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30篇
公路运输   307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罗燕平  韩景科  文展  骆阳  刘甫 《隧道建设》2019,39(Z1):385-391
为加快长大隧道施工进度,多采用开挖斜井增加工作面,而多工作面同时施工时,通风成为影响掘进速度的重要因素。以金家庄螺旋隧道斜井工区工程为依托,针对左线现有压入式通风方案工作面风量较小、通风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风仓式通风方案。采用三维数值模型对2种方案的“风机-风管-隧道”系统进行计算分析,并将数值计算所得测点风速与现测数据进行校验。计算结果表明: 1)现有压入式通风,风管供风量和洞内风速均不能满足隧道施工通风要求; 2)采用风仓式通风方案后,能较好地控制工作面风管出口风量,使各工作面风量满足要求; 3)风仓式通风具有灵活性,可随着隧道开挖进尺的增加,调节风仓内风机,控制工作面风量; 4)风仓式通风能减少风管长度和转角,从而减少漏风量和风压损失,较好地为工作面提供风量。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12.
针对合肥某立交桥上跨既有盾构隧道工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单桩邻近隧道施工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并进一步研究立交桥单桥墩桩基础与双桥墩桩基础在施工及承载阶段对盾构隧道管片变形与内力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2种立交桥跨越既有盾构隧道方式下的地表沉降、盾构隧道管片及铁轨变形,探讨2种跨越方式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 1)单桩对邻近隧道结构的影响,随着桩长、桩径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桩隧净间距的增大而近似呈指数函数形式降低。2)当桩长与隧道埋深比值大于1时,增加桩长是减小隧道结构变形的有效途径。3)单桥墩桩基础施工阶段对盾构隧道的影响效应小于承载阶段,管片位移以沉降为主。承载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横向轴力与弯矩在靠桩一侧拱腰位置变化最大,纵向轴力与弯矩在拱顶位置变化最大。4)双桥墩桩基施工及承受上部荷载时,较单桥墩而言同一管片处的沉降增大0.3 mm,水平向位移减小0.56 mm。经比较,中间无桩的跨越隧道方式更优。  相似文献   
113.
为实时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以宁波某地铁深基坑为依托,建立一套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和光电成像技术的实时监测系统。介绍光纤光栅测量应变、光电式双向位移计测试墙顶水平位移和沉降的原理,并推导利用光纤光栅实测应变计算水平位移的公式。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同位移测试计算方法的成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测量墙体应变数据准确、可靠,计算的水平位移与测斜仪测得的水平位移一致,光电式双向位移计测试墙顶水平位移和沉降精度高于全站仪,可推广应用于基坑工程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114.
为保证换乘节点施工安全,结合深圳地铁石厦站换乘节点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应对风险的施工方案,并采用数值方法对不同施工方案进行分析比选。数值结果显示: 换乘节点开挖前注浆封闭止水,采用小导洞注浆+台阶法+临时仰拱分层、分块开挖等综合方案施作换乘节点是合理的。现场对既有结构的自动化监测数据显示,施工过程中3号线车站负2层中板最大竖向位移为5.6 mm,车站既有地下连续墙最大深层水平位移仅为0.6 mm,既有结构变形均远小于监测预警值。  相似文献   
115.
The large scale diversion tunnel of Baihetan Hydropower Station has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us various problems of rock mechanics appear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excavation. Typical damage and fracture mechanics are analyzed in depth, including the collapse along weak rock joint, stress controlled spalling, failure modes of fractured rock mass, relaxation damage of fractured rock columnar joints, localized stress affected by structural surfaces and stress controlled problems of superior fracture combinations. Engineering countermeasures are also summarised, which includes supporting measures, construction methods, supporting time, and monitoring and feedback method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failure. Through these measures, rock mechanics problems are successfully solved. Stability control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underground caverns under complicate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achieved, ensuring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enormous diversion tunnel of Baihetan.   相似文献   
116.
彭红霞  程云妍  王怀东 《隧道建设》2014,34(12):1137-1142
为验证矿山法隧道设计的合理性和下穿货运铁路隧道的安全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宁和城际矿山法区间下穿宁芜货运铁路隧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区间隧道施工完成后,宁芜货运铁路隧道的最大沉降为6.7 mm,最大水平位移为1.2mm,引起的最大附加弯矩为32 k N·m,变形值满足货运铁路的运营要求,内力值也在结构的设计范围内。说明定向管棚+超前小导管的地层加固措施是可行的,矿山法隧道下穿铁路的设计是合理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寒区隧道的抗冻措施研究对隧道建设有重要意义,基于对流-导热耦合作用的非稳态传热有限差分计算模型,计算分析寒区隧道多年冻土和非冻土段外贴式及中隔式保温隔热层的保温隔热效果,并对寒区隧道纵向铺设保温隔热层后的抗冻效果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在非冻土地层外贴式保温层保温效果较佳,在多年冻土地层中隔式隔热层隔热效果较佳,两者效果相差不大;2)受周期性入口风温的影响,隧道衬砌背后温度呈现周期性变化,变化幅度逐年递减。在材料、施工允许的前提下,建议采用外贴式保温隔热层;设计时,保温隔热层厚度应作经济技术比选。本文研究成果可供寒区隧道设计者与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8.
高地应力深埋层状围岩隧道非对称变形受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迪  陈子全  甘林卫  代光辉 《隧道建设》2018,38(11):1813-1821
为深入研究高地应力层状围岩中隧道和支护结构的非对称变形受力特性和机制,以绵茂公路篮家岩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层理角度和地应力方向下隧道变形、钢拱架应力以及二次衬砌弯矩和轴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层状围岩中隧道结构受力的最不利位置常出现在层理面法向方向; 2)隧道的非对称变形机制在于地应力对层理面产生的法向挤压作用和切向滑移作用,当层理面角度缓倾时,隧道拱顶和拱底承受较大挤出变形,当层理面角度陡倾时,地应力方向与层理面夹角越小,隧道衬砌在主应力作用位置产生的滑移变形越大。最后,根据层状围岩隧道变形和衬砌受力特征,提出合理的支护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19.
陈宁  柳超 《隧道建设》2014,34(11):1049-1054
地铁施工引起土体疏松、松散和空洞,进而影响地铁运营和地铁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为探索地铁施工扰动区探测及注浆效果评价的有效手段,介绍了SSP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并结合SSP技术在北京地铁14号线甜水园中街区段的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技术在地铁施工引起的土体扰动探测及注浆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 注浆区在SSP的波速图像中表现为高速异常,扰动区表现为低速异常,根据SSP波速图像中高、低波速异常的分布可判定注浆区与地铁施工扰动区的位置与形态。该技术还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探测深度大和分辨率高等特点,是城市地铁施工与环境影响探测与评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0.
花东铁路电气化新建工程之溪口隧道(3 140 m)及光复隧道(2 360 m)是平原区浅覆盖隧道,内空净宽11.3 m,布设2股轨道及两侧维修步道。隧道施工以明挖覆盖工法为主,但在过河段穿越寿丰溪北岸(75 m)及南岸(85 m)堤防段、马太鞍溪北岸(170 m)及南岸(120 m)四处堤防段则采用隧道钻掘工法施作。钻掘隧道覆土高6~18 m,穿越砾石层,开挖断面宽度13.7 m,断面积131.3 m2。钻掘隧道开挖采新奥工法(NATM)进行,因覆土浅且地质松软,拱作用难以形成,开挖时需配合地盘改良及先撑管幂进行。施作方式依序为地表垂直钻孔进行固结灌浆、打设先撑管幂,隧道开挖时则以钢支保、喷混凝土及岩栓作为临时支撑,最后施筑钢筋混凝土内衬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