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刘晓光获得"茅以升铁道科技奖"。颁奖仪式上,播放的《架桥人》纪录片令刘晓光震撼不已。"这是我第一次详细地了解到茅以升先生关于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故事,当时带着获奖的喜悦去观看,首先感到的是震撼和敬仰,然后是深觉作为桥梁建设者的责任重大。茅以升先生在钱塘江大桥建桥、炸桥和重建该桥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他在当时条件下的爱国热忱,也反映出他作为科学家和工程实践大师的风范,他是桥梁大师和先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提起5年前的这一幕,刘晓光说,作为一名桥梁建设者,不仅要有虚怀若谷的精神信仰,更要扛  相似文献   

2.
茅以升先生是我国现代桥梁工程的奠基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74年前,他在钱塘江上建起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开创了现代中国桥梁工程的新纪元。他先后担任5所大学的校长、教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土木工程人才,中国一些著名桥梁的设计建造者都曾师从于他。1991年,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由茅以升生前担任过职务的十余个单位发  相似文献   

3.
<正>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今,钱塘江大桥、茅以升先生以及那段可歌可泣的建桥史,像一面面历史的明镜见证过去,也激励着一代代架桥人。追忆历史,1934年11月11日,钱塘江大桥举行了开工典礼,翌年1月正式动工,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钱塘江大桥的建成,不仅打破了外国桥梁专家所谓的"在钱塘江上架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生"的妄言,同时也结束了中国人无法建造铁路公路特大桥的屈辱史。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输》2012,(10):92-92
设计寿命为50年,超龄服役25年,桥墩曾三次被炸,近60年桥体零事故,至今仍能正常使用,值75岁生日的钱塘江大桥备受关注。其实,如果不是哈尔滨塌桥事故,以及屡屡爆出的其他桥梁道路坍塌事故,钱塘江大桥的75岁生日不会得到如此多的关注。一边是有走过四分之三个世纪的钱塘江大桥,一边是通车不到一年便塌掉的哈尔滨大桥,真是“桥比桥,气死人”。人们试图用对钱塘江大桥的祝福,来唤醒施工单位和管理部门,用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去用心建好、管好每一座桥梁建筑,彻底杜绝“桥脆脆”。  相似文献   

5.
正5年贫困山区一百座小桥更多梦想将由此诞生2016年5月8日,由交通运输部直属机关工会、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和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茅以升基金会")联合发起的"交通发展连着你我他‘茅以升公益桥一小桥工程'"爱心助力扶贫主题实践活动在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25届颁奖大会上正式启动。交通运输部及部属在京单位捐款活动、全国大学生茅以升公益桥结构设计竞赛及茅以升公益桥基金交大校友捐赠项目也随即启动。著名教育家、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首位主任张维的外孙、知名音乐人、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6.
"来者佛呢?""来者佛怎么还没有来?"1987年9月,钱塘江大桥通车50周年之际,昔日曾各奔东西的工程师们在阔别半个世纪后,第一次聚首。当茅以升和8、9名建桥同伴落座后,大家的脑子里突然蹦出同一个名字——来者佛呢?可是,当地百姓的回答却让这群昔日伙伴沉痛不已。原来,这个众人口中的"来者佛",已经去世35年了!来者佛,究竟何许人也,让如此多建桥精英牵肠挂肚,惦记了50年?"救命"文章结下桥缘1934年11月11日,杭外闸口隆  相似文献   

7.
2012年7月2日,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盛兴旺、学生工作办主任杨鹰按照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郭乃正的决策,带领参与小桥设计的土木工程学院茅以升班的本科学生,来到吉水县对"茅以升公益桥"进行选址考察,并向基金会提交了《"茅以升公益桥"现场考察报告》,全面论证了桥址选择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从6个桥址方案里面甄选出2个,再从2个方案中最终确定一个——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登上杭州六和塔后极目眺望,一座宏伟的现代化公铁两用桥飞架钱塘江上,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现代化大桥。如今,这座已服役75年的钱塘江大桥,仍然坚强地横跨江面。自不必说的是,从桥梁的选址、设计到材料选择,在当时是非常合理的,而屹立至今的"桥坚强"与几十年来那支默  相似文献   

9.
汹涌澎湃钱江潮,"涛如连山喷雪来"。那潮,气势磅礴,迫击长空,轰轰然自东海席卷而至,势不可挡,为天下奇观。但是,由于钱塘江的阻隔,千百年来,江岸两边的人民遭受着天堑的顿挫与磨折。这个任务最终落到了一位老人身上,他就是茅以升,中国桥梁专家,他以超人的胆识建造了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大桥,浑然一体地连接北岸青山巨塔与南岸广袤平原。  相似文献   

10.
正"交通发展连着你我他‘茅以升公益桥-小桥工程'"爱心助力扶贫主题实践活动在京启动"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眼泪变成雨水就能落下来。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刘若英《最好的未来》2016年6月1日,在第67个"六一国际儿童节",更多山区的孩子们收到了一份切实的礼物——"十三五"规划的五年内,在六盘山、大别山等贫困地区将会有一百座茅以升公益桥完成建设。从此,更多山区孩子将踏着安全的小桥上学,更多大学生由此迈向社会实践的大门,更多山区人民开通致富之路……通过一百座小桥,折射出贫困地区未来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1.
作为杭州人,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国平幼年便对钱塘江大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十三岁的时候去六和塔附近的山上游玩,第一次见到了钱塘江大桥,远眺全貌,宏伟壮观,触动颇深。""时至今日,我仍认为钱塘江大桥是中国最美的桥梁之一。它没有什么奇特的外观,没有什么吸引眼球的冲击力,但有着与自然最和谐的完美统一,虽然朴素,但会越看越美。"在钱塘江大桥通车75周年之际,徐国平与记者分享了他眼中的钱塘江  相似文献   

12.
正镜头追溯到2011年9月20日,在"国际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高峰论坛暨茅以升先生诞辰115周年纪念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王志珍等领导共同启动"小桥工程一茅以升公益桥"项目,标志着在边远贫困地区将会次第架设起一座座安全上学之桥。  相似文献   

13.
"桥是为了与人方便而把困难留给自己的。人们正当在路上走得痛快时,忽然看到前面大河挡路,而河上正好有一座桥,这时该暗自庆幸,果然路是走对了。"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茅以升在他撰写的《桥话》中如此表述了"桥梁"的作用。桥梁是这样一种建筑物,它或者跨过惊涛骇浪的汹涌河流,或者在悬崖断壁间横越深渊险谷,但在克服困难、改造了大自然以后,它便利了两岸的往来,又不阻挡山间水上的原有交通。换句话说,"桥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问我就读哪个学校,我一定会骄傲地回答你:在茅以升实验学校读书!"记者听到了茅以升实验学校的一位普通学子纯真的表达方式,感受到回答里的一份骄傲与自信。茅以升实验学校坐落在钱塘江畔的景芳小区,是该小区的一所配套小学。学校占地约8100平方米,目前22个班级,952名学生,59名教职员工,看似规模不大,却有着独特的办学理念——"承茅老之德,育创新人才。"同时,这所1993年创建的学校,目前是唯一一所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  相似文献   

15.
1935年春的一个午后,明媚的阳光从窗子里洒进来,钱塘江桥桥工处的小屋里,两名总指挥——茅以升和罗英正在开会。"砰砰砰……"急促而嘈杂的敲门声混杂着忽高忽低的吵闹声传来,二人同时皱了皱眉头,无奈相视一笑,第二次打开了房门。果不其然,工程师们和包工头又因为施工细节问题吵架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个凭理念,一个凭经验,谁都不服谁。在那个没有"和事佬"和专业评判员的监理队伍的时代,嘴仗打到最胶着状态,便只好"打上"总指挥的门,求个说法。若换成在中国监理日渐完善的今天,有支对工程施工过程的进度、质量和投资进行专业监督和管理的团队,  相似文献   

16.
正"岁月穿梭时光流转,茅以升以自己非凡的一生在共和国史册镌刻下深深印记,许多年之后当人们仰望苍穹,他依旧是那颗闪烁着科学和信仰光芒的星。"纪录片《天空一颗闪亮的星》中结尾的文字,或许正代表了很多对这位科学巨匠充满崇敬的人的心声。1月9日,主题为"茅以升与中国"的纪念茅以升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议由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主任王志珍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协主席、  相似文献   

17.
矗立在黄铜坑桥下游40米的"茅以升公益桥",虽然还未正式通车,却早已迎来了它的第一批"客人":心急的村民们走上新桥,眼里有了不一样的风景。同样的40米,丈量了一桥之长,却再也无法丈量走桥人的理想;一桥之地,遗留住了历史的尘埃,装饰了人们已成现实的梦。在"老桥"和"新桥"的徘徊间,在"历史"和"现实"对比中,身为媒体人的我们,关注点或许更为实际。几天的采访,让记者们几乎同时想到了在2012年第一座"茅以升公益桥"落成时所写的那篇文章:一座小桥引  相似文献   

18.
正由于缺桥少路,我国广大山区农村长期存在着儿童上学难、人民致富难的问题,许多儿童每天冒着生命危险涉水上学,一些儿童还因为涨水无桥而季节性辍学。据了解,目前全国贫困地区的桥梁需要仍在15000座左右。为帮助解决贫困山区孩子们"涉水上学"的难题,茅以升科学教育基金会发起"小桥工程",旨在相关部委和当地政府的批准指导下,凝聚社会力量,修建百余座"茅以升公益桥",以慈善实践坚守茅以升先生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2月31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举行全线亮灯仪式,标志着大桥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具备通车条件。作为世界首例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的超级工程,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在新年前夜点亮了伶仃洋。一个个大国重器是中国科研领域硕果累累的真实写照。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  相似文献   

20.
"茅以升曾是九三学社的副主席,他的女儿茅玉麟和我同时成为了九三学社新生代的委员。""我对茅以升先生的研究花了一些时间,希望你听了之后脑海中会展现出一幅画面,感觉它会活起来。"张学栋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茅老,加入九三学社后,更加直接地感受到茅老的精神,并深深受到感动。日前,记者在北京见到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张学栋,提及中国桥梁巨匠茅以升,张学栋和记者交流了他学习茅以升思想的体会,撷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