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14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对高原旅客列车供氧状况近1年的跟车实测与调查,依据统计学原理,具体分析了青藏铁路客车供氧系统的工作现状,并给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2.
刘猛  朱亮  李为华  胡志锋 《水运工程》2013,(11):100-105
基于试验数据对增强长江口北槽航道内水流冲刷能力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试图仅通过实施丁坝工程来调整北 槽中段地形使天然深泓与目前航道轴线位置吻合是行不通的;若要达到较显著的冲刷效果,新建丁坝宜布置在靠近主流的 深水区,此外在北槽中段北侧加密丁坝亦有显著作用;若想进一步增强北槽中段航道内的水流冲刷能力,宜综合采取新建 丁坝工程和航道轴线调整的措施,仅仅依靠加长丁坝,很难较好地增强该段航道内的水流冲刷能力。  相似文献   
43.
通过恒定流试验对平底廊道反弧形阀门净动水启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底缘压力下降是反弧形阀门产生净动水启门力的最主要原因;2)各开度下反弧形阀门净动水启门力与孔口水流弗劳德数的平方成线性关系;3)阀门厚度变化对反弧形阀门最大净动水启门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4.
合适的动力总成对整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利用Cruise仿真软件对匹配某款微卡的几款发动机在不同传动系速比下进行了整车性能分析,在满足整车动力性的前提下,选出了最佳的发动机匹配方案,使燃油经济性最低,并满足了最新的法规油耗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45.
由国际平整度指数模拟路面不平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将实测得到的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值引入到路面不平度模拟中,从而在车一路或车一桥相互作用的耦舍体系中更准确地模拟由路面不平度引起的车辆动荷栽,提出了一种通过实测IRI值得到该段路路面不平度的方法.由IRI的计算方法入手,通过建立1/4车模型来分析路面不平度的输入和车辆、地面的振动响应,并通过路面不平度标准差与IRI的关系等式作为中介,将IRI引入到路面不平度的模拟中,采用周期图表法,利用功率谱密度函数和傅立叶逆变换,进一步模拟出路面不平度.最后进行了实例模拟,通过程序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6.
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回淤量变化宏观动力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猛  李为华 《水运工程》2013,(3):129-139
根据实测资料、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和有关文献成果对影响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回淤量的宏观动力原因进行了分析。取得新的认识:1)与枯季相比,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洪季波浪中的长周期波浪显著增多,其中8.0 s及以上周期的波浪能量占总波能的比例由枯季的3.2%增加至洪季的40.6%;2)高能波浪运动对北槽航道回淤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与北槽航道回淤量的增加息息相关;3)12.5 m航道开挖后,北槽航道内水流冲刷能力沿程均有增强,有利于槽内泥沙往两侧高滩运移;4)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泥沙自身交换量远大于河口上游来沙,洪水不是造成北槽航道回淤量发生显著变化的主导性宏观动力原因;5)波浪作用是长江口北槽航道回淤量发生显著变化的主导性宏观动力原因,“消浪”应成为今后北槽深水航道减淤工程以及长江口南槽、北港和北支下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研究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指导性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47.
检查片断电法已经广泛应用在管道阴极保护有效性评价中,但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检查片断电后多长时间进行电位的读取;检查片面积应选择多大合适.本文通过现场测试与理论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电化学双电层模型分析认为检查片断电后的电位读取时间应根据具体的环境来确定;检查片面积的大小应根据管道外检测数据中防腐层漏点的大小进行选择,这样测试到的电位结果才能更好地反映管道的阴极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8.
针对石油、化工行业中保温管道由于保温层进水导致腐蚀的问题,总结分析了保温管道保温层下腐蚀原因及机理。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分布式光纤技术、基于金属电位差监测技术在保温层进水监测的应用,并针对各项技术的原理、适用性以及应用范围进行总结,为监测保温管道保温层进水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