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西部地区气候严寒,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公路快速建设,西部地区道路的冻胀翻浆等病害愈显突出。本文结合某高寒高原地区的地质与气候特点,通过将高强泡沫隔温材料用于路面基层,对防止道路的冻胀翻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丰富了我国道路翻浆的防治措施,为类似地区的公路建设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冻土地区公路翻浆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义国  李芳文 《公路》1995,(5):34-35
通过实践观察,近几年来林区道路的翻浆是影响木材运输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林业企业内部的专用运材公路,其作用主要是用来满足木材生产运输、森林经营管理、护林防火等。由于我国的森林分布大部分为季节性冰冻地区,气候的变化使道路大量翻浆,严重影响着木材运输,给木材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研究林区道路翻浆的防治是摆在道路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l林区公路往设特点林区道路的建设宗旨是便于运输、方便森林采伐与管理。其特点为:①公路等级比较低。大部分为林区三级公路,路基宽sny路面宽3.5风设计时速为叨km/h,困难…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采用泡沫塑料铺设道路隔温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泡沫塑料作为一种新型道路隔温材料,用来替代传统的防冻层,以保障路基不产生冻结、聚流和层状冰晶体的析出,并起到预防道路冻胀和翻浆的作用。文章介绍了俄罗斯在道路建设中应用泡沫塑料Styrofoam HI-50铺设隔温层的经验,为在季冻区筑路及其防治公路冻害提供一种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温度、盐分等因素导致盐渍土液相含量的增加,抗剪强度的降低,从而使路基软化,是盐渍土翻浆的重要内因。基于相平衡理论,分析这些因素对盐渍土含液量及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最终得到盐渍土的翻浆机理。根据上述有关研究结果,在总结现有的盐渍土道路翻浆防治经验基础上,通过试验路段,探讨了盐渍土道路翻浆防治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季节冻土区高速公路路基含水状况与冻害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冻胀形成的纵向裂缝和道路翻浆导致的沉陷鼓包及车辙变形是季节冻土区高速公路路基冻害的主要形式。野外调查的大量资料表明,地下水是导致路基冻害的最积极活跃的因素。它不仅侵袭软化路基,增加其冻胀,而且侵袭防冻砂砾层甚至底基层,使其失去防冻作用和辅助承载作用,致使道路翻浆破坏。这种水分来源不一定都是地下水由下向上的竖向迁移,地面水也可通过路肩边坡、失效排水沟、路面裂缝和中央分隔带等部位侵袭到路基中来,从而使路基土和结构层材料性能恶化。  相似文献   

6.
1964年3月上旬至4月下旬,西万公路116~k~176_k长60公里的一段砾石路面上,在解冻期间出现了局部性并断续互相交错的下陷和翻浆。根据实地调查,下陷路段25,290延长米,占全长的42.1%;翻浆路段11,256延长米,占全长的18.8%;未受冻害变形的路段23,454延长米,占全长的39.1%。现将冻害情况和防治意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公路》1965,(3)
目前道路翻浆根除措施在实用中主要包括下列原则:增高路基、改良土质、截水、隔水、排水、蓄水、加强路面等等。这些原则的具体化主要表现为下述几种措施:增高路基、石灰土、炉碴石灰土、砂垫层、炉碴垫层、砂桩、隔离层(透水与不透水)、截水沟等。现仅就其中石灰土的作用规律等分述于后。近年来,我国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中,石灰土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使用效果一般是良好的。1963年7月,东北片区道路翻浆防治座谈会上提出了石灰土适用范围和设计参数,肯定了石灰土防治翻浆的作用。交通科研院曾对石灰土的强  相似文献   

8.
季冻区道路经常发生冻胀、翻浆、开裂、不均匀沉降等一系列冻害现象,深入研究冻害因素对土体性质的影响,对季冻区工程建设及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呼和浩特地区的类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冻胀率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测土体降温速率及土体中盐浓度对冻土工程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温速率与盐浓度对类黏土性质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寒区道路发生翻浆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得到的结论为翻浆是土质、水、温度和路面结构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继而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公路》1959,(15)
道路春季翻浆年变化特大的季节性冰冻地区,主要由于气象因素不稳定而形成翻浆轻重不一的现象,养路部门难预先掌握情况,据以考虑应采取的措施及准备所需要的工料,以致工作常陷于盲目与被动。这样将不自觉地违背了以预防为主的防治道路春季翻浆的原则,给春季交通运输以极大的影响;往往在不得已而强求通车的情况下,只好进行抢修而造成许多浪费。1959年,我国广大北部地区的降水特大,且集中在秋季和初冬,同  相似文献   

11.
路基在冰冻春融期,因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土质不良、含水过多,造成路基湿软、强度下降,在行车的反复作用下,路基出现弹软、裂缝、冒泥浆等翻浆现象。文章阐述了产生翻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养护办法,以防止或减轻翻浆病害,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温度和水分对高寒阴湿地区道路翻浆的影响,通过有限元软件Geostudio提出水热耦合计算模型,并将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水热耦合作用、水分场和温度场是造成该地区道路翻浆的主要因素;水热耦合作用下,检测地区最大冻结深度达1.8m,水分向上迁移,形成水分重分布,路基冻害加深;融化期路面下0.8~1.2m处最大含水率达到40%,从上到下含水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春融时对道路翻浆的预防北京道路翻浆发展时期,约从三月半到四月半,预防道路翻浆在春融以前就已开始。我们的预防办法:①根据历年道路情况(地下水、表面水的排除,路面逐年翻浆情况等)和现状(交通量、冻冰深度、路面的变形等)作好调查,确定可能翻浆的道路,尽可能封闭交通,禁止重型车辆在翻浆发展时期通行,或级织重型车辆绕行。②路堑地段挖汇水沟宣泄路基水份。应先挑修侧沟,使汇水沟加深1~1.5公尺,以便把路基水份汇集排除路肩较宽或预计翻浆严重时,另外在路面边缘于路肩上修筑明沟,宽20~30公分,深度可针对冻层厚  相似文献   

14.
徐松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5):185-186,192
作为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市政道路路基翻浆处理技术,对于整个道路的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齐备的、科学的市政道路工程资料是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保证,也可以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以及道路扩建或者改建的参考,是城市建设档案中的重要资料。路基翻浆处理是道路施工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路基翻浆处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该文首先对造成路基翻浆的成因作了分析,并根据实际经验和科学理论,提出防治翻浆病害应注意的几点事项,以及若干措施。其阐述的内容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析兰新铁路冻害的原因,提出了兰新铁路冻害分为道床冻害和路基冻害,道床冻害是由于外界黄土进入道床及翻浆冒泥而产生。通过室内试验数据,说明路基土的土质、含水率及温度是路基冻害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兰新铁路冻害整治的思路及措施。  相似文献   

16.
翻浆是道路运营期间普遍存在的病害之一。文中分析了翻浆发生的原因,分析了道路翻浆的影响因素及形成翻浆的基本条件,提出了道路翻浆的处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首先,回顾我国不同时期典型寒区山岭交通隧道的气象条件、建设与运营期冻害现象及防治技术,展现我国寒区山岭交通隧道防冻技术的发展历程;其次,梳理寒区山岭交通隧道冻害发生的影响因素,从现场测试和耦合理论研究2个方面总结目前国内寒区山岭交通隧道温度场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现状,分析列车活塞风和自然风对寒区铁路隧道温度场的不同影响,得出寒区铁路隧道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然后,从微观、细观和宏观层面深入论述土体、岩体和混凝土在水冰相变和水分渗透、迁移条件下发生的冻害损伤机制及研究现状,得出冻害防治应遵循减少地下水和控制洞内温度场2大技术原则和采取主动与被动2类冻害防治措施的结论;最后,展望我国寒区山岭交通隧道防冻技术在温度场规律、冻害机制、短周期冻融、防冻材料和清洁能源利用研究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一、北京市道路翻浆的情况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北京市的道路翻浆一年比一年严重,翻浆期间一般是在每年的3月至5月初。在某些翻浆严重的道路上,汽车时速减低到10公里以下,给交通运输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翻浆情况严重的道路一部份集中在城区。这些道路的特点是:路龄老,结构薄,一般都是沥青碎石路面,连同基础总计不超过20公分(见表1)。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学会与广东省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学会于1990年3月15~19日在广州联合召开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25个省(市)的代表共160多人,其中外省代表82人。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学会理事长唐中一、广东省人大副主任刘俊杰、广东省科协副主席王秀柔、广东省交通厅厅长李谷、副厅长牛和恩等领导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表示祝贺和欢迎。  相似文献   

20.
寇宝泰 《公路》2002,(4):129-130
1 翻浆发生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1 .1 翻浆发生的过程翻浆是我国寒冷地区特有的公路冻害现象。它不仅会破坏路面 ,妨碍行车 ,严重的还会中断交通 ,对国民经济建设、国防战略都具有一定的危害。翻浆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各省及南方的季节性冰冻地区 (集中在春融季节 ) ,由于路面排水不畅、雨水下渗 ,使路基潮湿 ,地下水位升高 ,进入冬季 ,当路基土表面开始冻结 ,土孔隙内的自由水在 0℃时首先冻结 ,形成冰晶体。当温度继续下降时 ,与冰晶体接触的弱结合水 (薄膜水 )被吸引到冰晶体上冻结。于是与冰晶体接触处土粒上的结合水膜变薄 ,就要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