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14篇
公路运输   215篇
综合类   156篇
水路运输   122篇
铁路运输   122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12.
麦哲伦海峡地处南美大陆南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是南美大陆东西海岸间的重要海上通道。船舶航经麦哲伦海峡与绕行合恩角相比,不仅距离缩短近270n mile,而且合恩角全年风浪较大,冬季常有流冰存在,对于小型船舶和空载船舶航行比较困难,从经济性和安全性上考虑,航经麦哲伦海峡无疑是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根据相关规范给出平移式道岔结构在列车作用下的动力荷载类型及相应计算方法。为减少计算单元的划分数量、提高计算分析效率,提出单元重分法模拟列车移动加载。运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对平移式道岔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和结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列车运行过程中平移式道岔结构在长台车处产生最大应力,其应力比为0.86,梁体挠度小于规范规定的相应限值,说明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平移式道岔的强度和刚度均能够满足结构安全性要求;长台车上部连接板的边缘处存在较大的集中应力,因此在道岔结构制造和施工过程中,需确保其焊缝连接强度不小于母材强度。  相似文献   
14.
铜陵长江大桥主桥为90 m+240 m+630 m+240 m+90 m的5跨公铁两用连续钢桁梁斜拉桥,大桥下层为设计时速250 km的合福客专双线和时速160km的合庐铜Ⅰ级线路双线共四线铁路.为考察大跨度钢桥上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针对铜陵长江大桥和桥上无砟轨道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车线桥动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铜陵长江大桥在铁路桥面受力较大区域采用正交异性钢箱结构,能显著增强横断面的横向和扭转刚度,使得各跨桥梁的变形曲线较为平缓,梁端局部区域未出现明显的变形差异,且梁端压重有效降低行车条件下的桥面振动加速度,因而具备铺设无砟轨道的刚度条件;从行车安全角度,建议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下减振垫层的刚度取0.1 N·mm-3;轴重较大的列车通过时,几乎所有的道床板在边支点附近均发生与桥面脱离的现象,而高速列车通过时,只有中跨跨中附近的道床板在边支点附近出现与桥面脱离的现象,且减振垫层刚度的差异对这种道床板与桥面脱离的现象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UM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高速动车组车辆模型,导入由有限元软件分析得出的无砟轨道-桥梁结构模态信息,采用模态叠加法进行车-线-桥大系统耦合动力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车辆子系统多刚体仿真而言,采用模态叠加法的大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分析由于能够充分考虑各子系统的参振质量以及相互之间的振动影响,计算得出的车辆动力响应数值更加准确;相对于有限元结构动力分析方法而言,采用模态叠加法的计算相对误差可控制在10%以内,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且计算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铁路道岔动态轨距优化技术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既有道岔动态轨距优化技术,建立了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既有动态轨距优化方案道岔与传统道岔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既有优化方案可以改善岔区轮轨接触关系,保持车辆正弦曲线的运行轨迹;但部分动力响应幅值还有些偏大,考虑对即有优化方案参数做进一步的研究.通过改变轨距加宽区长度、加宽最大值等参数,设计了5种新的优化方案并进行了动力学性能对比,确定出了最佳方案.再对最新优化方案与既有优化方案进行动力学性能对比,结果表明缩减加宽区长度对提高车辆直逆向通过能力、减少尖轨受力是有利的;改变轨距加宽区长度、加宽最大值对侧逆向过岔而言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度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编组站实际作业过程为研究背景,基于编组站车流到达的不均衡性,将每一时段[ti-1,ti)的车流输入强度划分为3种不同的到达状态,结合对车流状态及编组站各系统能力的分析,得出编组站系统作业能力的协调度计算公式,最后,根据某编组站的实际车流量,计算出该编组站车流密集到达状态下的系统协调度。实例计算分析表明:所得出的协调度计算结果能够反映出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的薄弱环节,为提高编组站整体作业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总结机务非正常行车的主要情况,分析既有非正常行车机车操纵教学模拟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SS4G电力机车模拟操纵台非正常行车操纵教学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方案,归纳该系统的技术特点,指出该系统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AMT控制系统结构及国外主要AMT产品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3种AMT(电控液动、电控气动和直流电机操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了国外几种主要的AMT产品,如BENZ公司的Sprintshift、DANA和TTC公司合作开发的AMT-7、EATON公司的AutoShift、ZF和SACHS公司共同开发的ZF-AS Tronic等对以上AMT产品进行了性能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基于NPC555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的组成,阐述了其底层驱动模块、状态转换判断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内燃机单独驱动模块、内燃机与电机联和驱动模块、串联驱动模块、制动能量回收模块等的功能。试验表明,该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混合动力汽车运行工况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