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71篇
综合类   23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19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31.
《公路》2007,(8):139-144
从安全评价的起源、定义出发,探讨了公路安全性评价的定义、媒介、方法及所适用的不同工作阶段。公路安全性评价定性方法主要是规范符合性检查、公路安全审核。定量方法主要是基于数学、统计方法寻求交通安全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可以选择以下媒介:事故、速度、冲突、驾驶负荷等。定量的评价方法有:事故多发段判别、事故预测、速度一致性、冲突技术、驾驶负荷一致性等。介绍了事故多发段判别、事故预测、速度一致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提出冲突技术、驾驶负荷一致性等安全性评价方法的下一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2.
随着交通信息需求的增加,交通标志版面大型化趋势明显,导致设置和维护成本大幅度增加,而标志字高设计理论与其密切相关,因此合理地设计字高就尤其重要。本文采用比较与分析的方法,介绍了国内外字高设计模型,并就我国国标字高设计模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3.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并行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并行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并行化的主要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空间独立划分的并行数据融合理论框架,并基于该框架给出了一种数据空间的近邻聚类非规则区域"软"划分方法,将融合计算自适应地分解成多个独立子任务,均衡地分发到各计算节点自治计算。该方法能较好克服并行数据融合中数据耦合、共享同步等技术问题,提升数据和计算空间并行度,具有良好的并行扩展性。试验结果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4.
闫冬  任胜健  何勇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8):100-103,114
针对连续梁桥和单塔斜拉桥2种桥型,提出了基于极限分析理论的桥梁倒塌模式识别方法.首先建立以破坏点位置和位移为参数的单塔斜拉桥及连续梁桥的倒塌模型,运用极限分析理论求解导致桥梁部分或整体倒塌所必须包含的破坏点及其破坏形式,并得到极限承载力.与有限元计算方法的比较可知,该方法可用于桥梁概念设计阶段,以快速识别桥梁倒塌模式,...  相似文献   
135.
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建设调水工程时,枢纽受到用地条件限制常距江较近且开敞布置,引水和排涝受到外江非对称涨落潮流牵制,流态十分复杂,节制闸、泵站和船闸建设协调困难。针对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界牌枢纽工程,进行枢纽整体水流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界牌枢纽受到外江不同涨落潮条件和节制闸、泵站不同引排水工况的影响,局部形成不良流态,枢纽布置时应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6.
宜宾志诚港港区大道为长大顺层边坡,岩体为砂泥岩互层,岩层倾角16°,其稳定性问题和处治措施对于港区建设尤为重要。针对施工中发现的边坡变形破坏特征,结合地质调绘、钻探、孔内电视、室内试验、邻近工程经验等,对边坡破坏机理以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软硬岩互层、不利的顺层地质结构、坡体自重应力、层间结构面性质差、坡脚开挖及降水等因素是诱发该砂泥岩互层缓倾长大顺层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采用抗滑支挡措施处理后,该边坡稳定性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137.
为研究不同紧急避让姿态下骑车人运动学响应及损伤差异,采用 THUMS 人体有限元模型开发 1类正常驾驶姿态和 3 种典型紧急避让姿态:被撞侧脚着地(SFL)、非被撞侧脚着地(NSFL)和双脚着地(LBF)。建立了汽车碰撞电动两轮车和骑车人的仿真模型,进行了8组仿真(20和40 km/h两种碰撞速度和4种驾驶姿态的组合),以对比分析头部损伤参数(峰值角加速度、峰值线性加速度、HIC15、颅内正压力、CSDM0.15和最大主应变)和下肢的 Vonmises 应力分布,评估两轮车骑车人撞地损伤风险。结果表明:当车速为 20 km/h 时,正常姿态骑车人头部撞地损伤超过 AIS 4+,各姿态下肢损伤均未超过骨折阈值;当车速为 40 km/h 时,各姿态骑车人头部撞地损伤均超过 AIS 4+,紧急避让姿态 LBF 时头部损伤风险最高。正常姿态骑车人的下肢损伤风险最低,紧急避让姿态 SFL 骑车人下肢有骨折风险。该研究结果厘清了紧急避让姿态对骑车人撞地损伤的影响,为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