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维吉尼亚州不同的路面进行粗构造测量,阐述了数字表面粗糙度测试仪(DSRM^TM)的特点。并同铺砂法及环路仪(CTM)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建立了各种方法的相关性。阐述了数字表面粗糙度测试仪的优缺点及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形貌及抗滑性能的分形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描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形貌及抗滑性能,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沥青混凝土路面数字图像的灰度等值线进行分形分析,获得分形参数.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显著的分形特性,分形维数越大沥青混凝土路面形貌越复杂;尺度参数越大,沥青混凝土路面构造纹理越粗大.提出一个结合了分形维数和尺度系数的粗糙度函数来描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形貌,可以同时描述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形貌的复杂程度和纹理构造.试验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能与粗糙度函数值有良好的相关性,粗糙度函数值越大,抗滑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3.
路面下层结构自由水是加速路面损坏重要原因。以平原微丘高速公路为工程实例,设计了公路排水系统并模拟了降雨情况下公路面层、基层结构内部含水量,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在降雨期间t=800 s时面层体积含水量为8.1%,达到饱和状态,随着时间增长雨水逐步下渗,降雨后约6 h排水基层体积含水量达到峰值为10.9%,在排水系统有效运行下雨停后一个月可排出50%自由水;对带裂缝公路进行渗水量模拟并与无裂缝公路对比分析可知二者路面排水基层含水量相差5%,说明裂缝导致雨水渗入量增大不少,易加速路面损坏。  相似文献   

4.
试验主要是研究不同体积含量生物柴油对其表面张力的影响,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试验采用的是一种较为精确可靠的试验方法即毛细上升法。试验利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以游标卡尺定标,通过计算像素点的方法对各毛细管的内径及待测液体在毛细管内受毛细作用力上升的高度进行测定,通过公式计算即可得到所测液体的表面张力。试验研究表明,BD掺混燃油的表面张力系数受生物柴油体积含量的显著影响,并随生物柴油体积含量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增长。  相似文献   

5.
该文首先介绍了路面设计的方法及其发展,还介绍了“典型结构—经验结构”法及其框架,然后对柔性路面在车辆重复轴载作用下的永久变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其次介绍了采用的材料(包括AC,粒状材料和软土路基)特性,并对反应模型进行详细介绍。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灌注法和表面处理法进行施工时,除了了大型自动的沥青洒布车喷洒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相当面积的路面仍用小型喷油车进行施工,尤其是对路面的修补所占比重更大。无论采用那种形式的洒布,液体沥青最终是由喷嘴喷岀的,喷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路面的修筑质量。因此,要选择并正确使用喷嘴。下面仅就国内普遍采用的涡旋式沥青喷嘴的使用做一简单的介绍,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所谓涡旋式沥青喷嘴就是液态热沥青在喷头体内产生旋转而后通过喷油孔喷出。它的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施工方法“裸石施工法”,对该方法进行了室内外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SMA混合料密度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如喜 《公路》2001,(4):21-24
通过对SMA混合料路面结构和室内试样结构的体积分析。提出用填隙法测试SMA混合料试样密度。根据4.75mm通过率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各种密度试验方法对比研究,分析不同方法对SMA混合料物理性能的影响,对如何使测定的室内试件体积与路面实际相一致,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冲击破碎路面的三维叠层有限单元计算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修建的第1批高速公路有不少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10余年的使用已经进入大修期。安徽省高速公路总公司在国内首先采用冲击碾压旧路面,再加铺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工艺对路面进行大修,称为“冲击白 白”和“冲击白 黑”法。这两种方法已成功地应用在高等级公路的改造中,章介绍了用后处理路面的几种有限单元法计算模型,并用计算结果分析了这种路面的工作性状。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对材料拉压疲劳寿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单位加工的各组试验样品进行表面粗糙度测量,计算粗糙度均值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数据离散性;在高频试验机上对各组样品进行定载荷拉压疲劳试验,获得疲劳寿命值。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样品的粗糙度控制得越小,疲劳寿命提高越显著;粗糙度值离散性越小,疲劳寿命值越收敛。  相似文献   

11.
邱志雄  潘放  王端宜 《公路》2003,(8):91-94
以开阳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为实例 ,介绍采用数字图像和激光构造深度仪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离析分析的方法 ,并就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离析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将冷拌半柔性路面材料这一自主研发的新型路面材料应用于工程实践,以汕头市金凤路的路面改造工程为例,基于CAVF法并结合裹附试验和修正马歇尔试验进行材料组成设计,介绍了基体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施工、专用砂浆浇注、恢复表面构造等施工工艺。检测结果表明:设计方法适用于冷拌半柔性路面材料,采取的施工措施行之有效;新材料节能环保,铺筑的路面结构承载能力高,抗滑性能好,高低温稳定性好,抗水损害能力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液体表面张力测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珠滴重量法和珠滴体积法测定道路沥青乳化剂水溶液表面张力的基本原理、测定装置、测定步骤和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考虑动压与路面粗糙度时轮胎湿牵引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刚  刘小君  王伟  刘焜 《汽车工程》2007,29(7):616-619,629
根据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将轮胎黏性滑水问题模拟为胎面单元与路面之间的动压、挤压膜问题,同时考虑了路面粗糙度的影响,建立了轮胎胎面单元黏性滑水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以矩形胎面单元为例分析了胎面单元对轮胎黏性滑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胎的薄膜湿牵引性能与滑动速度成反比;在考虑路面粗糙度的情况下,引入了膜厚比作为轮胎的薄膜湿牵引性能衡量标准,得出湿牵引性能与路面粗糙度成正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生态化路面和大孔隙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特点,探讨了大孔隙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将强度理论运用于透水沥青混合料铺装结构设计中,通过对设计区域汇水量的计算,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目标空隙率;利用主骨架空隙体积填充法进行集料级配设计;再通过混合料析漏试验和马歇尔试件肯塔堡飞散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并进行相关的强度检测.试验表明:混合料在确保空隙率的同时满足路面的强度要求,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对研究应用大孔隙透水沥青路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间接测量技术,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的功率谱密度函数(PSD)模拟路面粗糙度等实际因素在车桥耦合模型中的影响,提出一种通过检测车辆在桥梁上运行,并利用安装在检测车辆上的传感器所得的动力响应信号来识别梁弯曲刚度,进而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的间接测量新方法。考虑到应用该新方法过程中路面粗糙度等实际因素易产生不利影响,提出利用车频及车辆阻尼比相同的2辆检测车位移信号相减的方法来消除路面粗糙度产生的影响。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对该方法进行理论验证,接着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采用该方法消除路面粗糙度影响的可行性、桥梁损伤位置识别的可行性以及损伤程度识别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最后采用该方法进行实桥实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消除路面粗糙度等实际因素对间接测量技术的不利影响,可以有效地识别梁弯曲刚度,进而达到桥梁损伤识别的目的,有助于推动基于动力测试的间接测量技术在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选取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普通拉毛水泥混凝土路面、大孔隙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三种路面结构类型,分别在晴天和阴天两种光线条件下拍摄数字图像照片,运用MATLAB数字图像技术将路面表面图像像素值量化,通过最小二乘法原理和Tablecurve 3D软件建立曲面拟合模型,提出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路面表面构造深度计算方法,并分析光线强弱对数字图像构造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路面表面数字图像构造深度计算方法具有便捷、快速、客观等优点;光线强弱对运用数字图像技术分析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三种路面结构类型相比,大孔隙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数字图像表面构造深度最大,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排水功能。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纹理构造与抗滑性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祥  张士萍  丁小晴  沈正 《公路》2011,(11):14-20
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滑问题,分析了路表宏观构造、微观构造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的影响;在综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各种方法的测试原理、适用对象和优缺点.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路面宏观构造主要影响路面排水,对潮湿条件下中、高速行车的抗滑性具有重要影响,可用体积法、断面法和流出法检测;粗集料最大粒径较...  相似文献   

19.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年限末期,不能再承担服务功能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构建新的路面结构。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修复方法——路面碎石化技术,并对该工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采用传统的小型机具人工铺筑的水泥砼路面表面构造深度和粗糙度指标较难达到要求 ,通过对国道 2 0 7线朱砂至池洞段新改线工程路面构造深度和粗糙面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的探讨 ,提出改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