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000篇
  免费   12196篇
公路运输   131961篇
综合类   80867篇
水路运输   83691篇
铁路运输   62527篇
综合运输   12150篇
  2024年   3030篇
  2023年   11330篇
  2022年   10773篇
  2021年   10589篇
  2020年   11487篇
  2019年   15953篇
  2018年   17962篇
  2017年   4023篇
  2016年   4883篇
  2015年   9422篇
  2014年   16543篇
  2013年   17254篇
  2012年   19405篇
  2011年   21890篇
  2010年   22213篇
  2009年   24112篇
  2008年   22691篇
  2007年   20304篇
  2006年   18853篇
  2005年   15644篇
  2004年   14795篇
  2003年   13214篇
  2002年   11447篇
  2001年   10469篇
  2000年   6259篇
  1999年   2315篇
  1998年   1183篇
  1997年   953篇
  1996年   999篇
  1995年   854篇
  1994年   786篇
  1993年   486篇
  1992年   625篇
  1991年   580篇
  1990年   590篇
  1989年   1660篇
  1988年   685篇
  1987年   644篇
  1986年   566篇
  1985年   533篇
  1984年   537篇
  1983年   494篇
  1982年   470篇
  1981年   526篇
  1980年   285篇
  1979年   199篇
  1978年   90篇
  1976年   59篇
  1965年   147篇
  1959年   7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21.
针对螺栓连接薄层单元建模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开展研究。对薄层的厚度、弹性模量和密度等参数进行正交设计,通过信噪比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了连接结构振动响应和薄层参数的经验表达式,最后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表明,鲁棒设计在薄层单元的不确定性建模中的应用是可行的,该方法完善了螺栓连接薄层单元的建模理论。  相似文献   
122.
123.
124.
针对ZDJ9道岔双机启动电路中,当1DQJ (道岔启动继电器)自闭电路故障时,会切断自身的启动电路,但另一台转辙机会继续动作,导致只有一台转辙机牵引钢轨,易使钢轨变形、转辙机功率过高烧毁电机的问题,提出了改进ZBHJ (总保护继电器)电路的方法,并进行了现场试验,改进电路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信号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5.
预应力控制是通过张拉设备来实现的,传统的千斤顶施力,油压表控制读数方式正逐步被新研制的智能张拉设备系统替代,但是目前对智能张拉系统还没有建立成熟统一的检验方法,造成张拉力精度控制监管缺失,安全风险隐患越来越突出。提出了通过模拟钢梁以及轮辐式测力传感器对智能张拉设备进行检验的基本体系和基本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轮辐式测力传感器在温度变化、偏载及正常加载多工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建立了智能张拉设备现场张拉力示值精度和稳定性控制精度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河北在建高速公路检测,为预应力质量控制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26.
提出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电磁噪声计算方法,采用2D电磁场有限元仿真计算气隙中的电磁力波,建立定子单环结构模型计算定子结构在电磁力波作用下的谐响应振动速度,将定子外圆等效为有效长圆柱体模型来计算声功率级噪声;对逆变器SVPWM供电引起的电磁噪声进行了计算;将样机测试数据与计算值进行对比。该计算方法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7.
128.
129.
130.
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脆性围岩应力释放型破坏(岩爆、片帮掉块等)和结构面—应力型破坏(围岩松弛、喷层开裂、顶拱坍塌等)是洞室群围岩破坏常见的主要形式。文章以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尾水连接管洞室群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踏勘统计分析,基于500μm显微镜观察、室内岩石力学单轴压缩试验对围岩应力释放型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基于数值模拟、孔内摄像技术对围岩结构面—应力型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研究表明,完整性较好的脆性围岩(Ⅱ类)具有一定的塑性性能,洞室开挖卸荷后岩体易发生压剪破坏,产生与受力方向呈小夹角的破坏面,塑性势能沿破裂面释放,进而引起薄层掉块或岩爆现象;对于完整性较差的围岩(Ⅲ类),由于节理、错动带等裂隙的存在,多表现为岩性强度高、岩体强度低的性状。围岩微裂纹在高地应力作用下逐渐扩展连通,形成相互切割的结构面,并逐步向岩体深部不断发展,直至应力完全释放,受周边洞室爆破振动影响时易发生坍塌现象,破坏过程在宏观上表现为由表及里并具时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