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61篇
综合类   30篇
水路运输   31篇
铁路运输   30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既有京哈高速公路绥沈段交通量较大,交通事故频出,因而现有六车道高速公路已不能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需要进行拓宽改建,已有推荐方案中拟采用客货分离的加宽方式。对沈山高速公路进行了检测和评价,而后采用PADS软件和MnPave软件完成了客车专用车道的设计,为其他采用客货分离改建方式的路面结构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圆簧广泛应用于机车车辆中,其刚度作为车辆的主要悬挂参数,仿真时刚度矩阵的选择和简化处理对计算结果有直接影响。在一般机车模型的动力学仿真中只考虑了高圆簧刚度矩阵6个对角元素,未考虑非对角元素的影响。通过推导高圆簧的完整矩阵,并分别以弹簧振子和机车作为对象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高圆簧采用完整刚度矩阵的机车动力学性能优于高圆簧只采用对角元素的机车,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与高圆簧轴向垂直的方向上,轴向性能基本一致;机车高圆簧只考虑矩阵对角元素时仿真结果较考虑完整刚度矩阵时偏于安全,但二者最大差值都未超过10%,可以用于机车模型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3.
结合湿陷性黄土地区城市道路的相关设计及现场施工情况,依据地质勘察报告中对拟建道路沿线的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综合评价数据,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对道路路基进行处理,根据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级初步拟定冲击碾压及换填处理两种方式进行比选,在此基础上分析施工对建筑周边的环境影响,选用灰土换填处理地基符合设计意图。  相似文献   
4.
采用GPS设备对西安城市公交典型线路的运行工况进行实测,分别运用瞬态转模态方法和多目标优化法构建出城市客车模态工况。以8个特征参数相对误差为标准,对两种方法的精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地完成工况构建,其中多目标优化法精度最高,瞬态转模态方法简单快捷,从而为工况构建方法的选取提供了思路和数据验证。  相似文献   
5.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与技术的日益进步,传统的建筑方法已难以满足现代化建筑工程的高效率与高品质要求。浇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方法,以其独特的物理与机械性质,在工程实践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如何更好地将一次性浇筑技术与传统的建筑方法结合,使其在更多的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仍然存在许多技术与实践上的挑战。因此,本文就建筑构造柱梁与主体一次性浇筑技术展开研究,以期能为行业提供系统、深入的技术指导,推动浇筑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桥梁景观方案设计可以从桥梁结构装饰和桥梁景观装饰两方面去考虑。以滕州高铁新区桥梁景观方案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城市桥梁景观方案的设计理念和方案构思,可为类似的城市桥梁景观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某海底管道由于拖锚损伤导致局部失效变形。文中基于变形管道的偏移量、着力点破坏程度、塑性变形区域等信息,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管道在锚拉力作用下的变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变形管道所受的最大拉力和弯曲角度等参数,并验证整个变形过程。结果表明,该海底管道在至少2 657 k N的外力作用下牵引拉伸导致变形失效。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压剪复合型弹性车轮轮毂与轮芯之间橡胶元件对轮轨接触关系的影响,基于Abaqus仿真软件建立弹性车轮轮轨接触应力分析有限元模型,建立分别采用弹性车轮和刚性车轮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直线和曲线上橡胶元件变形及对轮轨接触位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弹性车轮轮轨接触面积较刚性车轮轮轨接触面积增加16.87%,最大接触压力降...  相似文献   
9.
车站通过能力是铁路能力的一个关键制约点,本文通过降低咽喉长度对车站作业间隔时间的影响,扩大高铁车站通过能力. 分析车站分区的划分原则及方法,研究车站进路关系模型及作业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 以通过列车数量最大化为目标,考虑车站作业间隔时间,不同作业类型列车比例等约束条件,建立基于分区划分的车站通过能力优化模型及算法. 案例分析表明,不同作业类型列车比例及组合方式对能力的影响较大,分区划分车站咽喉区可有效减少列车作业间隔时间,提高车站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内外现行的法规和标准,提出了液化气体罐车防波板的数量设置问题,分析了防波板间“隔断容积”与防波板间“舱容积”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相关法规的修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