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61篇
综合类   30篇
水路运输   30篇
铁路运输   28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既有京哈高速公路绥沈段交通量较大,交通事故频出,因而现有六车道高速公路已不能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需要进行拓宽改建,已有推荐方案中拟采用客货分离的加宽方式。对沈山高速公路进行了检测和评价,而后采用PADS软件和MnPave软件完成了客车专用车道的设计,为其他采用客货分离改建方式的路面结构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圆簧广泛应用于机车车辆中,其刚度作为车辆的主要悬挂参数,仿真时刚度矩阵的选择和简化处理对计算结果有直接影响。在一般机车模型的动力学仿真中只考虑了高圆簧刚度矩阵6个对角元素,未考虑非对角元素的影响。通过推导高圆簧的完整矩阵,并分别以弹簧振子和机车作为对象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高圆簧采用完整刚度矩阵的机车动力学性能优于高圆簧只采用对角元素的机车,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与高圆簧轴向垂直的方向上,轴向性能基本一致;机车高圆簧只考虑矩阵对角元素时仿真结果较考虑完整刚度矩阵时偏于安全,但二者最大差值都未超过10%,可以用于机车模型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3.
结合湿陷性黄土地区城市道路的相关设计及现场施工情况,依据地质勘察报告中对拟建道路沿线的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综合评价数据,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对道路路基进行处理,根据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级初步拟定冲击碾压及换填处理两种方式进行比选,在此基础上分析施工对建筑周边的环境影响,选用灰土换填处理地基符合设计意图。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内外现行的法规和标准,提出了液化气体罐车防波板的数量设置问题,分析了防波板间“隔断容积”与防波板间“舱容积”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相关法规的修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6.
为了使小型液压挖掘机在回转过程中降低能量消耗,对小型液压挖掘机在重载工况下以不同转动惯量回转时的能量消耗特性进行分析,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整机的三维模型,利用AME-sim软件建立了液压系统仿真模型,通过ADAMS和AMEsim软件对模型进行联合仿真,并进行试验研究,得到小型液压挖掘机在回转过程中由转动惯量变化引起的能量消耗和系统压力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重载工况下以小转动惯量回转时,采用柴油机停缸技术,可以使平均燃油消耗下降15%。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产中、重型汽车大多数采用气制动系统,其驻车制动采用弹簧储能断气制动。它的优点是安全、可靠,并兼有应急制动的功能。但是汽车起步时要完全解除驻车制动,只有当系统气压达到规定  相似文献   
8.
<正>1基于大数据的港口设备投资决策系统设计背景港口每天产生海量数据,包括港区内货物流动数据、船舶靠泊数据、设备使用数据、设备能耗数据等。通过大数据技术处理,这些数据能描绘出企业、货物、物流、行业的潜在特征,从而对决策制定起到辅助作用。当前,港口数据从计划和管理数据、物联网传感器生产数据逐步扩大到互联网数据,数据量激增且数据复杂性提升,由此产生数据标准、共享、  相似文献   
9.
建立深海载人平台空调舱室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和Matlab仿真程序,分析典型航行工况下舱室隔热层厚度、空调设计风量及开启时长、舱内平均风速和舱内蓄热体蓄热能力4方面因素对舱内温度的影响,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通过调整隔热层的厚度可将定深作业阶段的舱内温度稳定在人员舒适范围,避免空调长时间运行;合理选择空调设计风量和下潜阶段的开启时长,既可以起到节能降噪的作用,又可以保证温度不超出允许范围;舱内平均风速的变化对舱内温度影响不大;增加舱内蓄热体总热容和传热面积可以减小舱内温度波动。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顺直河道水流冲刷引发崩岸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河道水流冲刷引发崩岸的频次较多、危害巨大。为探究顺直河道中此类崩岸引发的过程机理,借助模拟试验展开观测和分析。崩岸过程中主要存在5种不同运动特征的水流,崩岸前后近水面附近形成的月牙形沙波可能是崩岸过程中重要的水下输沙载体,促进崩岸的持续发生,甚至促进崩岸形成。通过岸坡守护试验验证,并从防治崩岸的工程角度出发,相比于坡趾区域,近水面附近坡面的守护更能达到防治崩岸的目的,同时也应合理守护坡趾区域,避免该区域持续不断地侵蚀对远期岸坡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