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63篇
综合类   23篇
水路运输   21篇
铁路运输   26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成都-达州-万州高速铁路(成达万高铁)明月山至峨层山区段穿越我国西南川东平行岭谷低山区,区域内重大经济据点、不良地质、环境敏感区域、重大厂矿企业、地下管线等因素严重制约铁路线路走向.为此,首先结合开江南站位和采空区通道确定线路的整体走向方案;然后结合工程投资、不良地质、环境敏感区域、工程可实施性等因素,确定线路的局部走...  相似文献   
3.
近日,徐工汽车宣布:代表公司科技最新实力的祺龙T系列重卡正式批量投产,接受市场订单.这标志着徐工汽车在由市场参与者到市场竞争者过程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需求,针对当前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的不足,首先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从信息流的角度介绍构建以应急组织机构为主体,并由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事件标准处置方法管理、历史事件案例管理和突发事件管理组成的应急管理体系框架。最后,以信息流为导向构建事前信息采集与筛选、事中信息分析与处理、事后信息总结与反馈的动态闭环式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流程,并分析应急管理各阶段的工作重点,为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备件消耗预测是制定备件消耗标准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备件消耗预测的文献进行研究,在分析当前备件分类的基础上,总结消耗连续型备件和消耗间断型备件的消耗预测方法研究现状,指出不同类型消耗预测模型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揭示了备件消耗预测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二次衬砌脱空的问题,实现在浇筑过程中对衬砌脱空的主动监测,结合隧道二次衬砌衬背脱空的成因,研发基于分布式压密传感器的隧道衬砌脱空主动监测系统。该系统由分布式压密传感带、延长线、直显终端及工业电脑组成,具有原理简单、安装便捷等优点。通过在衬砌层间预埋分布式压密传感器,对浇筑过程进行主动监测,结合带模注浆技术,实现对衬砌脱空的精准注浆与快速处治,有效解决隧道衬砌脱空问题。在验证试验中,系统在浇筑过程中共发现2处拱顶空洞,证明该系统对脱空监测的有效性。同时,该系统在国内部分重点铁路线已经取得应用,现场应用情况表明,该系统对二次衬砌拱顶脱空的识别准确率可达到95.5%。  相似文献   
7.
在调研江阴港腹地经济、港口发展、沿江企业需求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对江阴港发展的影响.分析得出:1)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的实施,有力提升了长江南京—南通段航道通航条件,为开普敦型船舶进江阴港创造了有利条件.2)船舶大型化大幅提升了实载率,不...  相似文献   
8.
9.
10.
为探究旧路扩建中新填土性质对新旧路基差异变形的影响,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旧路扩建模型,计算路基顶面的横向位移与竖向位移,并探究新旧路基差异变形特性,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新填土重度、压缩模量、内摩擦角以及黏聚力共4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道路拓宽后,新旧路基坡脚下的地基均发生了相对集中的横向位移,最大横向位移产生在路基结合部处附近,旧路基会向上隆起,并且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新路基中心靠近边缘的位置;填土性质对新旧路基横向与竖向位移影响的重要性顺序为:重度压缩模量内摩擦角黏聚力,因此,改扩建工程中,应在合理范围内选择重度较小、压缩模量较大的路基填土来减小新旧路基差异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