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50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汽车动力电池包内部的潮湿和凝露现象是温湿度耦合作用的结果,它直接影响电池性能、加剧电池失效且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但相关的研究工作还未得到足够关注,开展电池包内部温湿度耦合特性的分析工作尤为迫切。基于此,研究相应瞬态数值分析方法,求解电池包内部空间动态变化的温湿度分布情况。首先,分析电池包内部空间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热量传递过程,建立热湿传递的物理模型,并根据流体运动三大基本守恒定律以及温湿度耦合关系,建立对应的热湿传递数学模型;利用恒温恒湿箱和安装防水透气阀的电池包箱体进行热湿传递试验,验证外界环境动态变化的温湿度对电池包内部温湿度的影响以及电池包内部出现凝露和积水现象的条件;建立电池包及其内部空间的多物理场耦合三维模型,对电池包内外的热湿传递与温湿度耦合过程进行瞬态数值模拟,根据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采用真实气候环境数据定义模型中动态变化的电池包外部环境,从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角度分析电池包内部温湿度的瞬态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瞬态数值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佳,得到了外界环境以及电池工作状态的动态变化对电池包内温湿分布、电池表面凝露时长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2.
李志杰  陈吉清  兰凤崇  杨威 《汽车工程》2020,42(4):454-461,483
车用锂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经受机电热的耦合作用,其中机械滥用是引发锂电池内部短路的最主要风险之一,很可能导致严重的起火事故。隔膜的机械完整性是防止锂电池在机械滥用条件下发生内部短路的关键因素。通过综合的力学测试发现,不同尺寸的压头导致PP隔膜两种截然不同的变形和失效模式。最后分析了触发锂电池内部微短路的机理,并通过力学试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锂电池内部微短路下的隔膜临界位移准则。  相似文献   
33.
通过隐式参数化软件SFE CONCEPT进行车身框架结构的参数化建模,针对车身全参数正向设计进行性能驱动车身框架关键截面形状设计方法的研究。利用多学科设计优化软件iSIGHT集成SFE CONCEPT、求解器NASTRAN及数据处理器Matlab,建立优化集成系统平台,以实现产品开发过程优化的快速化及自动化。以门槛梁截面形状的优化设计为例,通过离散化的方法将优化问题转化成离散点位置的最优组合。优化过程以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刚度值为约束条件,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和模拟退火算法,实现静态性能驱动车身框架关键截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34.
成组技术(GT)是先进制造技术(AMT)的一种单项技术,它普遍适用于机械制造行业,特别适用于汽车制造企业,成组技术是以相似性理论为指导,挖掘、标识、利用多品种生产中的相似规律,综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优化信息流、物质流,改善生产的时间和空间组织结构。全方全面应用成组设计、成组工艺、成组管理等技术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35.
在对车厢内热环境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经常处于太阳辐射的工作状态的现代某客车车厢的数值模型。综合考虑传导、对流及辐射传热,采用标准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及各种辐射模型,对典型太阳辐射下客车车厢内温度场进行了稳态数值计算,为客车车厢内气流组织和热环境优化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
针对车道线检测存在检测精度不够高、多峰值检测、受噪声干扰严重的问题,设计了道路图像前处理算法和目标约束(Target Constraint Range,TCR)算法结合的新型车道线检测算法。对灰度化的图像进行改进的中值滤波除噪,再基于最大类方差法,用Canny算法提取车道线边缘。结合前处理算法,TCR算法通过目标区域划分和极角极径法来缩小检测范围,且运用算子[1 0-1]和[-1 0 1]对车道左右双线分别进行边缘叠加处理来提高霍夫变换法(HoughTransform)的检测精度,在新的TCR下进行车道线跟踪,解决了车道线检测偏离问题,搭建了汽车试验平台和软件平台。试验结果表明,检测算法在直道和弯道行驶下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3.8%和91.6%,且能排除弱光照和强光照干扰。  相似文献   
37.
并联机床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加工中心, 但它所能发挥的性能仍受到现有机构计算理论、测量及标定方法的限制.目前已有的正向求解方法,由于非线性的影响,有求解过程复杂和多解的问题,难以用于并联机床的运动控制,为此,建立了6-3 Stewart平台式并联机床结构的运动学和力学模型,其中采用对称分布的3个位移传感器用于机构的位置分析,并将降阶的运算操作与传感器方式相结合,实现了机构分析的正向算法,并开发了数值模拟程序.这种方法明显降低运算消耗,并提高了精度.  相似文献   
38.
基于SORA方法的汽车耐撞性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序列优化与可靠性评估方法(SORA)的单循环优化策略,建立了对轿车耐撞性的SORA优化流程。构造了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响应的近似模型,应用SORA方法,将可靠性分析和确定性优化分开依次进行,从而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了计算效率。优化结果验证表明SORA方法有效,优化后该轿车的耐撞性和轻量化指标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9.
为预测与评判汽车碰撞事故中头部骨折和旋转加速度引起的脑损伤,对一位中国成年50百分位男性志愿者进行CT扫描,建立了具有中国人体特征的头部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验证.对模型仿真结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响应与本文和Nahum与Trosseille等前人的实验结果所进行的比较表明,颅内压力分布均表现出冲击-对冲的压力梯度分布模式,且压力峰值吻合较好,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生物逼真度.  相似文献   
40.
兰凤崇  黄金陵 《汽车工程》1994,16(5):303-309
本文在总结车身CAGD领域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车身雕塑表面三坐标测量得到的离散点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区间协调的处理方法,在理论上证明并推志了区间协调处理测量数据的有关结论,并在SIMENS7570C大型计算机上建立了实用的计算程序系统,克服了手工及其传统处理方法中的许多缺点,最后给出了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