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16篇
综合类   4篇
铁路运输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针对永磁电涡流阻尼减振的理论与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永磁电涡流调谐质量减振器、大吨位的滚珠丝杠式轴向电涡流阻尼器等新型减振装置;板式电涡流阻尼及滚珠丝杠式电涡流阻尼器的性能仿真与设计方法;桥梁涡激共振、斜拉索振动控制的电涡流阻尼三元减振理论;以及基于电涡流阻尼力非线性特性的减震性能研究。介绍了湖南大学新建的大型阻尼器特性综合试验平台及主要功能,以及永磁电涡流阻尼技术的典型工程应用。最后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预测桥梁涡激振动特征,基于结构-尾流振子耦合模型涡激振动预测方法,分析其动力方程及近似解,针对目前结构-尾流振子耦合模型中较难确定的模型参数(质量参数M、流场“stall”效应参数γ、结构对尾流作用的耦合项参数A和范德珀尔参数ε),提出了基于涡激振动风速~振幅曲线的模型参数识别方法。开展某主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依据其实测涡振曲线,采用该方法识别模型参数,并预测不同阻尼比的桥梁涡激振动特征。结果表明:近似解精度与ε相关,ε越小,精度越高;ε越小,提出的模型参数识别方法越能准确识别模型参数;基于风洞试验实测涡激振动风速~振幅曲线识别的结构-尾流振子耦合模型可有效地预测桥梁涡激振动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人致动力响应分析及在某曲线斜拉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英国伦敦千禧桥因人致振动而不得不关闭的事件以来,人行桥的动力问题尤其是人致振动问题得到了工程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人行桥的动力设计旨在通过结构修改或安装机械阻尼装置来减少动力响应以达到使用舒适性要求,同时也已经成为现代低频人行桥设计的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与德国人行桥设计规范EN03结合,给出了人行桥动力设计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方面,包括步行力荷载模型、动力失稳临界行人数和抑制大幅振动的结构措施以及阻尼措施。最后以主跨200 m的人行曲线斜拉桥为例介绍了人行桥动力设计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新建甬州铁路桃夭门大桥为主跨666 m的分离式三箱梁斜拉桥,与既有桃夭门公路大桥并列布置且距离较近,两桥主梁间的气动干扰是大桥抗风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基于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方法,研究新桥单独存在和新桥和既有桥梁同时存在时新桥和既有桥梁的涡振性能,分析分离式三箱梁新桥与单箱梁既有桥梁之间气动干扰效应对主梁涡振性能的影响。在新桥单独存在时,分离式三箱梁新桥产生了大幅涡振,在开槽处设置格栅板能显著降低涡振响应;此外采用CFD仿真结果显示,开槽处设置格栅板后漩涡脱落明显降低而抑制了涡振。气动干扰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风向下,新桥和既有桥梁之间的气动干扰效应对主梁的涡振性能影响不同。新桥位于迎风侧时,新桥的涡振性能与新桥单独存在时基本一致,下游既有桥梁对其涡振性能影响很小;迎风侧新桥的存在减小了低风速下既有桥梁的涡振响应,对既有桥梁的涡振控制有利。既有桥梁在迎风侧时,背风侧新桥会增大迎风侧既有桥梁的涡振振幅,同时,受既有桥梁尾流影响,新桥的涡振性能也更为不利。提高新桥和既有桥梁的阻尼比,可以有效地抑制其涡振响应,以满足规范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柔性高耸桥塔具有刚度低、阻尼小等特点,极易在强风以及地震等动力荷载下产生大幅振动。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Pendulum Tuned Mass Damper,简称摆式TMD)是目前常用的高耸结构被动控制方法,但其具有参数敏感、控制频域窄、阻尼实现手段复杂等突出缺点。为此,提出了一种摆式碰撞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Pendulum Pounding Double Tuned Mass Damper,简称PPDTMD),该阻尼器具有双重调频能力,既提高了其减振性能,也解决了传统摆式TMD需要外接阻尼元件和碰撞式TMD噪声问题。建立了多自由度结构与摆式碰撞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耦合系统的运动方程,通过参数搜索方法确定了其最优设计参数,拟合得到简化设计公式,对比了PPDTMD与传统摆式TMD的减振效果。以某自立桥塔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在涡振、地震、强风荷载作用下PPDTMD的抑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PDTMD具有双重调谐特性,减振性能显著提升,当质量比为4%时,PPDTMD相对于理想摆式TMD、实际摆式TMD的动力放大系数峰值分别下降了11%和46%;在PPDTMD控制下,自立桥塔涡激共振(简谐激励)作用下的塔顶位移响应幅值减振率为71.9%;Kobe波作用下的塔顶位移峰值及均方值减振率分别为34.7%和60.2%;抖振力作用下的塔顶位移峰值及均方值减振率分别为26.9%和43.5%;不同动力荷载下PPDTMD的减振性能均优于传统摆式TMD。  相似文献   
17.
首先简要介绍了桥梁风致颤振分析的多模参与单参数搜索M-S法的基本理论以及ANSYS二次开发的几种方法,然后以Visual Fortran为二次开发平台,运用M-S法编写了在ANSYS中实现大跨度度桥梁风致颤振分析的计算和相应的界面菜单程序,最后通过算例展示了在ANSYS中进行颤振分析的整个过程,其计算结果与大度桥梁空间静、动力分析程序NACS和风洞试验数据基本一致,说明了计算程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在ANSYS中实现颤振时程分析的方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提出了一种在ANSYS中实现颤振时程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和分析方法,该模型采用MATRIX27单元来模拟桥面主梁受到的自激力,依据刚度和阻尼等效的原则,推导了该单元的刚度矩阵,阻尼矩阵与颤振导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对整个系统的运动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来确定系统的响应,通过位移时程曲线来判断结构的颤振稳定性,最后,以一简支梁为例介绍了在ANSYS中颤振时程分析实现的过程,其分析结果与精确解、频域分析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9.
借助一种三维颤振分析方法,分析一座主跨618 m悬带桥的三维颤振性能,并与相同跨径的悬索桥进行对比,进一步探讨悬带桥的多模态参与效应、侧向自激力效应及节段模型试验的模态选取等问题;同时还对悬带桥进行多种组合下的两模态二维颤振分析及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悬索桥的扭转模态颤振驱动机制不同,悬带桥的颤振由侧向-扭...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多幅大跨连续钢箱梁桥应用日益广泛,多幅主梁间复杂的气动干扰效应引起的风致振动及其减振是桥梁设计和运营必须解决的问题。以某主跨180 m平行4幅连续钢箱梁桥为工程背景,设计制作4幅连续梁桥气弹模型,开展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2幅和4幅梁桥的气动干扰效应,分析桥幅数量、主梁间距、并列和错列布置等因素对桥梁风致振动特性的影响。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多幅桥梁的风致振动特性与桥幅数量、主梁间距和主梁布置方式密切相关。单幅桥梁在试验风速内发生了极小振幅涡振、没有发生驰振。并列双幅桥在小间距工况(D=0.75 m,D/B=0.06)条件下,下游桥会发生明显的尾流致涡振,增大主梁间距至大间距工况(D=13 m,D/B=0.98)后,下游桥驰振临界风速减小到40 m/s,但涡振消失。并列4幅桥在小间距条件下,下游第3幅和第4幅桥梁在30 m/s风速左右发生尾流致涡振,在大间距条件下,下游第3幅和第4幅桥风致振动幅值随着风速增大而迅速增大,发生软驰振。错列布置的小间距4幅桥在试验风速范围内没有发生明显的涡振和驰振现象,抗风性能优于小间距并列布置4幅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桥梁设计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