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液限粘土填筑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银生  蒋理珍 《公路》2007,(1):20-24
高液限粘土易开裂,可压实性差,水稳定性欠佳,且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合理利用高液限粘土具有现实意义。在分析高液限粘土不饱和土理论、高液限粘土包芯机理和改良机理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高液限粘土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参数,并得出了高液限粘土的典型设计结构和适用条件,为工程设计及工程决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液限膨胀土地区路基处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琼北地区高液限粘土分布广泛,在公路建设中,为降低工程成本,经常利用路堑挖土方作为路堤填土方,但在路基应用中出现多种病害。本文通过分析高液限膨胀土的特性,探讨了高液限粘土路基的处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液限粘土的工程特点,采用掺入水泥、石灰、土壤固化剂(奥孚博)对高液限粘土进行改良处理,分析3种材料改良后其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得到3种材料对高液限粘土改良的试验数据.结果表明,高液限粘土经3种材料改良处理后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改善,但土壤固化剂改良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高液限粘士路基填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液限粘土路用性能的局限性,结合国道207线改建工程,采用了掺加水泥或砂石料改良高液限粘土,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掺加3%或4%水泥改良后的高液限粘土可用于路基不同压实区的填筑;采用掺加砂石料改良高液限粘土时,则须考虑高液限粘土的天然含水量,并使改性后的高液限粘土含水量趋于最佳含水量.  相似文献   

5.
袁腾方  殷颖  刘小平 《公路工程》2009,34(6):104-106,111
分析了桂武高速碳酸盐红粘土高液限、高含水量、重粘性等基本工程特性,探讨了高液限红粘土压实中存在影响压实度因素最大空气体积率及最大含水量等问题。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研究了高液限红粘土压实度、压实功与CBR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本路段高液限路基压实指标应以最佳含水量、最佳压实功及稠度控制参数,才能更有利于现场施工。  相似文献   

6.
高液限粘土作为高速公路路基填料,其强度和稳定性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文章在分析石灰土强度增长机理的基础上,对不同石灰剂量、不同初始状态且在不同龄期、不同养护条件下的石灰改良土试样进行了大量的三轴试验,并结合现场石灰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从强度特性方面探讨了石灰改善高液限粘土的稳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液限粘土中加入3%~5%石灰改良后,可满足道路路基填料力学性能和稳定性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姜英  聂光华 《路基工程》2010,(6):104-106
为合理利用高液限粘土作为路堤填料,降低其收缩开裂性能,采用在高液限粘土中掺加不同剂量的石灰岩风化料,探讨石灰岩风化料掺量对高液限粘土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掺拌石灰岩风化料的高液限粘土,液限塑性指数降低,密实度增加,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能满足设计规范对路堤填料的要求,并以掺量为30%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高液限粘土路基的改良及其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某新建高速公路,提出掺加水泥改良高液限粘土.通过现场试验,总结出掺加3%或4%水泥改良后的高液限粘土可用于路基不同压实区的填筑,并提出了高液限粘土路基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高液限粘土路用填料的改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峥嵘 《路基工程》2010,(1):131-133
为了对高液限粘土进行路用填料改良研究,分别对其进行了石灰、粉煤灰、水泥、石灰加粉煤灰以及砂砾的改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液限粘土采用4%,5%的石灰改良后,CBR值分别为原土的12.5,14.3,14.7和16.1,15.6,16.0倍;经粉煤灰改良后的高液限粘土CBR强度改善不明显;采用3%,4%的水泥改良后,高液限粘土CBR值分别为原土的9.0,9.0,9.2和12.3,12.8,13.8倍;石灰和粉煤灰联合改良后,高液限粘土CBR值分别为原土的6.5,7.1,8.1和15.0,15.8,16.8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湘南高液限粘土的路用工程特性,采用常规土工试验和专门试验对湘南高液限粘土进行了路用工程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湘南高液限粘土的矿物组分主要是石英、高岭石和伊利石;天然含水量均值为30.9%,液限均值为58.9%,塑性指数均值为27.3,自由膨胀率均值为36%,压缩系数均值为0.27 MPa-1,为中等压缩性土;开裂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损失率为16.5%,回弹模量损失率为8.7%,说明试样开裂后整体性减弱,强度降低;击实干密度变化较大,CBR值波动大,值偏低,均值仅为5.9%,但短时间浸泡其水稳性较好;渗透性差,且随密实度的增加渗透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