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半刚性基层与沥青层之间界面条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利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了在不同层间条件下的半刚性沥青路面沥青层中的剪应力、拉应力分布情况及路表弯沉值,分析了基层与沥青层之间由于层间界面条件变化引起的路面结构受力状态的变化。计算表明基层与面层保持连续的界面条件是十分重要的;过分致密不透水的半刚性基层有可能造成路面的早期损坏。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纤维广泛应用在SMA、OGFC等开级配、间断级配型沥青混合料中。本文主要论述絮状和粒状两种纤维素纤维的组成成分、作用机理、类型来源及加工工艺等方面内容。介绍了纤维素纤维耐热性、松方密度等性能参数对纤维性能的影响及试验方法。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公路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基于表面能计算黏附功是目前评价沥青-集料黏附性的方法之一,传统计算方法基于材料表面物理化学与杨氏方程,利用已知液体与沥青接触角即可求得。该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沥青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基于两种不同计算模式和Fowke理论求得沥青表面能,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原子力显微镜在进行分析时基于JKR(S)理论可求得沥青表面能,其结果与传统方法计算的表面能结果更为接近,且与传统方法求得的表面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作为新的表面能计算方法;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沥青样品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时,人为影响小、精确度高、评价结果可靠,可作为新的计算沥青表面能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细集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评价细集料的两个关键指标就是砂当量和亚甲蓝。笔者首先介绍了国外关于细集料的砂当量和亚甲蓝试验方法和技术指标的情况,然后进行了不同规格细集料的亚甲蓝试验,最后对目前0~2.36 mm细集料的亚甲蓝不同试验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国沥青混合料细集料0~2.36 mm亚甲蓝的技术指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多雨地区的雨天行车安全问题,一直是沥青路面结构研究的重点之一。传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采用密级配路面结构,但是密级配混合料没有内部孔隙,且路表构造深度较浅,车辆在高速行驶时易产生水漂现象,此外密级配沥青路面无法实时排出轮胎与路面间的压缩空气,极易产生泵气噪音,降低驾乘车舒适性,且对公路沿线居民的生活带来噪声影响。双层排水路面上面层小粒径混合料可以有效阻止杂物颗粒进入混合料内部,具有更好的抗阻塞、自洁性能,下面层采用大粒径排水混合料获得更好的排水与储水性能。针对PAC-16混合料,通过数值拟合建立级配与空隙率的关系,并反算出基于拟合的级配曲线。将该级配与规范中值级配相对比,通过性能试验证明,该级配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于PAC-16而言,2.36 mm与空隙率的拟合相关性最好,2.36 mm、4.75 mm以及0.075 mm筛孔通过率对空隙率影响相对较大,而9.5 mm以及13.2 mm的粗集料筛孔通过率对空隙率影响相对较小;以目标空隙率22%反算得到的级配曲线,与交通运输部以及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中给出的中值级配差距不大,其主要区别在于本研究级配的细集料用量较少;3种级配均有很好的排水、储水性能,其中本研究级配的空隙率与渗水系数略大于两规范中值级配;本研究级配的高温抗车辙性能要略优于两规范中值级配,级配的低温性能以及水稳性能要略差于两规范中值级配;综合考虑,本研究拟合所得的PAC-16排水混合料级配较优,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型沥青路面结构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绝大多数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为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采用一种沥青路面结构存在许多不足,不少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产生了耐久性差、使用寿命短的现象。文章分析了国际上多种路面结构在高速公路上的使用现状,介绍了我国开展的包括柔性基层、组合式基层在内的不同结构的沥青路面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情况。最后建议对沥青路面的设计进行完善,明确其适用范围,应推广采用组合式基层、柔性基层等其它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7.
黄琪  刘安  严二虎 《公路》2022,67(3):42-48
为准确评价高模量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选取了有代表性的3种高模量剂以不同掺量进行高模量改性沥青的制备,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研究了高模量剂对沥青的改性机理,并在-12℃下开展了样品压力老化下的BBR试验,得到各高模量改性沥青的劲度模量S、蠕变速率m等低温参数。利用Burgers模型分别对3种高模量改性沥青蠕变柔量曲线进行拟合,通过劲度模量S、蠕变速率m以及Burgers模型参数构建了低温评价指标,即k指标、黏性流动参数η1和综合柔量参数JC,并分别与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应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k指标、η1和JC相对S和m值,综合考虑了沥青的应力松弛能力和变形能力,且与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应变具有显著相关性,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对高模量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进行评价。不同高模量改性沥青所表现的低温性能也不尽相同,进行多指标评价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水界高速公路科研路段"沥青路面长大纵坡路段技术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9.
利用探地雷达(GPR)进行沥青路面原位密度检测时,回归模型和电磁混合理论模型通常被用来建立密度和介电常数的关系,然而现有的模型对精确的参数校准要求较高且精度有限。为了进一步提升沥青路面原位密度预测精度,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密度预测模型,首先搭建了GPR测试平台,采用2.2 GHz探地雷达天线采集室内沥青混合料试件及现场沥青路面的电磁波反射信号;进而基于平均减法算法和有限冲击响应带通滤波器消除了信号零偏和部分环境噪声,基于反射振幅法对介电常数进行计算;收集了来自文献调研、室内试验、现场检测的124组密度数据,基于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建立了密度预测模型,采用5折交叉验证对数据集进行深度学习,并利用贝叶斯超参数优化(BHPO)获得了最优的模型超参数组合;最后利用现场检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测试,并对各输入参数进行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信号进行消除零偏和环境噪声处理后,密度预测百分比误差显著下降,室内试验误差达到了2.9%,现场检测误差达到了3.0%;不同沥青混合料反射信号的主要差异在于峰值振幅的位置和数值大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介电常数值要大于开级配沥青混合料;BHPO有效提升了X...  相似文献   
10.
针对钢桥桥面沥青铺装层直道足尺试验研究中铺装层应受温度和车速影响产生的波动,提出了应变响应的温度修正系数和速度影响系数。把受温度和车速影响产生较大波动的应变响应,按试验数据的回归公式进行修正以后,统一换算到温度为25℃、车速为22km/h下的应变响应值,使得各试验方案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