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4篇
综合类   8篇
水路运输   10篇
铁路运输   2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柴油机排放后处理技术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柴油机排放主要是氮氧化物和微粒排放的后处理技术的新进展,并介绍了其发展趋势,指出机外净化将在满足未来排放法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eNOx-DPF组合形式的反应器系统将来可能会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2.
一种基于栈结构的HTML到XML的转换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Web信息大多数都是HTML格式,对其数据进行抽取,从而达到重用是一个研究重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栈结构的将HTML页面转换成XML格式的方法,简化了HTML中的信息抽取问题.  相似文献   
53.
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提出铁路信息化的内涵;论述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铁路信息化和铁路现代化建设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铁路信息化建设,为加速实现我国铁路现代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54.
汽车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在应用时要根据不同的车辆行驶工况对车辆进行相应的控制,而准确的车辆行驶工况识别信号是合理的控制策略的基础.为了得到准确的车辆行驶工况识别信号,利用视觉传感器分别对车辆跟踪定位,以及车道线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adaboost分类器检测出前方车辆;应用文中提出的基于坐标映射与定比分线并能够抵抗俯仰角干扰的测距方法进行车辆定位,验证结果显示该测距方法误差小于1m;再应用改进后的基于置信度判断与Kalman滤波技术的车道线跟踪检测方法进行车道线检测,并通过实车道路试验对此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显示该车道线检测方法误差小于1°.提出1种基于PreScan的将所应用的车辆跟踪测距与车道线跟踪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用以实现汽车ADAS纵向行驶工况的识别,并通过PreScan仿真场景验证了该工况识别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为ADAS提供准确的工况识别信号.   相似文献   
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简称《海商法》)实施20年以来,对保障和促进航运业和海上贸易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经过航运与海事司法实践的检验,《海商法》无法适应和满足国际国内航运经济政策、国内外相关立法和航运贸易实践的重大变化而亟须修改,已成为学界甚至业界的共识。2013年,在《海商法》实施20年之际,交通运输部设立了"我国《海商法》修改之研究"的科研项目。6年过去了,《海商法》修订工作进展如何?《海商法》修改的研究将涉及哪些方面。未来,新法将怎样推动我国港口业发展?本刊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中国港口协会法律与商务专业委员会多位参与《海商法》修改工作的专家和部分港口企业。  相似文献   
56.
为减小人车碰撞中对行人小腿的伤害,考虑到柔性腿型碰撞性能要求,文章利用简化的汽车前端模型对乘用车发动机罩前缘、前保险杠上部以及前保险杠下部区域造型特点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前保险杠下部(LBRA)高度主要影响胫骨弯矩(T1~T3)大小;LBRA离地间隙越小,越有利于控制腿型运动姿态,对降低膝盖韧带拉长量和T1~T3较为有利;减小BL值有利于控制膝盖前十字韧带(ACL)的拉伸及T1与T2值;BLEH值对膝部韧带及胫骨弯矩影响不大。说明汽车前端造型对柔性小腿碰撞性能有重要影响,为以后新车造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7.
为提高某微型车后面碰撞安全性能,结合该车型ECER32法规达标性能开发,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车身结构改进设计方案对碰撞过程中侵入量的改善效果,并结合实车碰撞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对后面碰撞侵入量的改善效果明显,优化方案可行;参照该车型后面碰撞安全性能开发,认为乘用车后部车身结构安全性能开发设计也应遵循逐级变形压溃的原理,提高后纵梁尾部变形区域的变形吸能水平,从而降低后排乘客地板区域的侵入量。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汽车正面碰撞过程中所用到的Hybrid Ⅲ 50%男性假人及其标定原理,着重介绍其颈部标定试验设备、试验步骤、试验结果及分析,并给出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阐明颈部标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9.
我单位一台康明斯6BT5.9发动机大修试车机油压力最高为0·4MPa,热车降至0.07MPa以下,机油警告灯亮.  相似文献   
60.
阐述了调度信息管理系统车站报点子系统的信息采集,以及用VB6编程实现从数据库表中,定时收取数据,以方便其它用户的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