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4篇
  免费   25篇
公路运输   609篇
综合类   388篇
水路运输   351篇
铁路运输   335篇
综合运输   4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分段盖梁反拉法施工工艺比传统落地支架法具有安全、快速、经济、高效等特点,更加适用于交通繁忙路段桥梁的建造。为形成并完善预制盖梁反拉法装配工艺,掌握盖梁反拉法装配时下部结构性能演化全过程,通过典型盖梁节段的现场反拉法装配工艺预演,以及多类型标准盖梁的反拉法施工全过程监测,对预制盖梁反拉法装配进行技术评估,形成适用于大悬臂、小墩距盖梁的预制盖梁反拉法装配施工工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52.
针对活动断层错动下隧道安全性难题,以常见的马蹄形隧道为例,通过开展室内模型试验以及三维数值仿真计算,分析活动断层错动下隧道变形特征,确定重点设防和监测区段以及隧道断面上的重点监测位置。结果表明:活动断层走滑错动下,围岩、衬砌沿隧道走向变形规律基本一致,即上盘区域整体变形保持一致,与施加的断层错动量大小基本一致;围岩、衬砌的整体变形沿隧道纵向呈逐级递减趋势,最后稳定且趋于0。随着错动量的增大,断层错动的影响区域逐渐扩大,变形递减的斜率逐渐增大,围岩变形沿纵向变化模式逐渐由指数衰减向线性衰减过渡,当走滑量小于等于1 m时,围岩的潜在破坏区域约为30 m;随着错动量增大至2、3、4 m时,围岩变形近似呈线性且向远离断层方向逐渐衰减。建议监测穿越活动断裂隧道时对断层上盘30 m内重点变形监测,监测隧道断面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强拱腰的应力监测。  相似文献   
353.
地铁能馈变流器能回收车辆制动能量,实现节能减排。多电平变流器可以降低有源开关的断态电压上升率,有效保护电路元件,提高输出电流的波形质量,一直是中大功率领域研究的热点。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是应用于多电平变流器的一种控制算法,具有运算简单、速度快和适用性广等优点,在变流器控制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能馈变流器的拓扑主要为二电平和三电平,对四电平拓扑的应用关注较少。有源钳位四电平拓扑采用有源器件的T型连接代替钳位二极管,减少了元件数量,降低了系统损耗。在四电平能馈变流器的控制算法方面,载波调制算法仍被广泛使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未能得到应用。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适用于有源钳位四电平拓扑的预测电流控制算法,建立四电平拓扑的数学模型,分析开关状态对直流母线电容电压的影响,建立电流和电容电压的预测模型。通过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中的代价函数,实现输出电流和电容电压的多目标控制。利用并网仿真模型对所提算法进行验证,在预测控制作用下可以顺利并网,并输出高质量的电流。进行阻感负载实验,能有效跟踪给定电流,维持电容电压稳定,对于负载突变也有较强的鲁棒性。仿真和实验均证明了拓扑模型和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展现了其在地铁能馈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54.
为了解决客车轮对踏面硌伤人工分析效率低且质量不高的问题,基于大数据关联分析技术,构建了一套硌伤自动分析系统.从硌伤排查、自动分析、故障定位、统计分析4个方面分析系统的主要组成和功能,探讨了实现系统的关键技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对客车轮对踏面硌伤分析和故障排查的效率.  相似文献   
355.
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一些发达国家正在推进智能铁路的建设.对中国目前承建的境外铁路建设与运营维护管理的要求和特点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铁路智能化趋势及现有智能化技术,提出适用于境外铁路项目的智能化系统方案,以数据中心为支撑,涵盖建造智能化、装备智能化、运维智能化;描述境外铁路项目智能化系统的总...  相似文献   
356.
提出一种基于交错并联Boost拓扑的宽输入交错并联Boost软开关电路。在并联Boost电路中加入辅助电感、辅助电容与辅助MOSFET,合理地控制辅助MOSFET的通断,实现2个Boost电路间电流的转换。达到Boost电路主开关的零电压开通,近似零电压关断;同时辅助MOSFET实现零电流开关,不引入额外的开关损耗。消除了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问题,也降低了由此带来的EMI和能量损耗问题。详细分析拓扑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357.
地铁调度网络作为地铁运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地铁系统中列车调度、实时监控和紧急通信等作业顺利进行的基础。针对地铁调度网络中调度信息的安全传输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量子通信技术的地铁调度信息的加密过程,以期实现调度信息的无条件安全传输,从而提升地铁系统中列车调度、实时监控和紧急通信等业务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保障广大乘客人身安全。考虑成本、数据规模以及量子系统与现有网络和器件的融合性,拟在地铁调度网络中采用增量部署和星型组网的方式开展基于连续变量的量子通信,分析其在集体攻击下的安全性。以深圳地铁10号线为例,设计一种基于CV-QKD技术的地铁量子调度网络。基于实际线路数据,计算部分站点之间通信的安全密钥率。仿真结果表明,连续变量量子通信能满足深圳地铁10号线全线的数据加密需求,并且有能力实现更远通信距离的调度信息安全传输。在通信距离较短的情况下,系统可使用较大的发送端信号方差或在接收端使用外差检测来实现更高的安全密钥率。相反,在长距离通信的情况下,接收端使用零差检测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相似文献   
358.
针对现有宏观均质模型无法反映多尺度、多相和多组分对沥青混合料细观非均质影响的局限性,从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特征方面构建沥青混合料性能数字孪生模型以实现对路面性能的精准分析、调控和优化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在沥青混合料性能数字孪生技术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对基于细观结构特征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数字孪生模型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数字提取和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总结了一套基于图像技术和人工随机生成方法的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数字表征方法,讨论了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组成的评价方法,总结了沥青混合料数字孪生模型中细观结构特征参数,进而详细描述了基于细观结构特征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数字孪生模型在宏-细观性能关联中的应用,最后对沥青混合料性能数字孪生技术发展趋势、模型构建、参数表征和性能评价方面进行了展望。相关工作可为基于细观结构特征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数字孪生技术体系、技术平台的构建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见解。  相似文献   
359.
该文以海南龙塘南渡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该桥的三维有限元动力模型,首先介绍地震动输入的选取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其次讨论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不同的设计参数(支座半径)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得出适合该桥的最优支座参数;最后对比分析常规约束体系、摩擦摆式支座减隔震体系及刚构桥体系3种不同约束结构下的桥梁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在横向或纵向地震输入下,摩擦摆式支座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内力响应,还能将实际的位移响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证实了该体系对于该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0.
海洋环境作用下海上风电基础周围海床会产生显著冲刷,冲刷深度过大会严重影响风电结构体系的安全。复合筒型基础是一种新型的浅基础,其对冲刷的敏感性更大。以新型的海上风电复合筒型基础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波流作用下基础周围地基冲刷特征的物理模型试验,探究了基础周围海床的冲刷变化规律及最大冲刷深度,基于波流-复合筒型基础-地基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分析了海床表面剪切力的分布特征,考察了最大冲刷深度与最大床面剪切力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波流作用下复合筒型基础最大冲刷位置位于基础后方、毗邻基础的位置,最大冲刷深度随波高、周期、流速的减小而减小,基础周围海床最大冲刷深度与其最大床面剪切应力的分布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