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33篇
综合类   11篇
水路运输   16篇
铁路运输   28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杨松 《商用汽车》2003,(11):64-65
近年来,不少卡车制造商都在从人性化上寻找卖点,改善卡车的乘坐舒适性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改善卡车的舒适性不仅能使驾驶员受益,而且有利于提高车上某些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目前世界上很多载货车生产厂商都十分重视改进驾驶室的隔振系统.  相似文献   
43.
为探究偏压隧道的适宜工法并针对偏压特性对支护结构进行非对称优化,基于九绵高速福隆隧道,通过现场监测深浅埋侧非对称周边收敛与地表变形,建立三维山体隧道模型,进行不同工法围岩、支护结构受力变形比选分析以及初期支护厚度、锚杆长度与倾角的非对称优化设计。相关研究表明: 1)现场监测发现,地表沉降与周边收敛非对称特性明显,随着离隧道正中距离的增大,深埋侧地表沉降较浅埋侧数值减小较慢。深埋侧上拱腰收敛数值最大且波动较大,浅埋侧下拱腰收敛增速较慢。2)偏压隧道较适宜工法为CD法,能有效控制围岩支护结构变形、锚杆应力、初期支护压应力以及塑性区分布。3)初期支护非对称优化结果为将浅埋侧初期支护厚度减小2 cm,深埋侧增大2 cm,能将二次衬砌拉应力控制在较小数值。4)锚杆长度非对称优化结果为将浅埋侧锚杆长度减小0.5 m,深埋侧增大0.5 m,使锚杆受力更为均匀并减小右上拱肩与左下拱脚的塑性区。初期支护应力在右上拱肩与左下拱脚处存在显著偏压,通过将右上拱肩处锚杆朝深埋侧倾斜能一定程度减小初期支护受力不均匀。  相似文献   
44.
王世伟  杨松 《公路》2024,69(10)
为提高铁尾矿砂的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研究铁尾矿砂掺入基层混合料之中性能及工程应用的可行性.由于铁尾矿砂超细颗粒的材料属性,其与水泥固化作用有限,因此采用\"固化剂+铁尾矿砂+铣刨料+水\"拌和后作为基层混合料,将其应用到路面基层,并对铁尾矿和含铁尾矿基层混合料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固化铁尾矿砂基层材料工程应用满足国内规范要求,也为铁尾矿砂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5.
空气弹簧悬架的发展历史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6.
汽车轴类零件成型新工艺—楔横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7.
杨松 《路基工程》2024,(2):36-42
根据沿海高铁汕头至汕尾段定测勘探成果,对上千组土工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不同沉积成因的软土工程地质特性,并结合实际工程分析软土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滨海沉积相、泻湖相、三角洲冲积相软土含水量约40 %~60 %、孔隙比大于1.2、压缩系数大于0.5,结构松散软弱,属于高压缩性土;榕江三角洲冲积相软土分为两层,形成于两个海潮沉积旋回,其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60、80 kPa,两层淤泥质土需考虑软土震陷;三角洲沉积相粉细砂层多夹淤泥或淤泥质土,属层状构造土,力学性质具有横观各向同性,采用砂井或插塑板处理地基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8.
从利用无线射频谈别和传感检测等技术入手,研发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巡更系统,实现机电设备巡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向时对在线券键机电设备实现实时监测和异常报警,使维护管鲤者能及时了解巡检的执行惜玩和现场设备工作状况,并为管理者提供着效的窥砀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49.
50.
对内河港口水域锚位需求量进行研究.通过对船舶在内河港口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提炼了港口锚位需求量的影响因素,并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对影响因素中的关键数据进行预测,运用排队论的方法对锚泊保证率和港口水域锚地利用率进行了计算,在综合考虑锚泊保证率和港口水域锚地利用率的基础上,建立了内河港口水域锚位需求量计算模型,并以某一内河港口为例,对建模方法进行了演绎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内河港口锚位规划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