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6篇
综合类   4篇
铁路运输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科技简讯     
<正> 1983年3月首批“挑战者”坦克交付英陆军试用,预计在80年代中期将生产250辆,装备四个坦克团。 该坦克重60吨,最大行驶速度为56公里/小时(公路),行程为500公里,功率重量比为14.8千瓦(20马力)/吨,装有120毫米线膛炮。  相似文献   
12.
柴油机与别的发动机相比,其无庸置疑的优点使其作为装甲车辆的动力装置已遍及全世界。不仅用于新车辆的研制,而且也用于老车辆的改造。近年来,在燃气轮工业技术领域内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而也出现了象M—1和T—80等现代化主战坦克用燃气轮来装备的例子。看起来,柴油机迄今无可争议的地位似乎受到了挑战,但如果想用燃气轮取代柴油机并不现实。解决军车的动力装置问题各国不尽相同,这将取决于各国技术的,经济的和军队的要求以及侧重于哪一个方面,但最终是取决于一个国家自己的工业实力。  相似文献   
13.
<正>众所周知的曲轴平衡方法是在曲柄臂上钻孔或铣削。若用重金属模制块来填堵钻了孔的曲柄臂,也可达到平衡曲轴的目的。此方法有两大优点:其一,可使曲轴乃至整个曲轴箱重量减轻,因而也减轻了发动机和整个车辆的重量;其二,若保留原曲轴箱,则可扩大活塞冲程。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俄罗斯坦克装甲车辆动力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对其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及拟发展的先进技术进行了分析,对俄罗斯坦克装甲车辆动力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主要研发机构及典型产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括介绍了意大利、俄罗斯和前苏联的一些加盟共和国及华约组织成员国主战坦克动力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新军事变革理论的产生背景、内涵、特征与新军事变革理论影响下陆军发展的构想;着重论述了未来陆军对战斗车辆的要求,战车动力的发展方向及其远近期目标,发展高功率密度(HPD)动力推进系统的技术途径和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对如何发展我国的战车动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直喷式柴油机上,提高喷油压力能改善其混合气形成过程和燃烧。但应该查明,转速范围在2000r/min内,使用常规喷油系统(泵-管-喷嘴),使喷油压力约至200MPa,喷油持续期为22℃A,每循环喷油量为530mm~3是否可行;进而考虑到指示效率和燃料的不完全混合,这种改善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在上述基础上则应确定喷油压力的一个合理的上限值。 通过模拟计算来辅助确定高压喷油系统的设计参数时,必须对诸如柴油机燃油中的音速、高压油管中的衰减、柱塞偶件上的泄漏以及喷油泵的总形等基础数据予以确定及评估。 通过高压力的喷油能改善指示效率,减少黑烟排放,并在调整其余的混合气形成参数时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由此得出16OMPa是喷油压力合理的上限值,是油耗、烟度和氮氧化物之间的合理折衷。  相似文献   
18.
庞大的汽车氧传感器市场、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法规和我国国内相关技术的欠缺,使得研究和开发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性能好、可靠性高的氧传感器产品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目前,平板式ZrO2汽车氧传感器由于尺寸小,响应快,能耗低,易集成,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稳定等优点成为汽车尾气控制的主流氧传感器,介绍了该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介绍了蛇形管CAPP系统的派生功能的实现方法,实践证明,使用该CAPP系统大大提高了工艺部门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以前在发动机结构中除锻件外唯一使用的是铸件。后来先在大型发动机上,随后又在中型发动机上采用了焊接件,如油底壳、曲轴箱、缸体、进气管和排气管、油冷却器、托架等。因此汽车发动机采用焊接缸体不但可能,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