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什么是智能制造技术(IMT)?有何特点与用途?智能制造技术(IMT)是当今最新的制造技术。但至今对智能制造技术尚无统一的定义,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智能制造技术是指在制造系统生产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以计算机为工具,并借助人工智能(AI)技术来模拟专家智能(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决策等)的各种制造和管理技术的总称。简言之,智能制造技术即是人工智能与制造技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机车车辆工艺》是经国家科委批准,创刊于1964年,由中国南车集团主管,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主办的在全国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机车车辆工艺》是专门介绍铁道、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材料、工艺和制造技术的权威技术专刊。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倪维 《铁道货运》2005,(7):46-47
第四届中日韩物流技术与应用交流会于2005年5月31日-6月2日在上海光大国际大酒店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3个国家的会议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交流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陆燕荪、上海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俞国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吴清一、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制造2025》中,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被列入十大重点领域,体现了国家对轨道交通行业的重视。作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行业,理应为轨道交通建设服务,培养优秀人才。教育部颁布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明确规定:机械类专业学生要掌握机械工程、机械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应用能力,能够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过程;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能够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这就要求教师在机械工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强化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工程设计当中。这样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针对当前机械工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少、学生实践能力较弱等问题,邓宇、孙纪胜主编的《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基础》给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2011年5月29—31日,《铁道技术监督》期刊通讯员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各铁路局、工程企业、技术装备制造企业、铁路相关公司单位的通讯员,特邀期刊审稿专家代表,编辑部人员等34位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6.
12月17-18日,一年一度的物流盛事——第十二届中国物流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在天津赛象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天津市政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北京工商大学及一批世界500强和国内大型生产制造企业等物流界“官、产、学、研”的各路专家精英300多人出席了会议。研讨会是站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来把握中国物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16日,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与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埃塞俄比亚机车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合同》。此举表明南车株机公司的机车产业将实现由出售产品到输出技术的升级。根据2011年10月28日我国与埃塞俄比亚签署的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中方将帮助埃方开展和完善科技能力建设,促进埃方实现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转型。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建机车制造基地是合作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国外铁道车辆》是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创刊于1964年,曾多次荣获省、市、所科技情报成果奖。1996年被评为部级优秀刊物;2000年在首届《CAJ-CD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12年,《国外铁道车辆》继续围绕"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基本方针和"标准化、系统化、模块化、信息化"的四化要求,重点介绍国外铁道车辆新颖的设计理念、成熟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检修体制,为我国铁路健康、快速发展和加快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刊主要读者对象是路内外  相似文献   

9.
征稿简则     
<正>《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期刊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及所有热心于轨道电力牵引技术发展的有识之士投稿!1本刊主要栏目:综述.评论、专题研究、研究开发、设计改进、制造技术、检测.试验、计算机应用、他山之石、建议.探讨、运用检修。  相似文献   

10.
1 J2EE简介 随着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进一步突破了时间、空间和思维的极限。信息化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制造技术的发展:虚拟设计逐步采用,成形技术向精密成形发展,虚拟制造和网络制造、智能化、数字化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绿色制造逐步得到广泛认同。J2EE是一种利用Java 2平台来简化诸多与多级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问题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1.
征稿简则     
<正>《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期刊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及所有热心于轨道电力牵引技术发展的有识之士投稿!本刊主要栏目:综述.评论、专题研究、研究开发、设计改进、制造技术、检测.试验、计算机应用、建议·探讨、运用检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是一位目睹了中回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并从此和轨道车辆事业结下不解之缘的年轻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深专家,尽管他在机车车辆领域为中国铁路提速和发展高速作出过一定贡献,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在不停地思考,不断地探索:为什么韩国公路上跑的车95%以上都是韩国本土车,而在中国回土上跑的却是“万国牌”汽车;为什么中国的航天事业就有他们真正的“中国割造”,而轨道交通行业却差距明显;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机车车辆的同时,如何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真正的技术引进,……。他动情地呼吁业内人士要坚定打造“中国制造”轨道车辆的决心,交持和呵护真正的“中国制造”。为此撰文剖析了制约“中国制造”轨道车辆的因素,提出了打造轨道车辆的“中国制造”,发展轨道车辆民族工业时需重点注意的问题,以及与机车车辆动力学相关的一些基础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正>新的一年将至,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在过去一年中对《铁道车辆》以及《国外铁道车辆》的支持与爱护!并送上我们最真诚的祝福:祝各位新年快乐!2011年,《铁道车辆》和《国外铁道车辆》紧密结合轨道车辆尤其是高速铁路相关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趋势,组织了相关专题的报道与交流,为业内人士提供了交流技术信息的平台。2012年,《铁道车辆》和《国外铁道车辆》将继续秉承"以推进铁路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己任"的一贯宗旨,提升办刊水平,紧跟我国铁路发展的步伐,及时捕捉国内外轨道车辆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国内外机车车辆制造业冷,热工艺的现状,从铸造、锻压、焊接,表面处理,热处理以及机加工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与先进国家机车车辆制造工艺水平的差距,展望了中国机车车辆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采用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辆所等单位科技人员的发明专利技术 ,上海电缆厂和上海康成铜材有限公司进行了 3年的国产接触线高端产品的试制 ,产品技术性能优良 ,优于国外产品。该技术克服了我国传统上引法制造技术的晶粒粗大及国外通常采用的连铸连轧法含氧量高、氧化夹杂物多、易发生脆断的缺点 ,却同时具有这两种工艺的优点 :用该项技术制造的接触线具有晶粒细小均匀 ,含氧量为无氧铜级、品质纯净 ,强度高、韧性好 ,有利于提高机车取流质量 ,满足提速和高速运用要求。该技术适逢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遇 ,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满足高速电气化铁路…  相似文献   

16.
2009年5月15-17日,《铁道技术监督》期刊通讯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各铁路局、工程企业、生产制造企业等单位的通讯员以及期刊审稿专家代表出席会议。标准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杨琦到会并作讲话。  相似文献   

17.
智能制造代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主导趋势和必然结果,围绕轮对加工组装的自动化、信息化,通过对自动加工检测技术、零部件自动识别技术、自动选配技术、智能定位等技术的应用,建设智能化轮对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作业人员,提升了轮对生产整体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有志者立长志。”我们的热心读者郑智文同学就是这样一位“立长志”的人。从童年时期对铁路单纯的喜爱.到青少年时对铁路知识的渴求:从儿时做一个火车司机这样一个单纯的梦想.到如今出国留学学习高速铁路制造技术。为中国铁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个信念一直贯穿着他的成长历程。郑智文同学的来信.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新一代的铁路后备军正在成长.中国铁路未来的希望。同时,郑智文同学的来信也让我们意识到,《铁道知识》杂志在铁路科普宣传之路上,肩头那沉甸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亲书介绍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12,(4):I0001-I0001
《中国铁路减速顶与调速技术》一书已于2012年8月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全面回顾了近40年来我国减速顶与调速技术发展的历程,同时从理论研究、工程设计和现场实际应用等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度《铁道技术监督》期刊通讯员工作会议,于6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各铁路局总工室、科研所和站段,铁路相关技术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设计等单位的期刊通讯员,以及特邀期刊审稿专家代表和编辑部人员等32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