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铁路运输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当前大秦线路上运营的HXD1型机车扫石器支架出现局部疲劳裂纹的情况,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方案,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结构强度大于原结构.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设计的支架动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原支架,能够满足大秦线重载运输要求.  相似文献   
2.
结合材料与部件袋式法测试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动车组整车司机室5种高危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数值预测,并对司机室挥发性有机物在开启新风后呼吸界面浓度的变化进行数值仿真,其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利用材料和零部件袋式法的测试结果预测司机室的VOCs浓度并评估其对司机的健康安全影响,且通过CFD模拟通风装置开启...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接触线高度变化对弓网动态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300 km/h运行速度下,当接触线出现单根吊弦负弛度时,导高最大偏差不应超过9 mm;当接触线出现单根吊弦正弛度时,导高最大偏差不应超过12 mm;定位点高度变化时,导高最大偏差不应大于±20 mm,即坡度小于0.67‰。  相似文献   
4.
对各种常用基础制动在马来西亚米轨动车组动力车上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确定采用轮盘制动的基础制动形式。但米轨轮对内侧距小,轮盘制动装置布置困难。通过对牵引电机、联轴器、齿轮箱、基础制动单元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解决了米轨动车组动力车轮盘制动布置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快速变压变频的新型12脉波逆变器控制算法,以避免目前地铁辅助变流器采用三分频单边调节PWM控制方式进行相位调节时所引起的桥臂电流畸变和电压幅值调节较缓慢的问题。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货运电力机车转向架轮对驱动系统形式多样,满足了铁路重载快速货运的要求。文章主要对双边传动、单边传动、带弹性联轴器传动三种典型的轮对驱动系统进行了介绍,重点对其及工作原理和结构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7.
BIM技术逐渐应用于接触网的工程设计中,在实现精确的细部设计同时,也对相关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将接触网零部件参数化,建立全局坐标,引入空间向量概念,根据定位器的受力情况计算得出任意区段内所有悬挂点处定位器坡度,进而再根据具体安装形式计算得到悬挂装置零部件长度及空间位置等信息,实现BIM模型设计.利用该方法,打...  相似文献   
8.
基于VC++和Matlab的C_0-C_0轴悬式机车轴重转移编程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了C0-C0轴悬式机车的轴重转移计算原理和公式,然后运用MATcom接口软件把Matlab编写的M文件转化为C++代码,在VC++中实现C0-C0轴悬式机车轴重转移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受电弓与刚性接触网系统磨耗过大、结构使用寿命短等可靠性问题,在半虚拟条件下建立适合地铁直流受电弓的动力学模型。在初步受电弓模态分析基础上,优化参数识别方法得到归算质量模型动态参数及其内部摩擦力,由数值计算结果获得各部分气动抬升力系数,建立较为完善的受电弓模型,并结合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半虚拟的建模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建立具有限位、气动力等参数的受电弓模型,所得模型可反映受电弓在13 Hz以下的动态响应情况;模型具有弓头质量归算系数小于1,弓头刚度大且上框架刚度小的特点;在刚性接触网条件下,弓网系统主导频率接近受电弓1阶固有频率,可能会造成弓网刮蹭和共振,影响弓网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速铁路的速度、功率、行车密度的增加,过电压、欠电压、过电流等现象时有发生,但传统潮流计算忽略了网压对列车实际发挥功率的限制。为此,本文首先建立全并联AT供电网络的链式网状模型和列车牵引模型,针对网压对列车实际功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HLA/pRTI的车网耦合牵引网潮流计算方法,并以京沪高速铁路枣庄-蚌埠区间某供电分区和CRH380AL动车组为算例,分别利用传统恒功率法和基于HLA/pRTI车网耦合迭代法进行解算,模拟仿真列车运行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基于HLA/pRTI的车网耦合迭代法可较好地反映列车在欠电压时功率受限情况;列车在欠电压下限制输出功率,可以改善供电臂末端的欠电压现象;此方法会增加计算迭代次数,计算效率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