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工业4.0”的智能船舶系统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光正  宋新刚  徐瑜 《船舶工程》2015,37(11):58-60
以大数据为基础,预测技术为核心的"工业4.0"对船舶工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介绍了基于"工业4.0"的智能船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及体系结构,将网络互联和船舶实体深度融合,构建了集系统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为一体的智能服务体系,分析了各模块的功能,探讨了传统船舶与智能船舶系统的区别。最后,具体阐述了智能船舶系统的构建步骤与过程。  相似文献   

2.
杨启 《船海工程》2011,40(4):8-11
结合目前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论述建立知识传授、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分析我国目前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水平低和机制体制约束等问题和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比较分析国外大学在人才培养上采取的措施和成功的经验;提出为建立船舶与海洋工程"三位一体"人才新模式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的目标,培养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结合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探讨创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办学定位和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分析以海洋石油为特色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提出在新形势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市场对人才的新要求,针对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特点和优势,对新形式下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指出新一代信息化关键技术对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的重要性,对江苏省船舶与海工装备智能制造的发展之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严谨  张娟 《船海工程》2014,(1):18-20
介绍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育人实践过程中,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海洋发展需求,坚持走依托行业、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三能"应用型人才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马娟  魏斌  顾根南 《江苏船舶》2021,38(3):39-41
基于智能制造背景下船舶企业发展现状,为了更好地构建五年制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对比分析了船舶设计、船舶制造、船舶检验三大核心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变化,归纳总结了智能制造背景下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发展趋势,提出了通过校企合作及结合课程的关联性、可持续性要求,构建"三个模块+两个体系"的船舶工程技术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造船技术》2013,(3):4
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农业机械化"农业推广专业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现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7个本科专业,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相似文献   

10.
《武汉造船》2012,(2):192-192
为配合2012年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推动与人才培养论坛的举办,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各研究设计机构、院校、水路运输经营及管理企事业单位征集有关船舶与海洋工程先进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理念与方式创新的论文,旨在构建交流和推广的平台、表述  相似文献   

11.
《船舶力学》2011,15(10):1194
一、《船舶力学》(月刊)是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它以繁荣科技文化,培养科研人才,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本刊着重刊登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界的科学著作、学术论文和创新研究成果以  相似文献   

12.
《船舶力学》2012,16(4):464
一、《船舶力学》(月刊)是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它以繁荣科技文化,培养科研人才,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本刊着重刊登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界的科学著作、学术论文和创新研究成果以  相似文献   

13.
我国造船工业近几年发展迅猛,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但仍不是造船强国.要成为造船强国,首要是要培养出国际一流的造船专业人才.文中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自身需要和船舶产品国际化特征对人才的要求两方面论证了船舶专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开展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国际化教育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4.
《船舶力学》2013,(4):450
一、《船舶力学》(月刊)是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它以繁荣科技文化,培养科研人才,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本刊着重刊登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界的科学著作、学术论文和创新研究成果以及有关振动与噪声、计算机应用、测试技术和研究综述等,是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界广大学者和中青  相似文献   

15.
《船舶力学》2013,(6):714
一、《船舶力学》(月刊)是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它以繁荣科技文化,培养科研人才,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本刊着重刊登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界的科学著作、学术论文和创新研究成果以及有关振动与噪声、计算机应用、测试技术和研究综述等,是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界广大学者和中青  相似文献   

16.
船舶与海洋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以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为模版,介绍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在确保教学质量而又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制定和实施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完善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船舶力学》2010,14(12)
一、《船舶力学》(月刊)是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它以繁荣科技文化,培养科研人才,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本刊着重刊登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界的科学著作、学术论文和创新研究成果以  相似文献   

18.
《船舶力学》2012,16(6):716
正一、《船舶力学》(月刊)是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它以繁荣科技文化,培养科研人才,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本刊着重刊登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界的科学著作、学术论文和创新研究成果以  相似文献   

19.
《船舶力学》2012,16(3):332
正一、《船舶力学》(月刊) 是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它以繁荣科技文化,培养科研人才,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本刊着重刊登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界的科学著作、学术论文和创新研究成果以  相似文献   

20.
上海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与沪东造船集团合作,研究制定专业理论+工程实践的“3+1”模式,建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卓越航运类工程人才课程体系,通过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系统等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船舶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进行船舶与海洋工程产品设计、制造及生产组织管理基本能力的人才,努力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