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天山新苑二期工程兴建后不同工况的桩基础沉降对地基土和区间隧道可能发生的影响分析进行评估,对原天山新苑二期工程的平面布置、桩基础设计,提出咨询意见和相应的工程措施,从而确保地铁2号线西延伸段区间隧道的安全和满足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耐久性的隧道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七林 《现代隧道技术》2011,48(4):105-109,121
隧道结构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满足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要求,目前隧道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方法还不够完善。隧道结构的耐久性不能仅仅按照提高材料的质量和加大结构厚度等构造要求进行设计,还应该采用多道设防的设计理念,结合结构安全性设计,综合考虑隧道结构在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文章结合隧道结构的耐久性,对复合式衬砌隧道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地铁施工中对地面桥梁桩基的洞内托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物地基桩基础托换一般在地面进行,在隧道洞内进行桥梁桩基托换较为少见.文章针对北京市南护城河立交桥侵入地铁区间隧道的桩基础进行的隧道洞内托换,提出了一套隧道洞内桩基托换技术.数值模拟结果和工程施工实践证明,在隧道洞内对侵人隧道净空的地面建筑物桩基础进行托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针对富水隧道工程提出了"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治水理念,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山岭富水地段隧道衬砌结构的抗水压能力。文章以春天门隧道为工程实例,采用"荷载-结构"模型对全断面承压情况下的抗水压衬砌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隧道抗水压衬砌结构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采用近圆形衬砌结构形式,能够较好地承受外水压荷载;衬砌结构全截面受压,拱脚小半径连接处隧道衬砌结构轴力和弯矩最大,相应的安全系数较小,为结构的最薄弱处。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针对富水隧道工程提出了"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治水理念,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山岭富水地段隧道衬砌结构的抗水压能力。文章以春天门隧道为工程实例,采用"荷载-结构"模型对全断面承压情况下的抗水压衬砌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隧道抗水压衬砌结构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采用近圆形衬砌结构形式,能够较好地承受外水压荷载;衬砌结构全截面受压,拱脚小半径连接处隧道衬砌结构轴力和弯矩最大,相应的安全系数较小,为结构的最薄弱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针对上海青草沙水源地长江过江管隧道工程,分析了输水隧道的特点和难点,通过对单层衬砌和双层衬砌结构方案的比选,着重对单层衬砌结构进行了施工、正常运营、检修等各工况的综合分析和计算,提出采用单排环向螺栓、铸铁手孔、双道弹性密封垫等设计,满足输水隧道的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7.
国道213线郎川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洞口是隧道的门户,在隧道工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对土木工程结构物(隧道、桥梁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景观设计成为隧道结构物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景观设计的概念虽已引入到隧道洞口设计当中,但有些隧道洞门仍采用结构单一,形式呆板的洞门。本文以国道213线郎川公路的四座隧道为例,探讨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方法,以期能为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上海长江隧道工程设计,介绍了隧道内部结构一体化设计的思路及方法。通过采用预制“口”形构件与现浇路面结构结合的形式,在盾构推进的同时,同步实施隧道内部道路结构施工,确保了同步施工工艺的成功运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拟建高尔寺隧道为国道318线改建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为单洞双向行车特长高海拔越岭公路隧道。目前已建成的类似工程样本少,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没有避难设施的相关标准;针对寒冷地区隧道防冻胀设计只对防排水提出了要求,没有衬砌保温设计的相关对策;施工规范也缺乏高寒地区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要求。文章基于高海拔季节性冻融冻胀、单洞双向行车特长公路隧道特征,通过论证选用了隧道技术标准、平纵线位和路面结构型式;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类似工程是否设置紧急逃生通道和结合运营通风方式的基础上,本隧道设计采用了车行平导,并对平导压入通风纵向分段数和横通道的连接方式进行了优化;制订了仰拱之下深埋中央排水管和衬砌外贴保温层的防冻保温措施;参考其它行业引入冬期施工的定义和要求,制订了高原施工供氧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盾构隧道衬砌内力计算的方法有多种,但各有优缺点。针对潮河输水管道盾构法隧道衬砌结构,分别采用荷载结构法中考虑土体侧向弹性抗力的匀质圆环修正惯用法和连续介质有限元法进行内力计算。通过比较衬砌管片结构内力和变形分布规律,得到了对设计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下导洞实现桩基托换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了一种在地下导洞群内进行桩基托换的方法,并对导洞施工导致的原桩负摩阻力、承载力和附加沉降进行了讨论,基于弹性理论推导了计算桩附加沉降的公式。利用该方法对广州地铁工程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文中的公式能较准确地描述桩的附加沉降。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桩基托换中,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城际铁路隧道不可避免地要下穿建筑物密集的市区,其开挖施工会引起地表沉降,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评估城际铁路隧道和邻近建筑物的相互影响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将隧道、地基和上部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研究了建筑物和下穿隧道的相互影响,针对不同的施工工法和不同的地质情况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对各类工程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桩端嵌入地层性质对建筑物沉降、结构内力以及后续的加固处理措施影响很大;相对于隧道不同部位的桩基受隧道施工的影响各不相同,隧道正上方和侧上方45°附近桩基受开挖影响较大;同样地层情况下,盾构法开挖后建筑物的沉降和内力值要比矿山法低;桩基托换对整体沉降的控制要好于加固地层措施,然而桩基托换措施却增大了建筑物局部变形和内力值;建筑荷载作用位置附近隧道段内力会有所增大。因此需要预计各类可能的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综合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兰州地区黄土土质疏松、孔隙比大、强度低,普遍具有严重的湿陷性、高压缩性和动力易损性,在增加正压力或孔隙水压力时,极易引起隧道底部及建筑物地基的破坏。为解决兰州绕城高速某大断面黄土隧道底部变形过大的问题,文章选择灰土挤密桩作为加固手段,采用三维数值方法对隧底未处理条件下和采用灰土挤密桩加固后的围岩变形与受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隧底开挖后主要产生隆起,并随开挖方向逐渐增大,起点拱脚处产生下沉,位移最大值出现在隧底中心处;采用灰土挤密桩加固后,其桩身轴力、桩身应力和桩身位移在水平方向均呈现出两边小、中间大的规律,且随开挖方向逐渐增大,桩身承担了隧道开挖产生的大部分荷载,隧底受力与变形均有所减小;灰土挤密桩加固后的隧底位移值减小了32.0%~34.4%,灰土挤密桩能够很好地提高黄土隧道隧底承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水泥搅拌桩作为一种较好的地基加固技术,在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应用广泛。文章系统地阐述了水泥搅拌桩的适用范围,设计前期准备工作、设计参数等水泥搅拌桩设计关键技术和施工成桩试验、施工参数设计等水泥搅拌桩施工关键技术,并介绍了水泥搅拌桩质量检测方法,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水泥搅拌桩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新宝塔山隧道的浅埋段地表建筑施工对下穿隧道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不同间距及不同埋深情况下地表建筑对下穿隧道的应力及衬砌安全性的分析结果。分析得出:住宅楼桩基外缘距离既有隧道边墙为4 m时,铁路隧道受到影响较大;当间距调整为8 m时,楼房施工后引起隧道衬砌结构位移较小,隧道结构安全度均满足规范要求。由此,建议按照间距为8 m的方案实施,覆土回填3 m时,计算结果显示隧道仍然是安全的,其覆土回填厚度可以按照规划设计的地面高程1 009 m考虑(最大覆土回填3m、埋深10.7 m)。  相似文献   

16.
盾构始发和到达安全掘进控制技术是困扰盾构隧道施工的主要难题之一。盾构进出洞施工中,面临掌子面失稳、土体坍塌、涌水涌砂、地表沉陷、盾构"抬头及磕头"等诸多施工风险。本文从基坑及隧道的破坏模式,塑性区分布范围出发,通过有限差分法针对易受扰动的浅埋砂层地层盾构始发段进行了研究,为加固区范围大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在不采取加固措施时,基坑开挖后隧道始发段的竖向位移、拱底的隆起和最大纵向挤出变形量均过大,显示基坑将发生坍塌等破坏。当盾构始发段主要加固措施为旋喷桩,加固后的土体的物理参数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本文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旋喷桩的合理加固区域。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茅岭互通A匝道桥工程设计实例,阐述了门式框架墩群桩基础的受力特点及群桩效应,并对群桩基础承载力和基桩截面配筋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基础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振冲碎石桩在某软弱地基置换加固中的成功应用,为今后类似地基采用振冲碎石桩进行置换加固的设计、施工与检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软土地层中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穿越桥梁桩基的工程难题,提出了以箱代桥、对桥梁进行加固托换的设计思路,详细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穿越沙泾港桥所采取桥梁加固托换的全过程。以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的某工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必然会对已运营的轨道交通2号线产生影响,对此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对桩基沉降可能造成隧道的位移进行了计算,并与实测值进行了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