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20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公铁立体交叉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铁路隧道正交下穿公路隧道时的地震响应.分析2个方向(x单向及xz双向)、3种地震烈度(Ⅶ-Ⅸ)、5种地震波加载幅值(0.10g~0.40g)组成的10种加载工况下的隧道振动加速度响应规律,并以地震波幅值0.20g作为振动加速度峰值突变分界点,采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分析...  相似文献   
2.
武罐高速公路崔家梁黄土滑坡形成机理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罐高速公路武都至洛塘段黄土滑坡分布密集,由于该地区黄土厚度较小,滑坡以浅~中层的中小型滑坡为主,研究认为该地区黄土滑坡的发生主要受降雨、地震和河流的影响,使滑坡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以线路中比较典型的崔家梁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突出坡体结构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计算中的重要作用,从滑坡地质结构与变形特征入手,建立滑坡坡体结构,分析滑坡形成机理和可能产生的失稳破坏模式,并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确定滑坡变形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崔家梁滑坡在天然状态时已接近极限平衡状态,在降雨或发生地震时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从而可能产生整体滑动,为选择滑坡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交通运输量的日益增长,运营铁路扩能工程势在必行,但帮宽引发的变形和稳定性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为系统地分析运营铁路帮宽后产生的变形和稳定性问题,首先有序梳理了2003~2023年间的相关文献,整理归纳了运营铁路帮宽扩能的变形和稳定性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历程。其次整理分类目前运营铁路帮宽变形和稳定性问题的影响因素,揭示各影响因素对运营铁路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总结归纳帮宽时运营铁安全性的评估方法,介绍各评估方法的原理及局限性;系统分类运营铁路帮宽变形和稳定性的控制技术,并从治理效果方面比较各控制技术的优劣。最后基于目前研究现状的不足,对运营铁路帮宽扩能的变形和稳定性问题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陆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山区运营隧道在滑坡作用下的病害问题日益突出,而导致隧道变形破坏的最根本原因是滑坡的作用导致隧道受力模式的改变。同时,坡体不同的变形阶段对隧道结构的受力变形模式影响较大,目前在这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研究结论:(1)以隧道-滑坡平行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推移式滑坡岩土体的变形特点揭示了隧道受力渐进破坏过程的本质是滑坡推力和岩土抗力变化的过程,初步探讨了不同演化阶段滑坡的运动特点和隧道的力学特征,以不同演化阶段的隧道受力模式为基础,建立了半无限长梁、半无限长梁-悬臂梁模型;(2)采用弹性地基梁和结构力学理论,对位于滑坡体内和滑坡体外的隧道结构变形进行耦合解析,建立不同阶段隧道受力变形模式的理论计算公式,提出相应控制截面的解析解表达式,能够实现滑坡不同演化阶段隧道受力变形的评价;(3)通过模型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该理论能够对滑坡中隧道的受力变形的发展进行预测以及为滑坡地段隧道的设计、加固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桩-土复合地基在列车荷载下会产生动力作用,甚至造成强度失效或整体变形破坏,严重威胁列车运行安全。因此,亟需开展列车荷载下桩-土复合地基动力特性的研究,对有效提高铁路路基的稳定性、保证高速列车的行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桩-土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及破坏模式,总结国内外关于桩-土复合地基在不同动荷载下的动力响应研究现状以及几种常用的不同桩型复合地基在列车荷载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的研究不足和提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问题。研究结论:(1)尽管不同动荷载作用下桩-土复合地基的动力响应呈现了不同的特征,但在动荷载下桩体响应都大于土体响应,这与桩-土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吻合,不管在静载或动载下桩体承担了大部分荷载,因此对桩-土复合地基动力响应的研究应重点分析桩体的响应,但同时也不能忽略桩间土的影响;(2)桩体材料、桩体形状、桩帽、褥垫层厚度、复合土体模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复合地基的动力特性,列车荷载下桩-土复合地基的动力响应特性还与列车的车速、列车载重、循环次数等有关,且普遍认为刚性桩复合地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碎石或砂砾垫层表现出良好的隔震作用;(3)列车荷载下不同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运营期隧道发生病害的比例逐年提高,其中以洞口处滑坡对隧道的破坏最为严重,对陆路交通安全运营造成严重威胁。通过模型试验,设置桥隧过渡段支撑方式,以连续逐级加载的形式模拟坡体蠕滑变形,对平行体系中隧道的受力模式及破坏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桥隧过渡段支撑作用下,位于滑体内隧道的变形特征与梁式结构一致,可将该段隧道简化为梁式结构;隧道轴向上位于滑带处隧道所受的滑坡推力最大,此处极易发生剪切错断;截面上,隧道拱部所受到的应力比隧道底部大,同时隧道拱部受拉,底部受压,在隧道受拉与受压的过渡区域形成拉压中性区;隧道坡坏的位置位于滑带附近,且隧道拱部首先产生剪切裂缝,随后向边墙扩展,最后裂缝贯通到隧道底部,导致隧道整体破坏。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对隧道-滑坡工程的设计尚无可供参照的行业标准,尤其是滑坡洞口段隧道缺少相应的计算理论。文章首先以平行体系中隧道-洞口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归纳总结滑坡地段隧道衬砌的病害特征,构建了相应的工程地质模型;然后将剩余滑坡推力视为导致隧道变形破坏的直接原因,通过荷载传递规律得到作用于隧道结构上的附加荷载,将其与围岩压力叠加推导出了隧道外荷载的计算公式;接着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推导出滑坡推力作用下的隧道内力计算方法,从而得到隧道-洞口滑坡的受力变形模式及计算理论;最后通过模型试验对其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实际工程相符,能够为滑坡地段洞口隧道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锚索孔道注浆体作为钢绞线的防腐层,注浆体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锚索的锚固力和耐久性。依托两河口水电站中的边坡工程,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以单孔锚索孔道注浆为研究对象,基于微元体的受力平衡分析,推导出拔管控制长度计算模型,揭示了孔道浆体所受到的压力由孔底沿浆体流动方向逐渐降低的规律;采用的拔管长度控制系数越小,注浆量越大,注浆饱满度越好;通过对拔管控制长度各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得出孔径为注浆管拔出工艺的最敏感因素,孔径要尽可能取大值;浆体密度、注浆压力对拔管控制长度影响敏感度较小,因此,可以通过降低浆液的水灰比  相似文献   
9.
以陇海铁路K1451+860~+870段路堤沉降治理为依托,通过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及加速度测试手段,对比分析了袖阀管注浆加固前、注浆10小时后、浆液凝固后路堤的地基承载力及加速度响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路堤下沉位置处土体相对疏松,加速度响应更小;注浆后浆液未完全凝固时,路堤的承载力有所减弱;袖阀管注浆技术在浆液凝固后可明...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新近系砂岩地层中隧道建设出现的涌砂灾害发生机理,以银兰高铁香山隧道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涌砂现象进行分析,从围岩粒径组成、岩层含水率、含泥量等方面出发,对该类地层中出现的涌砂机制进行探讨;其次对灾害发生后所采取的加固措施进行总结,并分析原加固措施未能达到预期的原因;最后对采用的“帷幕注浆+地表降水”方案进行说明。研究表明,(1)新近系软岩隧道涌砂现象主要与颗粒大小、含水率、含泥量和临空面受力有关。(2)当砂层含水率增加到20%时,涌砂现象加剧导致大面积滑塌。(3)针对不同的涌砂规模采取了超前小导管结合后退式注浆方式加固以及洞内降水措施,由于细砂含量高和地下水的影响,效果未达预期;采用帷幕注浆和地表降水方式进行围岩加固,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