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73篇 |
免费 | 34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340篇 |
综合类 | 1437篇 |
水路运输 | 1123篇 |
铁路运输 | 958篇 |
综合运输 | 1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168篇 |
2021年 | 216篇 |
2020年 | 176篇 |
2019年 | 79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85篇 |
2016年 | 83篇 |
2015年 | 190篇 |
2014年 | 230篇 |
2013年 | 303篇 |
2012年 | 351篇 |
2011年 | 412篇 |
2010年 | 373篇 |
2009年 | 333篇 |
2008年 | 371篇 |
2007年 | 335篇 |
2006年 | 358篇 |
2005年 | 348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进步 ,带动着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 ,促成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建立。从两方面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 :一是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序加工 ;二是加强对信息用户既高校全体师生以及信息服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对当前铁路客运票额分配与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建立票额动态分配与管理的设想,并对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和介绍,最后指出了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教师利用情境、协作学习环境,进行教学目标、情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降低地铁车辆客室车门的故障,提出应用GO法原理对地铁车辆客室车门的可靠性特征进行分析.以齿带传动式地铁车辆客室车门系统为例,建立了基于GO法可靠性模型.依据门控电气元件和机械零部件的可用度、失效率等可靠性特征量,结合车门系统中操作符的逻辑关系,导出可修系统维修率和失效率的精确的计算公式,开发相应的GO程序,定量计算地铁车辆客室车门系统可靠性特征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导致车门故障的所有可能因素和薄弱环节,可为地铁车辆客室车门维修和购车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电连接线夹电气烧伤的原因以及目前既有检测电连接线夹早期烧伤故障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ZegBee无线技术电连接线夹在线低功耗温度监测装置的设计方案,以提高接触网电连接线夹的检测效率和改进故障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7.
针对焊接机器人应用于海洋工程领域厚板焊接中的可行性和焊接工艺进行研究,设置焊接方案和技术参数并进行分析.采用海洋工程领域常用的高强钢Q460E,对焊接机器人焊接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侧壁停留时间"进行试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焊前预热温度为150℃,焊接速度为190mm/min~210mm/min,焊后后热温度为250℃,保温2h,同时配合焊接机器人摆动速度250 mm/min、侧壁停留时间1.2 s~1.4 s时,能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抗拉强度达到620 MPa,屈强比达0.8.在侧壁停留时间为1.2 s~1.4 s的情况下对预热温度分别为120℃和90℃的工况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将预热温度降至90℃时,焊缝冲击韧性仍能满足标准的要求.对于对结构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推荐采用该预热温度. 相似文献
8.
铁路双线隧道围岩爆破松动范围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处典型石灰岩地层的贵广铁路牛王盖双线隧道,选择IV级围岩地段的3个断面进行围岩爆破松动影响范围的测试。每个断面钻7个直径40 mm、深4.0~4.5 m的探孔,采用超声波方法测试并分析围岩爆破松动圈的大小、形状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围岩爆破松动圈内比松动圈外的围岩声波波速小10%~20%,松动圈内岩体的破碎程度与围岩声波的波速降低相关;采用控制爆破,总装药量在180 kg和最大一段装药量在28 kg时,Ⅳ级围岩爆破松动圈的范围一般为0.9~1.5 m,当围岩附近有溶洞或破碎带时,该处的围岩爆破松动范围将成倍增加,需要采用拱架支护,以防塌方。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目的:即将开通的海南东环铁路及运营中的东线高速公路清水湾段受突发性大型泥石流冲击,泥石流漫过铁路路堤、穿过桥下净空后进一步漫过公路路面并流入南中国海;通过记述泥石流的成灾过程,结合地质调查、航拍、勘探、测试等手段,分析流源区巨型滑坡的成因、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机理、泥石流的径流和堆积特点。研究结论:(1)流源区巨型滑坡的发生表现出极强的突发性以及高位高速运动的特点;(2)风化破碎的花岗岩体和不利的结构面组合是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3)连续强降雨的饱水加载作用以及雨水沿陡倾张裂结构面的下渗软化作用,是诱发滑坡的直接原因;(4)表现形态:岩土体高速下滑后,迅速解体并与水体充分拌和转化为泥石流,沿途不断铲刮沟床,流体物质和含水量逐渐增大,高速流态化运动近4 km才逐渐停下来;(5)海南东环铁路及东线高速公路位于堆积区的外缘,当泥石流到达时动能已大大减弱,其破坏程度受到了很大限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