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运用概率分析方法建立某转向架构架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选取构架的材料属性、几何参数和载荷等作为随机变量,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其分布参数。用构架母材和焊缝部位疲劳薄弱处的最大主应力和其许用疲劳强度建立疲劳强度可靠性失效状态函数。基于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方法,计算转向架构架的可靠度及参数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随机变量中,空气弹簧部位的载荷变量和材料的许用疲劳强度变量对构架的疲劳强度可靠性影响较灵敏,而板厚变量和局部的载荷变量对构架的疲劳强度可靠性影响不显著。提出了转向架构架可靠性优化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4.
5.
6.
介绍了设计最高运营速度140 km/h地铁车辆转向架构架的结构,重点介绍了对转向架构架进行强度分析计算的方法.通过对不同载荷下的构架应力、主要超常载荷、不同工况下各种超常特殊载荷和各种运营载荷的计算结果表明:该转向架构架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均满足强度要求,并能满足使用寿命不小于360万km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8.
分析了影响车辆零部件自动检测装置可靠性的因素,从生产现场角度提出进行传感器标定和系统标定是保证自动检测系统可靠性的基础,并指出系统标定器的几项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线路运营过程中某型焊接构架横、侧梁连接处多次出现疲劳裂纹的问题,建立包括3条关键焊缝在内的焊接构架有限元模型,利用等效结构应力法对构架关键部位进行疲劳损伤评估,并与构架线路动应力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等效结构应力法具有网格不敏感特性;仿真分析得到了焊接构架关键焊缝的应力分布特征,3条关键焊缝处的最大等效结构应力分别为125.1、103.0、167.4MPa,计算得到其疲劳损伤值分别为2.13、1.16、5.30,均大于损伤值0.5;构架线路动应力试验得到的各关键测点疲劳损伤值与等效结构应力法的计算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等效结构应力法在焊接构架疲劳损伤评估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我国铁路提速进程的推进,对轨道平顺性的要求日益提高,有砟轨道无缝线路稳定性的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无缝线路稳定性的设计参数(道床横向阻力、轨道原始弯曲、钢轨温升幅度、扣件阻矩系数)具有明显的随机性,运用概率方法对无缝线路稳定性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蒙特卡洛方法,分析无缝线路稳定性可靠度,并且采用单参数敏感性分析法,通过改变各参数的平均值,而保持其变异系数不变,对设计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参数中的道床横向阻力、轨道原始弯曲、钢轨温升幅度对于无缝线路稳定性可靠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扣件阻矩系数对可靠度的影响较小。并且得出一些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和提高线路养护维修的效益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项正良;申永江;马菲;杨明;徐伟国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14(5):1029-1036
基于概率的有限可加性提出一种结构时变可靠度计算方法,并采用Monte Carlo方法予以实现。通过编程计算将服从正态分布的单次活载转化为等效的服从极值分布的时段最大活载,再分别采用本文方法和文献方法计算同一结构的时变可靠度。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较准确地计算结构的时变可靠度;随着服役期增大,结构时变可靠度与时不变可靠度相差越来越大,采用时不变可靠度方法进行结构设计偏于危险;增大抗力会提高结构时变可靠度,增大恒载和活载则会导致结构时变可靠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14.
15.
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内侧悬挂拖车转向架构架有限元模型,根据国际铁路联盟标准UIC515-4制定构架载荷工况进行分析计算,使用Goodman曲线评定其疲劳强度。分析结果表明,构架最大等效主应力为158.19MPa,最小等效主应力为-97.80MPa,构架结构的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17.
为探究城市轨道交通(简称:城轨)车辆轮对的轮径值退化规律,有效评估轮对可靠性,提出基于Wiener过程的城轨车辆轮对可靠性评估方法。选取轮径值作为性能退化指标,建立基于Wiener过程的城轨车辆轮对退化模型。通过计算轮对剩余寿命,选择精度最高的退化模型进行可靠性评估。针对退化模型参数后验分布计算公式较为复杂的问题,采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方法进行求解。 基于广州地铁8号线列车轮对实测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城轨车辆应保证轮对可靠度不低于0. 9,且在镟修后运行至27.51万km时,应检查轮对退化情况,以保障车辆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中低速磁浮车辆轻量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海中低速磁浮车辆的设计、制造、测试过程中实施了一些减重的措施和方法。文章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善方法,以便第二代车辆研制中予以重点研究和改进,尽快实现中低速磁浮项目一r:程化、产业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CEM_PERT模板的5个建模要素,即根要素、工作要素、连接要素、开始要素和结束要素,讨论了利用CEM_PERT模板建立不确定环境下科研项目进度计划的步骤,并利用该模板建立了某科研项目的进度计划,得到了该项目500次模拟运行的时间-完成概率曲线;项目中不同工作最早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最迟开始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