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以成简快速路龙泉山隧道为依托,考虑瓦斯地层环境(R1)、隧道工程环境(R2)、工程施工因素(R3)、施工设备因素(R4)4方面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搜集瓦斯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样本,构建评价指标参数矩阵;通过熵权法、德尔菲法依次确定指标客、主观权重,根据乘法原理计算组合赋权;基于修正正态云模型(NCM)计算评估指标隶属度,挖掘指标经典域、节域,构建评估系统物元可拓模型(EAHP);根据Matlab软件与样本参数矩阵,构建评估系统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BPNN)。经研究得出:NCM、EAHP、BPNN模型计算结果吻合度较好,NCM、EAHP、BPNN模型目标层计算结果分别为Ⅲ~Ⅳ级、3.178级、3.2472,隧道施工风险整体处于“异常~严重”状态,与现场施工安全等级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针对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施工的沉降变形问题,以翁多隧道为依托,结合现场监测数据研究了“三台阶+微桩锁脚”施工技术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支护结构下随着施工开挖的不断推进,围岩和钢拱架应力变化规律相近,先急剧增加并达到峰值,然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并逐步趋于平缓;累计沉降量则呈缓慢增大趋势。隧道拱顶位置处应力最大,风险最高,常规锁脚锚杆支护拱顶处围岩压力、钢拱架应力分别为0.55、74.10 MPa,累计沉降量最大值为6.70 cm,微锁桩支护时围岩、钢拱架峰值应力分别增加0.55、23.50 MPa,累计沉降量减小了3.96 cm。可见,微型桩技术方案可有效改良浅埋软弱围岩隧道结构的变形与沉降值,控制隧道变形,避免隧道因大变形导致侵限换拱,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4.
为了在施工时准确评估计算层状围岩隧道的结构稳定性,该文首先在考虑水文地质、结构面、工程、外力、地形地貌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层状围岩隧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德尔菲法(DELPHI)与熵权法(EWM)得出指标组合赋权。基于典型事件样本与评估体系经典域-节域的挖掘,分别建立层状围岩隧道稳定性评估的可拓层次分析计算模型(EAHP)与正态云计算模型(NCM)。依托共和隧道验证该文两种层状围岩隧道风险评估算法。经研究得出:EAHP、NCM、BP神经网络算法的评估结果相互吻合,共和隧道稳定性处于Ⅲ~Ⅳ之间,隧道结构处于“严重~异常”状态,这与施工现场常有钢拱架变形、偶有塌方事故相吻合,验证了该研究层状围岩隧道风险评估系统与理论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现场原位滑坡试验,获取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及滑坡体的深部位移和地表位移,将力学参数经过均匀试验设计,用于FLAC3D数值模拟计算,得到边坡开挖产生的深部位移,并建立BP神经网络,进行力学参数反分析,反分析值和真实值误差在5%~10%之间,用反分析获得的力学参数进行边坡开挖的FLAC3D数值模拟所获得的2号测斜管不同深度的位移与现场实测位移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由于支座、桥墩地基等的作用,桥梁端部实际受弹性支承约束,且因施工误差、材料老化等影响,两端支承刚度常常不等。为揭示支承、梁体、车辆之间的耦合关系及不等支承条件的影响,建立了不等支承刚度条件下桥梁-车辆动力耦合解析理论。首先,基于振型叠加法推导了考虑不等支承刚度约束的桥梁、车辆动力响应闭合解,解析了弹性支承条件对车-桥系统响应的时频影响关系;其次,建立了弹性支承条件下车-桥耦合有限元模型,验证了解析理论的准确性;然后,研究了弹性支承刚度及左、右不等程度对车-桥系统响应的放大效应;最后,探索了基于车辆响应的桥梁频率及支承刚度状态的间接测量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支承刚度衰减使桥梁频率降低,响应幅值增大,且频率阶次越高影响越显著;(2)车-桥系统响应幅值与车辆起始运行位置的桥端支承刚度成反比,从刚度弱侧支承端出发的车辆响应被显著放大,即“弱侧放大”现象;(3)车体响应中包含桥梁频率,且呈现左右对称分叉特征,证实了利用车体加速度响应识别弹性支承梁频率的可行性;(4)利用车辆正反双向行驶加速度响应的“弱侧放大”现象,可判别桥梁支承的弱刚度端,同时增强桥梁频率的辨识,且对路面平整度、结构阻尼、噪... 相似文献
7.
为快速、安全地进行层状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文中依托彭水县H隧道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依次研究施工步与围岩等级、地应力强度、侧压力系数、层间摩阻因素耦合影响下层状围岩隧道支护结构力学响应特性,并分别验证加强型、双层初期支护结构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层理呈90°方向拱圈位置处最易产生挤压破坏。S1-1~S1-6施工步下测点应力及位移曲线震荡幅度均较大,且在S2-1施工步时达到峰值水平。加强型、双层初期支护措施下支护结构应力最大降幅分别为16.58%、33.68%,数值计算与现场监测结果吻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8.
9.
溶腔、洞室和软弱破碎带是岩溶地区隧道施工的难点和重点。贵瓮高速建中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围岩与设计情况不符以及溶洞塌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为此,通过对国内典型岩溶隧道设计施工案例进行分析借鉴,结合建中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围岩与设计情况不符段进行方案修改,加强支护;在溶洞塌方段进行掌子面封闭、深孔注浆、回填混凝土等治理措施。经采取上述措施后,拱顶沉降和隧道周边位移均小于控制标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