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港口装卸     
《港口科技》2010,(3):41-41
去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居世界首位 2009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9亿t,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0万TEU,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位。这是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连续第五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连续第三年位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得益于腹地外向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优越的港口条件和深港两地港口合作互补,深圳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迅猛增长.2006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47万TEU,比上年增长14%,约占广东省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67%,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4位,集装箱吞吐量已占全港货物总吞吐量的71.2%.集装箱运输已成为深圳港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08,(10):42-44
2007年,中国船队运力已达到1.19亿载重吨,位居世界第4位;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更是在2007年首次突破一亿TEU。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巨大的船险市场。这一市场足以让世界众保险商趋之若鹜。但是,让人诧异的是,如此大的市场却令国内保险商乐不起来。  相似文献   

4.
外资的中国港口投资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迪 《中国水运》2006,4(7):36-37
近年来,伴随亚太地区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港口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亚洲乃至全球航运业繁荣兴旺的引擎。2005年我国港口吞吐量达到49.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580万标准箱,10个港口跻身世界亿吨大港行列,上海港吞吐量达到4.43亿吨,跃居世界第一大港。上海港、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00万和1618万标准箱,分别跃居世界第三和第四位。中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由港口大国进入港口强国。  相似文献   

5.
《世界海运》2006,29(1):22
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3年稳居世界第一,“十一五”期间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将近翻一番。“十五”期间,中国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7.3%和26.4%,从2003年开始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6.
数字     
《中国远洋航务》2014,(1):13-13
四连冠 在洋山港的带动下,2013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有望实现3350万TEU,连续第4年位居世界第一大港。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港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自2003年起,我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各国的首位。2010年,我国大陆有22个港口进入了亿吨大港的行列,比2000年底增加了19个,其中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港口第一位。到2010年底,我国港口共拥有生产性泊位3万多个,其中沿海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1774个,比2000  相似文献   

8.
0 引言 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白1989年突破百万箱以来,每年以超过31%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2002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以3721万TEU的成绩,超过保持20a世界第1的美国。我国在集装箱吞吐量方面已经连续6a位居世界第1。为满足我国经济和物流业的快速增长,沿海各地正大规模新建和扩建集装箱港口。  相似文献   

9.
一、集装箱运量和港口吞吐量 据德鲁里估计,2005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为3.994亿TEU,比2004年增长10.1%(见表1)。其中东欧集装箱吞吐量比2004年增长38.9%,增幅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此外,中东、远东、南亚、南美和北欧的集装箱吞吐量都有两位数增长,但大洋洲仅增长3%,东南亚的增幅也只有5.7%。作为全球集装箱贸易的主要生成地,远东地区的主导地位仍然没有动摇,但各国增速差异明显,如中国内地的集装箱吞吐量比2004年增长24%,而韩国和日本的增幅分别只有5.6%和2.5%。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具有明显周期性特征的航运业快速持续发展了6年时间,成为航运业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繁荣期。但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不景气的下降周期,国际贸易活动开始进入萎缩期,国际航运运价指数一路暴跌,与国际贸易流量相伴而生的国际航运业开始进入冬季。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提出,无疑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必将给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置入"加速助力器",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009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00.1万TEU,其中洋山深水港完成785万TEU,全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二位,货物吞吐量完成5.92亿t,同比增长1.8%。全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但航运融资、航运保险等业务在全球份额不足1%,相比伦敦各项业务基本20%以上的份额,差距巨大。单纯吞吐量的增长已经不能胜任港口在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上海应该在"硬实力"成果突出的基础上,重点推进"软实力"发展。加大航运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是今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3亿标准箱,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这是10月21日在沪举行的中国港口集装箱码头高峰论坛上传出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日前表示,我国要实现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就必须致力于航运软实力的提升。自改革开放后,我国无论是从船队运力还是港口建设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海运船队运力规模已超过1亿载重吨,位居世界第四位。中远集团船舶总运力跃居世界第二位,中远、中海集装箱船队运力位居世界十强。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5个港口进入世界前十位,拥有亿吨大港14个,集装箱运输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造船产量出现了惊人的增长,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6亿吨,同比增长16.2%。我国港口吞吐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300万TEU,同比增长23.4%也连续4年保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4.
1月19日,记者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09年底,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500万标准箱,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在连续两年保持全球港口业“龙头老大”地位的同时,2009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港口和航运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外贸货物量90%以上由海运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位,亿吨大港达到14个,船队规模位居世界第四。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37亿吨,比2005年增长21.3%,位居世界第一位;全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171.9万国际标准箱,增长20.1%,居世界第三位。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东南亚地区总裁柯文伟表示,虽然2007年5月新加坡港的船运集装箱吞吐量又创新高,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出口量增大,使上海港的增长速度更快。预计上海港在2008年就将取代新加坡港,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  相似文献   

17.
陈维 《中国港口》2010,(9):25-28
<正>2009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0万TEU,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外高桥海事处所辖的外高桥码头占整个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56.2%,达1404.8万TEU,位居全国单列港集装箱吞吐量  相似文献   

18.
吴良 《中国港口》2015,(2):41-43
2014年,钦州港集装箱吞吐量70.20万TEU,同比增长?16.8%。2014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111.8万TEU,同比增长11.5%。其中,钦州港集装箱吞吐量70.2万TEU,占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62.7%。钦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5年位居北部湾港首位。当前,钦州港集装箱码头建设正向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但集装箱业务的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截至2013年底,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10年跨越,中国港口的发展成就斐然。截至2013年底,我国沿海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约667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突破2000个达到2060个,总通过能力超过70亿t,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接近1.8亿TEU。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我国港口行业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克服“非典”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紧紧抓住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民经济保持稳定高速增长的大好机遇,锐意进取,努力奋斗,港口生产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快报统计显示,2003年全国主要港口完成: ——货物吞吐量262555万吨,比2002年增长17.6%; ——外贸货物吞吐量94341万吨,比2002年增长22.5%; ——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4766.26万TEU,比2002年增长31.7%。 2003年,上海港吞吐量首次突破3亿吨,位居世界第二大港,深圳港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这样国内就有上海、宁波、广州、天津、青岛、秦皇岛、大连、深圳共8个亿吨大港。我国集装箱吞吐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上海港、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千万标箱,在世界集装箱大港中名列第三、四位。这些数据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