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限滑差速器的分类.着重对转矩敏感式限滑差速器的3种主流产品--锥盘式、轮齿式和摩擦片式差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矩式限滑差速器的性能评价参数和性能曲线,为对转矩式限滑差速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摩擦片式防滑差速器防滑转矩输出特性测定试验,并分别对装有摩擦片式防滑差速器和普通差速器的汽车,通过试验测定的车厢侧倾角、转弯半径比、前后轴侧偏角差值、横摆角速度及侧向加速度作为对比参数,研究了摩擦片式防滑差速器转矩特性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片式防滑差速器能够显著提高汽车的动力性、通过性,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某微型货车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适合电控限滑差速器的模糊PI控制器,并建立动力传动系统模型和13自由度的整车动力学模型,研究电控限滑差速器对整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整车动力性和操纵稳定性进行仿真研究,同时对装有普通差速器、机械式限滑差速器和电控限滑差速器的车辆进行实车对比试验。仿真分析和道路试验研究表明,装有电控限滑差速器的微型货车比装有普通差速器和机械式限滑差速器的微型货车在整车动力性和操纵稳定性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蜗轮蜗杆限滑差速器克服普通锥齿轮差速器平均分配转矩防滑性能差的缺点,有效地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性和安全性。首先对限滑差速器和普通锥齿轮差速器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然后介绍了蜗轮蜗杆差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转矩分配原理以及性能评价指标,最后以某越野汽车为实例对其蜗轮蜗杆差速器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的势垒式限滑差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虹  方靖  王小椿 《汽车工程》2007,29(5):441-444
提出了一种新型势垒式限滑差速器。分析了这种差速器的工作原理,介绍了齿轮设计所采用的非渐开线齿形并沿齿面节线分段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台架和路试的可靠性试验、最大牵引力试验和制动距离试验。  相似文献   

6.
限滑差速器可提高汽车驱动性、通过性及操纵稳定性。简述了车用限滑差速器的分类及其优、缺点。导球式限滑差速器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种结构简单的转矩敏感式限滑差速器。介绍了导球式限滑差速器的结构,论述了其差速运动及限制滑动的原理。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电控限滑差速器(ELSD)改善汽车动力学特性的原理,提出了基于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前馈与误差反馈控制相结合来控制车辆运动状态。反馈系数根据最优控制的方法确定。通过对所述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证明该系统在各种路面条件下均可明显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主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适用于电子限滑差速器(ELSD)的控制策略,以某款装配ELSD的对标车为基础,利用整车CAN信号测试工具获取关键参数并分析得到初步的控制规律,基于台架试验数据和液压理论,建立了ELSD数学模型并对对标车的控制规律进行优化,提出了基于阈值、模糊和PID控制方法的协调控制策略,并利用CarSim/Simulink开展联合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充分利用ELSD主动限滑的特点,改善车辆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9.
主动控制式限滑差速器结构分析及其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液式、电磁式和电机式主动控制限滑差速器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以内摩擦转矩(限滑转矩)、锁紧系数、转矩比、差速器效率、差速器传动效率等性能参数来综合评价主动控制式限滑差速器的性能.推荐采用限滑转矩与左、右半轴转速差关系曲线来表征基本限滑性能;采用锁紧系数和转矩比时间历程曲线来表征动态限滑性能;采用锁紧系数、转矩比分布直方图对限滑性能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转矩主动分配差速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采用SimDriveline对其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刚柔耦合多体车辆操纵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夏长高  宫镇 《汽车工程》2004,26(5):564-567
利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基于ADAMS软件平台的整车刚柔耦合多体系统操纵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并分别对多刚体模型和刚柔耦合多体模型进行了“转向盘脉冲输入”、“ISO移线”仿真,分析了构件的柔性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模拟器闭环评价与试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闭环评价为目的,利用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发型驾驶模拟器(ADSL驾驶拟器)进行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闭环试验研究。提出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应是包含驾驶员在内的闭环系统评价,并建立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模拟器闭环试验方法,利用模拟器试验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大客车结构和载荷分布的基础上,根据乘员人体工程学和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九自由度客车模型。对客车模型的仿真结果和实车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同时,利用此模型仿真分析了悬架参数变化对高速超车工况客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独立轮电驱动车辆主动操纵稳定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智  钟志华 《汽车工程》2005,27(5):565-569
提出了采用变增益参考模型的滑模跟踪控制策略,以横摆角速度和侧滑速度为控制对象,独立控制左右轮驱动力产生直接横摆力矩,提高了车辆在极限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并改善了车辆固有的转向特性。改进的滑模控制算法减小了系统抖振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横摆率跟踪控制的4WS汽车闭环操纵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吕红明  陈南  李普 《汽车工程》2005,27(3):337-339,376
针对主动后轮转向的4WS汽车,提出了横摆率跟踪控制方案,设计了H∞优化控制器,进行了4WS汽车在不同路面条件下的人一车闭环操纵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4WS汽车保持车辆侧滑角和横摆率稳态增益不变,降低它们的超调量、反应时间以及谐振峰值,增大系统的阻尼比,4WS汽车能够快速响应驾驶员的操纵指令,并对路面附着系数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汽车操纵性和稳定性的联合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二自由度汽车操纵动力学模型和汽车开环系统操纵性、稳定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同时考虑汽车操纵性和稳定性的加权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以及考虑各种车速重要性的加权均匀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应用复合形法,对汽车操纵性和稳定性进行的联合优化实例表明,利用所提出的加权均匀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可以有效地实现汽车操纵性和稳定性在所有车速范围内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准中性转向参考模型。该模型在零侧偏角参考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中性转向特性以驾驶员一车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分别用这两种参考模型进行车辆制动时运动参数变化的仿真试验,试验表明准中性转向参考模型可以提高车辆制动时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悬架K&C特性试验数据、整车操纵稳定性道路试验客观评价数据库资源、车轮和悬架几何定位参数测试数据及CARSIM参数化仿真技术,针对麦佛逊式前悬架的设计开发,运用试验统计学中的DOE方法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内进行整车操控性客观仿真试验,并对虚拟试验结果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到了麦佛逊式前悬架影响整车性能的关键总成参数及其...  相似文献   

19.
对电动汽车用双转子电机驱动系统进行简化建模,利用8自由度整车模型,通过仿真高速加速工况和低速加速工况,针对前驱和后驱车型双转子电机中内、外转子转动惯量不均衡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利用交叉四驱方式减少此种转动惯量不均衡造成的不良影响。仿真分析表明,四驱车型较前驱和后驱车型侧向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