建设、研究北港航道开发建设、提升南港航道通航安全水平、谋划北支航道发展方向等建议,希望能为"十四五"期长江口航道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长江航道建设是长江水运发展的基础。为了进一步促进长江水运和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期长江航道局注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和改进航道养护管理模式,创新航道服务方式,提高航道维护效能和服务品质,加快数字航道建设及整合的步伐。本文围绕数据主中心建成后对数据存储、管理、使用、支撑平台四个方面的需求进行分析探讨,为数据主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航运技术的发展的愈发迅猛,内河航道对管理的科学化,数字化需求极大提高。数字航道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内河航道的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当前我国航运经济发展及国内外内河航道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数字航道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总体结构组成和工作流程,并分析数字航道技术在我国内河航道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长江口深水航道船舶趋于饱和的问题,进行长江口智慧航道构架的初步研究。采用物联网监测技术和安全预警调控技术,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部分传感设施以及时空信息数据体系和信息云平台等建设,构筑长江口智慧航道,对提高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行效率、提升航道通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南槽航道疏浚工程2013—2015年现场实测资料表明,工程实施后南槽5.5 m航道实现了疏浚贯通,航槽稳定运行且易于维护,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并为南槽航道进一步开发创造了条件。同时,提出南槽航道后续开发建设应着重遵循的原则。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口航道体系建设、上海市滩涂围垦和长江口综合整治等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水位监测站点的水位信息感知、采集、传输、集成等方面关键技术的研究,构建了能实时并准确地反映长江干线水位变化信息的水位监控系统,可全面准确地反映长江干线水位变化,为长江数字航道提供重要的水位基础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3.
历时40年研究和13年建设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已于2011年5月实现了12.5 m深水航道正式通航,长江口航道体系格局因此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跨入了后12.5 m时代.在对长江口航道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后12.5 m时期长江口航道可能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林强  徐峰 《水运工程》2011,(3):126-130
"南浏段"数字航道系统主要由电子航道图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系统支撑平台等组成。综合监控系统是数字航道应用系统的核心,主要由航标遥测遥控平台、船舶监控平台、水位监控平台3部分组成。该系统正式运行后,在航标技术信息动态监控、工作船舶动态监控、水位动态监测、标志被打及船舶交通事故调查取证等航道维护日常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航道维护工作效率。未来随着航道科技的不断进步,综合监控系统将拥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和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工程建设期间的科技创新管理实践值得总结借鉴。其启示意义在于,加强重大水运建设工程建设期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应注重强化科技创新管理意识,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处理好科技保障与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建设单位引导与参建单位发挥自身积极性等各方面的关系,科学引导重大建设工程科技创新实践和科技创新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已进入稳定运行、全面发挥效益的新阶段,长江口还存在北港、南槽等丰富航道资源, 尚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结合长江口航道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明确指出未来一段时间长江口航道的开发重点是北 港航道。通过总结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践经验,探讨新形势下长江口航道治理的总体原则,并根据北港水道沿程河 型特点、河势演变特征及碍航性质的不同,分别对北港上、中、下3个区段提出相应的治理思路及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长江口深水航道南北港分汊口河段新浏河沙护滩及南沙头通道潜堤工程的设计、建设及维护过程中,全面、科学地实行动态管理,保证了工程顺利建成,取得了预期整治效果。是在长江河口整治中实施动态管理的一次成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8.
汤宇  付桂  刘俊延 《水运工程》2013,(11):38-42
介绍GPS关键技术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包括GPS控制网的建立、高程异常网的建立、无潮水 下地形测量等。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水运工程施工各道工序中,并已在国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