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道路规划和设计过程中,交通量的预测一般都采用四阶段法。作为四阶段法的第二个阶段,如何准确地建立交通的分布模型一直是一个难点。由于每个交通出行都是个体行为,而四阶段法作为集计模型,需要将个体的出行行为转化成宏观层面的交通分布,因此,在交通分布层面应反应出个体出行是检验交通分布模型是否合理的标准。基于熵的最大值原理,该文对交通分布建模方法及理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3.
由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邻海岸线,软黏土分布厚度大,土质极差,因此,如何利用工程措施经济合理地控制软土路基的沉降是一个难点。利用理论计算结果,结合温州经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程实践,给出了不同条件下路基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上海机务段DF11机车常见故障诊断系统的构成、作业流程、技术特点以及典型事例.该系统实现了常见故障的诊断、状态参数的实时记录,为内燃机车状态修提供了数据保证.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研项目“超薄层沥青混凝土面层技术研究”的部分结果;给出了薄层混凝土材料的模量参数;并且对动态模量试验结果作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静态、动态模量之间简单的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7.
多年以来,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汽车需要为主,追求良好的线形指标和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却忽视了城市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从而带来了诸如噪声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该文借鉴国外的道路设计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实现宁静交通的街道设计方法,真正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理念.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同时分析洪水漫延和人员疏散的新方法,以此研究洪水漫延对行人疏散过程的动态影响.基于元胞自动机原理,利用元胞及其周围相邻元胞上一个时间步长的相关状态变量进行水量转移计算,结合洪水漫延对行人的移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影响,建立洪水漫延下人员疏散的分析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洪水漫延和人员疏散的动力过程.详细分析不同进水口位置和进水流量对地铁车站应急疏散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洪水时人员疏散的效率显著低于无洪水的情况;进水流量的增加会导致人员疏散效率降低;进水口位置的不同也会对人员疏散的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同时分析洪水漫延和人员疏散的新方法,以此研究洪水漫延对行人疏散过程的动态影响.基于元胞自动机原理,利用元胞及其周围相邻元胞上一个时间步长的相关状态变量进行水量转移计算,结合洪水漫延对行人的移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影响,建立洪水漫延下人员疏散的分析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洪水漫延和人员疏散的动力过程.详细分析不同进水口位置和进水流量对地铁车站应急疏散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洪水时人员疏散的效率显著低于无洪水的情况;进水流量的增加会导致人员疏散效率降低;进水口位置的不同也会对人员疏散的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黄文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21,(4):68-70
针对HXD2型机车牵引电机传动端轴承保持架断裂故障问题,文章从轴承保持架断口、模态机械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检测和计算分析,指出在工作状态齿轮啮合频率与保持架的固有共振频率接近情况下,保持架因共振而产生疲劳断裂,优化保持架结构即可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