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公路路基填挖交界结合部位的差异沉降控制,首先分析了公路路基填挖交界差异沉降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而全面分析了造成公路路基出现差异沉降的主要原因,并就公路路基填挖交界部位的差异沉降施工处理技术,提出了几项具体技术控制措施,可以为公路路基填挖交界部位的施工处理作业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季冻区半填半挖、填挖交界和低填浅挖以及桥涵台背等填筑交界路段,路基稳定性受季节性冰冻气候条件影响显著。本文通过对季冻区填筑交界路段路基破坏模式、病害机理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填筑交界路段路基稳定技术措施,为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前言季冻区填挖交界段路基由于填筑料、压实度、含水率等差异,容易造成填挖交界段发生不均匀沉降及冻胀,影响公路路面使用耐久性及运营安全。本文以某一级公路填挖交界段为例,借助有限元分析了无处理措施和基顶加铺土工格栅时路基不均匀沉降和冻胀的对比特征,提出了土工格栅对填挖交界段路基处理的有效性。1工程概况某一级公路路基横断面形式:整体式断面24.5m,分离式断面12.25m,行车道宽度为2×4.50m,  相似文献   

4.
填挖交界路基差异沉降分析及其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路基半填半挖、深挖深填交界问题,一旦处治不当,会出现各种路基路面病害。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填挖交界路基差异沉降的机理、计算方法和处理措施,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对水泥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填挖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产生机理分析,提出了横向填挖交界路基不均匀沉降曲线方程,同时把路面结构等效为后地基上的弹性地基梁,推导出横向填挖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各结构层产生的弯拉应力计算公式,并分析不均匀沉降指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深切高填及填挖交界、半填半挖路基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亚辉 《湖南交通科技》2002,28(2):25-26,39
深切高填,填挖交界,半填半挖地段施工质量控制是路基施工过程中三个重要控制环节,从保证施工质量的角度,着重对深切高填,填挖交界,半填半挖地段的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试验段选用土工格栅处理填挖交界路基差异沉降问题,结果表明,土工格栅能够有效降低填挖交界路基的差异沉降;路表沉降量随着距填挖交界点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土工格栅竖向间距会对处置差异沉降的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通过试验段观测,最终建议竖向土工格栅间距宜控制在2m左右。  相似文献   

8.
承德市位于燕山山脉,所修建的公,路多在山岭重丘区,路线在崇山峻岭中穿行,难免存在较多的填挖交界,而且在近两年修建的平铁公路、承围支线公路在填挖交界处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因此拟针对填挖交界路基病害及工程处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考虑地基与路基的压缩变形与填挖交界处的相互作用,应用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路基变形有限元模型,模拟了格栅竖向间距与挖方段铺设长度对土工格栅加筋纵向处治填挖交界路基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现场修筑不同方案的试验路段和沉降跟踪观测,研究了土工格栅铺设层数对填挖交界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栅的竖向铺设间距在0·8~1·0m时,路基不均匀沉降较小,路面产生竖向位移的变化较缓慢,建议土工格栅铺设的竖向间距以不大于1·0m为宜;改变锚固端格栅铺设长度对路面竖向沉降的影响很小,从经济角度考虑,挖方段土工格栅的最小锚固长度选取2m;在路基96区和94区底各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可以有效降低路基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10.
以滦海公路工程为背景,介绍了特殊路段,如软土地基,填挖交界段,高、陡边坡路堤与深挖路堑段及新旧路基衔接段等的路基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水位变化对山区沿河半填半挖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水位变化速度越快,路基整体安全系数越小,路基填料渗透系数越大,路基整体安全系数越大。因此,设计沿河路基边坡支挡防护工程时,应考虑河道水位实际变化规律对路基整体稳定的影响;半填半挖路基填料宜采用渗透系数较大的填料。  相似文献   

12.
路基是道路各结构的基础,对公路的稳定性、平整度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强化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是提升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分析公路路基施工中常见的病害,提出防治病害和提升路基施工质量的对策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软土地基条件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探讨了一般路段和临河路段两种工况下的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了影响路基边坡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表硬壳层厚度、软土厚度、路基填土高度和路基离河塘段距离,研究了路基稳定性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以期为道路工程设计中提高路基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秦铁路路基茶坞和大同3个典型断面地基系数K30、变形模量EV2和压实度K等静力学参数的测试,评价了大秦铁路路基在运营期的工作状态,分析了重载铁路路基静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重载线路中地基系数、压实度与变形模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茶坞路桥过渡段路基压实质量优于大同过渡段路基;三断面近桥位置土体承载能力均高于远桥位置;地基系数K30和二次变形模量EV2具有同时增大或减小的变化规律;压实度K随着EV2/EV1值的增大而减小,计算得出二者的线性回归方程,其线性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旺南高速公路的路基特点,对路基施工所采用的技术要求予以探讨,为我省及东北其他省份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韩冰 《北方交通》2012,(2):43-45
从公路路基常见病因分析入手,提出路基施工技术要求,阐述了路基施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土工格室和土工网加固基床效果静态模型试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分析了土工格室和土工网加固路基基床的主要机理,介绍了5组不同基床结构的静态原型尺寸模型试验,通过基床结构刚度K30值,应力和变形的测试,验证了土工格室和砂构成的基床垫层在改善基床应力分布,提高基床刚度,减少基床变形等方面的作用,并分析了其随有关因素变化的相关规律,而土工网和砂构成的基床垫层只能十分有限地改善基床的性能,两种材料的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与土工网垫层相比,土工格室垫层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基床以及整个线路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京哈高速公路沈阳至铁岭段路基现状调查,提出路基改扩建方案及关键处理技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将压实过程监控系统(CPMS)应用于强夯路基连续检测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路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陷成因分析及处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陷性黄土路基的不均匀沉陷病害,严重影响着公路营运期的行车舒适和安全,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品质和寿命。通过分析湿陷性黄土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的原因,提出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陷的防治措施,对今后提高我国公路经营品质和安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科学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