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船体分段在船台上装配、焊接,及进行最后涂装作业等都必须有安全可靠的脚手架才能完成。脚手架的架设和拆卸工作是否方便,直接关系到船台上各项作业的进度。因此,脚手架在船体建造中虽属辅助设施,而对施工的作用却是很大的,但这点却未引起有关人员的足够重视。日本的一些船厂,在生产设计中,就有一项脚手架布置方案的内容,甚至在进行生  相似文献   

2.
1982年,沪东造船厂在36000吨散货船“东星”号的建造中,广泛应用单元组装和分段预装新工艺,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该船管子预装数量占全船管子总根数的75%以上,在船台装配时,当机舱底部分段吊上船台后,重约25吨的UM01号大型设备单元随即吊上船台,其它各类单元也与有关的船体分段相继交错吊上船台,改变了过去造船生产中轮机工程落后于船体建造进度的被动局面。本文结合该船的建造情况,叙述机舱单元组装的设计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大连造船厂研制成的供船体建造及舾装作业用的机械化脚手架,文中以“舯部吊篮”为例对其技术性能、使用效果和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我国首制69000吨级化学品-成品油船的建造,介绍了应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成品油船液货舱特殊涂装用脚手架的方案选择及特涂脚手板(吊板)的设计选型的方法,及其所取得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真空吊车     
在船体建造拼板焊接流水线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中,自动吊运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拼板焊接流水线的特点是要求进行单张钢板吊运。考虑到钢板厚薄悬殊(薄的只有3毫米,厚的可达30多毫米),大小尺寸差异很大,因此,其自动吊运以采用真空吊比电磁吊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我厂船体车间型钢小组进行型钢下料,原先采用挂钩吊运,工作时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吊运时不太安全。鉴于这种情况,该小组在车间技术组和设备组的配合下,试制成功了一台小型可控硅电磁吊(见图1)。该电磁吊在生产中使用数年,效果良好,实现了型钢搬运机械化。电磁吊的电磁吸铁可根据起吊工件的长短,采用单吸头或双吸头。图2是起吊较短工件时采用单吸头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单阐述一艘半造船法在半潜式平台平地并行建造上的应用。在船台已有一个平台进行上下船体并行建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船台的长度及宽度,并充分考虑600t龙门吊的作用及其他可能的因素,合理布局并优化流程,同时通过二次定位技术,继续进行第二个平台的建造,从而提高船台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我厂在建造一批1,500吨甲板驳的任务中,将全船主甲板下的船体划分成三个立体分段(见图1)。如果船艏、船中、船艉三个立体分段全部采用正身式建造,则仰焊的工作量非常大,这样对整个船体的建造质量和建造速度都很不利。若将其中的船中立体分段采用反身式建造,就能使大量的仰焊作业变为平焊作业,这  相似文献   

9.
王亚庆  汤俊  胡晨 《江苏船舶》2023,(4):46-48+52
为达到船舶上建烟囱整体建造,以某在建82 000 t系列散货船为例,对上建烟囱合并建造的场地选择、整吊强度计算、加强设置、壳舾涂一体化建造、现场施工中的过程控制进行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效果显著,上层建筑整吊完整性评分由实施前的76分提高到97分,实现了上建烟囱总段待主船体下水后利用浮吊整体吊装合龙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胎架在中小型船舶建造中对于严格控制船体线型的重要作用,以及胎架在制造中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及钢度才能满足使用要求,对保证船体分段建造质量和精度控制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造船技术的进步,船台(船坞)的建造周期不断缩短,因此船体建造对中间产品――分段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对20000DWT多用途重吊船的舷部分段建造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分段完工后主要精度指标的实际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证实该工艺满足精度要求,利于后续的搭载定位精度控制,为其它双壳多用途散货船[1]的带舱口围舷部分段施工工艺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利用MOSES计算软件,运用三维势流理论建立起重船系泊状态下的吊重作业计算模型,计算吊重与船的六个自由度的运动,对吊重绕吊臂吊点的摆动进行研究,分析船舶系统的运动特性。在时域计算中,引入风浪流海洋环境条件,使计算条件更加符合工程实际。以一艘起重船为例,选取船体重心和吊物质心为关键点,改变系泊缆预张力,使缆绳张力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通过改变起吊要素,分析这些要素对吊重运动及船体运动的影响,以及吊重摆动与船体横摇运动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全回转起重船作业过程中船体和吊物的运动相互耦合,这会对起重船作业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起重船船体和吊物的运动特性问题,本文利用AQWA软件以1艘起重能力为12 000 t的超大型全回转起重船为对象建立水动力模型,计算该船在系泊状态下不同吊臂旋转角度、不同环境载荷入射角以及不同吊重时船体和吊物的运动响应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船体和吊物运动随不同参数变化的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全回转起重船船体和吊物的运动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同时对作业过程中环境条件限制和压载水调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简讯     
十万吨级浮船坞滩涂建造技术鉴定由沪东造船厂开发的10万吨级浮船坞滩涂建造技术于1997年1月25日在上海通过了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专家们认为,沪东造船厂在设施简陋、设备短缺、作业环境条件差的滩涂上,仅用12个月的时间,将一艘23万吨级的VLCC旧船改建成一艘10万吨级浮船坞,难度很大,其总体建造方案属国际首创。滩涂建造浮船坞中采用的关键性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有:壳问涂一体化与拆装同步改建技术;63吨高吊登船及步进式建造技术;无脚手架逆向施工技术;精度管理技术;控制船体断裂与变形技术措施,以及用眼导…  相似文献   

15.
目前黄埔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32000DWT运木散货船主船体已经基本合拢完毕,正在进行主机吊装工作,而该船主机MANB&W6S42MC,重量约为143t,超出了船台单吊的吊装能力,且32000DWT散货船主船体较高,造成船台吊装空间有限。本文结合实际生产情况,介绍主机吊梁的设计以及双机联吊的一些工艺,这对缺乏吊装能力的船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简讯     
船体建造工艺网交流船体建造精度管理和变形控制经验中船总公司船体建造工艺网1986年11月份召开技术交流会。会议收到的论文反映了各单位多年来开展船体建造精度管理和船体建造变形控制的经验和体会,及今后的工作设想。会议还围绕如何开展我国精度管理工作进行了讨论。会议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新型拼装式安全脚手架由跨长1.8m,总宽1.2m,层高1.85m的单元组成,可以多个单元向上及向左右连接成片,形成总高满足需要的环绕船体的脚手架阵。本设计意在解决一些中、小型船厂因船舶修造周期短,类型复杂,船体曲线变化较大等所带来的脚手架搭建工作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为使计算机在船体建造精度管理中得以应用,本文提出了一套船体建造余量和补偿全编码系统,并举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船舶轴系、舵系的安装,是新建船舶下水前的一项关键工序,其安装质量好坏,将影响到船舶的航行性能和使用寿命。为此,作者总结了江南造船厂多年来在建造大中型船舶中,轴系、舵系安装的实际经验,写成本文,以供有关人员参考。一、轴系舵系安装前对船体工程进度的要求(1)对于艉机型船舶,要求船体艉部(后半岛)主甲板以下主船体结构焊装结束(包括上层  相似文献   

20.
焊接工作之所以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因为船体焊接工作量占船体建造总工时的30%左右,焊接成本占船体建造总成本的30~50%。焊接生产效率和成本直接影响船舶建造周期和生产成本。同时焊接质量不仅与船体建造质量密切相关,而且最直观地反映船体建造质量。因此,凡造船工业发达的国家,尤其是日本各造船厂,都把降低焊接成本,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作为提高产品竞争能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