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8篇 |
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653篇 |
综合类 | 282篇 |
水路运输 | 393篇 |
铁路运输 | 170篇 |
综合运输 | 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71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85篇 |
2009年 | 123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95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76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正> 文章叙述了6 15/18型柴油机两种匹配性试验:一是在低载荷下涡轮后背压的变化从500到5000毫米水柱;另一是在高载荷下背压的变化从500到3000毫米水柱。图 相似文献
112.
<正> 本文叙述柴油机支承凸缘和柴油机部件(油底壳、缸套和机体部件)支承凸缘的振动频谱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的适用频率范围大于150~200赫兹。而方法的依据是,求算被研究零件所产生的振动能量在柴油机振 相似文献
113.
车头时距分布模型及其在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头时距是交通流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交通流的重要特性之一.国内外对车头时距的分布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观测,并在概率统计的基础上建立了车头时距的分布模型.本文对各种车头时距分布模型在交通流理论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讨论了各种模型的适用范围.然后,对山区双车道公路实测的车头时距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出了在小交通流量(小于500veh/h)时车头时距符合移位负指数分布;阻车时产生的交通流量(大于600veh/h)时车头时距符合对数正态分布,该结果能为进一步研究山区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本文分析了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强度形成的机理,在不同级配、不同水泥剂量以及不同延时条件下进行了室内试验,并分析了各因素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强度的影响。根据基层反射裂缝产生的原因,结合具体施工条件从原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水泥剂量控制、含水量控制、施工工艺控制等方面提出工程措施。结合施工特点提出了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控制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7.
针对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换乘量分布预测的问题,引入"四阶段法"中的出行分布预测原理,将枢纽处各种交通方式的客流影响范围近似看作出行分布预测中的交通小区,各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量相应地看作交通小区之间的交通分布量。将重力先验概率式的最大熵模型应用于枢纽换乘量分布预测之中,构建换乘量分布预测的最大熵模型,并以枢纽内部各种交通方式的现状OD换乘量分布为基础,进行模型参数的标定和最大熵模型的求解,隐含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描述换乘者的交通行为。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东直门客运交通枢纽的换乘量分布预测之中,效果良好,为进一步进行枢纽的功能布局及换乘组织等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8.
119.
景观生态学在公路视觉景观影响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取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从景观空间结构、景观稳定性及景观美感度等方面选择评价因子,建立了公路视觉景观生态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新林北至阿荣旗段公路沿线典型路段视觉景观质量.结果表明,新林北至阿荣旗段公路的建设在总体上提高了沿线视觉景观质量;但公路建设的同时对原有自然景观产生了干扰,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效应,影响沿线视觉景观质量.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将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诸如绿化或恢复扰动区植被等来减缓或消除. 相似文献
120.
为保证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一些斜拉桥的施工需要进行2次分步张拉斜拉索,而由于二次调索控制目标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调索计算方法。针对施工期间存在2种阶段控制目标的斜拉桥,以主梁脱离支架和内力分布合理作为控制目标,采用以梁塔拉压及弯曲应变能最小为约束条件的最小能量法进行初张力优化计算,以设计成桥索力作为控制目标,采用差值法进行正装迭代计算确定第2次张拉索力,并结合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元法实现了二次张拉索力计算。2种方法组合使用所确定的施工张拉索力能够满足施工控制要求,最终成桥状态亦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