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
从行为学的角度对人为失误的发生进行初步分析,寻求减少人为失误发生的途径。利用航海模拟器对航运从业人员进行BRM(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是减少船员人为失误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化和北极海冰融化使得北极航道的开发与利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学者积极参与了北极航运的一些研究.为了整体把握中国北极航运研究现状与热点,从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选取了2000—2019年与北极航运相关的230篇文献为数据源,借助SPSS统计软件和VOSviewer文献计量软件平台,从载文量、期刊分布、研究机构、学者、关键词等方面对文献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极地船舶设计、北极航线开发与利用、北极船舶航行、北极政策与地缘政治研究4个研究方向分析北极航运研究趋势与热点问题.研究表明,中国北极航运研究热点聚焦在极地船舶冰载荷计算、船舶运输经济性分析、通航环境分析、北极航线开通的影响分析、冰区航行风险识别与评价、北极水域船舶航行自由有关法律与政策分析和北极航运国际治理对策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北极东北航线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亚洲至欧洲的航行距离,而海冰是船舶北极航行的主要威胁.针对海冰影响下船舶北极水域航行风险研究,提出基于客观监测数据的贝叶斯动态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分析船舶北极水域航行所面临主要风险因素,基于控制理论构建北极东北航道船舶航行风险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贝叶斯网络评价分析方法,根据北极水域海冰动态监测数据,实现船舶北极航行动态风险评价研究.以"永盛轮"北极航行为研究对象,对所研究航线上的航行风险变化进行仿真.评估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对船舶北极水域航行风险的动态评估,并突出海冰冰情对船舶极地航行风险的影响,其中,完全无冰和完全有冰状态下的航行风险差值达0.14,模型灵敏性高.   相似文献   
5.
海运人因可靠性分析中行为形成因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系统化地分析海运人因可靠性分析中的行为形成因子.以MMEM系统模型和SHEL界面模型为理论依据,构建了3个层次5大类11小类27种行为形成因子,形成了海运人因可靠性分析中系统化的行为形成因子分析方法.使之具有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特征,以防止在海运人因可靠性分析中行为形成因子的遗漏和重复,提高海运人因可靠性分析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冰区航行模拟器的研发需要完整的需求方案,而国内具有丰富的极区水域航行经验的人员较少,业内无系统且全面的冰区航行模拟器研发需求方案可供参考.在分析《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tandarks Training,Certification and Watc...  相似文献   
7.
除了海上实船训练外,航海模拟器训练是受训人员掌握正确使用雷达/ARPA(自动雷达标绘装置)避碰方法的另一种有效的途径.如何运用一系列有效的模拟练习,通过航海模拟器帮助受训学员掌握雷达观测标绘及ARPA操作的方法与技能是基于模拟器的雷达/ARPA避碰训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9.
船舶航行的风险体系分析与规范化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规范化安全评估方法和风险分析理论,以及开展船舶航行风险分析的意义,引入船舶航行风险分析的概念,初步建立了船舶航行风险体系结构,并提出了船舶航行风险分析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人为失误与海上事故发生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上事故的发生与航海人员在完成航行任务和处理海上风险过程中的能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保障此过程中的行为能有效地完成成为关键,而航海人员完成任务的能力又直接受到人为失误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为失误的发生直接降低了人的处理能力,使航行任务归于失败。现从行为学的观点对人为失误的发生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寻求减少人为失误发生的途径。并从统计学的观点解释了由人为失误引起的海上事故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