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94篇 |
免费 | 13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865篇 |
综合类 | 1129篇 |
水路运输 | 1213篇 |
铁路运输 | 1039篇 |
综合运输 | 1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178篇 |
2021年 | 152篇 |
2020年 | 149篇 |
2019年 | 192篇 |
2018年 | 231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126篇 |
2014年 | 284篇 |
2013年 | 232篇 |
2012年 | 210篇 |
2011年 | 235篇 |
2010年 | 209篇 |
2009年 | 249篇 |
2008年 | 251篇 |
2007年 | 284篇 |
2006年 | 230篇 |
2005年 | 207篇 |
2004年 | 214篇 |
2003年 | 196篇 |
2002年 | 176篇 |
2001年 | 182篇 |
2000年 | 140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109篇 |
1997年 | 81篇 |
1996年 | 103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59年 | 7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为了研究修筑公路对高海拔多年冻土层热状态的影响,开展了新藏公路多年冻土区路段沿线病害调查,在海拔5 400 m地带修筑了冻土地温监测断面与气象监测站点;对气温、地温、辐射强度进行了监测,依据监测结果计算了冻土上限处的热流通量,分析了多年冻土层地温变化特征;基于热传导和热扩散理论,建立了天然地基及普通路基下部多年冻土地温-深度理论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主要由于沥青路面大量吸热导致,热棒、隔热层等主动、被动保护的手段虽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改变多年冻土的快速退化;研究区域天然地基与路基中心一天内温差最高达19.66 ℃,左、右路肩一天内温差最高为4.94 ℃,天然地基下深层多年冻土温度稳定在-6.0 ℃左右,路基中心下部深层多年冻土温度稳定在-5.6 ℃左右,路基下部相较天然地基温度变化更为剧烈,且等温层温度更高;研究区域的辐射强度在一天的10:00~18:00显著增强,在一年的3~6月为辐射强度的顶峰期,浅层地温主要受辐射强度的年周期变化影响;天然地基、路基中心、阴坡路肩与阳坡路肩下部多年冻土层年热流通量依次为-4 001、-14 649、-4 487与58 303 kJ·m-2,路基中心散热速率大于天然地基,阳坡路肩处大量吸热;天然地基的等温层出现在9.79 m深度处,而路基中心等温层出现在9.61 m深度处,路基中心等温层位置更浅,路基土的换填使路基下部浅层冻土温度变化更明显,短期内对下部多年冻土的散热有正向作用;在阴阳坡效应下,阳坡下部多年冻土温度升高,路基热稳定性降低,并产生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892.
复杂病例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元月至1997年10月我院完成的复杂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74例,占同期PTCA总例数的49.3%,其中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者10例,不稳定心绞病3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40%者6例;48例为多支血管病变。PTCA共扩张85在血管,靶病变93处,A型病变15处,B型病变53处,C型病变25处。7例采用灌注球导管,28例植入冠状动脉内支采,1例行冠状动脉内膜定向切除术。PTCA病倒成功率93.2%,病变成功率90.3%,本前平均狭窄(89.5±82)%,术后平均狭窄(16.9±6.2)%.死亡2例,无息性心肌梗塞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者。讨论了复杂病例PTCA的成功率、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处理对策,表明复杂病例PTCA仍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93.
894.
刘思华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1,32(1):86-89
针对回路成形法仅适用于稳定的和最小相位对象,对其他对象难以进行控制器设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直接利用控制器参数化因子Q来成形控制器的方法,该方法对于同时含右半平面零点和极点的对象具有良好的鲁棒稳定性和其他一些动态性能.仿真实例证明了这种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95.
The numerous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China provide the best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ed
in building design. Various commercial CAD/CAE software applications are purchased by design firms for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tasks. However, researches on integration and interoperability are seldom considered. This study pursues a breakthrough
point of integration in the architectural and structural domains and expects further development in other aspects. A centr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framework based on the 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 (IFC) is proposed to handle the data
exchange between IFC-compatible architectural models and structural models. A central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based
unified finite element model (FEM) is proposed for model conversion among various commercial structural CAE software applications.
In addition to bidirectional data interfaces among IFC-based BIM, XML-based FEM and various commercial FEMs, some other components
such as visualization, calculation and model editing/check are also equipped into the prototype system. 相似文献
896.
897.
利用SST k-w湍流模型计算了高速列车的外部非定常流场,提取了车身表面的脉动压力;基于统计能量分析理论,建立了高速列车车内中高频气动噪声分析模型,确定了模型中各个子系统的参数,计算了由车外脉动压力诱发产生的车内气动噪声.计算结果表明:高速列车车头的脉动压力变化最剧烈;在中高频范围内,司机室和乘客室的声压级随着频率的增... 相似文献
898.
鉴于由于个人隐私而导致的数据获取困难问题,依托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与交通集成仿真的手机切换数据平台采集手机数据,用EMD算法将不同道路切换序列的差异程度进行量化区分,根据时空转换参数ρ的不同取值得到相邻道路、不同道路之间手机切换序列对的EMD。结果表明:将EMD算法应用于不同道路序列的区分是可行的,ρ的选值不影响该算法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9.
针对加固软岩高边坡多级锚杆框架现有设计计算方法的不足,基于多级框架锚杆加固边坡机理,确定不同的边坡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在给定的设计安全系数下,通过分析边坡稳定性确定锚杆设计拉力;进而考虑锚杆与框架梁以及框架梁与坡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静力平衡和变形协调关系并采用Winkler地基模型计算梁的设计内力;由此建立了多级框架锚杆的一种新的设计计算方法,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作用于各级坡框架梁的坡体压力,整体上具有“中间大,两端小”的抛物线型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900.
Many displacement-based quadrilateral plate elements based on Mindlin-Reissner plate theory have been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thin and moderately thick plate problems. However, numerical inaccuracies of some elements appear since the presence of shear locking and spurious zero energy modes for thin plate problems. To overcome these shortcomings, we employ the large increment method (LIM) for the analyses of the plate bending problems, and propose a force-based 8-node quadrilateral plate (8NQP) element which is based on Mindlin- Reissner plate theory and has no extra spurious zero energy mode. Several benchmark plate bending problem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accuracy and convergence of the plate element by comparing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and displacement-based plate el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8-node plate element produces fast convergence and accurate stress distributions in both the moderately thick and thin plate bending problems. The plate element is insensitive to mesh distortion and it can avoid the shear locking for thin plate analys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